黃石:從兩個小鎮到鄂東大城的變遷,從長江邊到大冶湖畔一路向南

九月,陽光正好,微風不燥,

大冶湖畔迎來了一年中最美的時節。

黃石:從兩個小鎮到鄂東大城的變遷,從長江邊到大冶湖畔一路向南


黃石規劃展示館

參觀完新落成的黃石規劃展示館,年近八旬的國企退休職工張雲海站上規劃館二樓的觀景平臺,意猶未盡地眺望煙波浩淼的大冶湖。規劃展示館展示的黃石城市發展史,帶給他的不只是視覺衝擊,更是內心的震撼:“從沿江小鎮到鄂東大城,我是親歷者,也是見證者。”


時光似水、歲月如梭,

如今,只有像張雲海這樣的老人,

才記得上世紀50年代黃石剛剛建市時的景象——

黃石:從兩個小鎮到鄂東大城的變遷,從長江邊到大冶湖畔一路向南


五十年代的黃石大道 傅福成 攝

黃石:從兩個小鎮到鄂東大城的變遷,從長江邊到大冶湖畔一路向南

因礦建廠,因江建市。黃石1950年成為省轄市時,由黃石港、石灰窯兩個沿江小鎮組成,石灰窯鎮以發展煤炭開採、鋼鐵工業為主,黃石港鎮則圍繞青山湖,發展輕紡工業和居住功能區。那時的黃石,僅有兩個小鎮、五家廠礦、兩萬多人口、654萬元的工業產值。為了儘快建設黃石,更好統籌黃石地區發展,1951年,黃石市首屆人大會議確定修建首條城市道路——黃石大道,並於1953年起對黃石大道全線進行大規模建設,城市格局就此打開。

得江河之利,蒙工業之蔭。

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

黃石在“造城聚人”的征途中闊步前行


1

據《黃石統計年鑑》數據顯示,1952年黃石市區人口僅有7.39萬人,1957年達到17.79萬人,1970年達到 28.59萬人。1978年城市的建成區面積、城市人口、城市化水平分別達到21平方公里、37萬人、35%。至此,黃石規劃初步確定了城市的基本骨架和分散組團式的城市空間雛形,黃石城市空間的拓展集中在主要交通線路的沿線,形成了T字型的空間結構。

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以後,黃石迎來了城市建設的又一大發展時期。1979年,黃石建市以來第一輪較為完整的《黃石市城市總體規劃》經省政府正式批准。明確“黃石市為採礦、冶煉、建築材料為主的重工業城市”。城市建設的主導思想是“調整老市區,控制鐵山,充實下陸,發展西塞,開闢團城山新市區”。


城市向磁湖邁進!上世紀80年代,市政府有關領導撰寫的一篇名為《關於加速開發團城山新市區的意見》的調研報告引來社會各界高度關注,調研報告認為開發團城山是拉開城市佈局、搞活黃石城市建設的需要,黃石有能力將團城山新區建成我市的政治、文化、科技、金融中心。

向新區挺進,首要任務是修路。71歲的市民陳新中回憶,上世紀80年代中期,杭州東路新建過程中,許多市民參加過義務勞動,大家搶著運土石、鋪碎石,他就是其中之一。1984年,市人大常委會作出關於發動群眾義務勞動修建湖心路的決議。1985年起各廠礦企業出車,全市人民義務勞動。1987年,杭州東路基本建成通車。

1987年2月,黃石修編城市總體規劃,次年5月經省政府批准實施。這次規劃為黃石由工業城市向工貿城市轉變、由中等城市向大城市邁進,描繪了一幅理想藍圖。按照“中心——組團式”佈局集中聯片發展,市區面積由179平方公里增加到237平方公里,明確黃石將開發團城山新區。


黃石:從兩個小鎮到鄂東大城的變遷,從長江邊到大冶湖畔一路向南


1992年,黃石市第一家開發區——黃石團城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後更名為黃石經濟技術開發區)經省政府批准設立,這標誌著團城山新區建設邁入高速發展期,也標誌著黃石城市區域功能格局發展從沿江發展邁向環磁湖發展時期。1998年,黃石城市建成區面積、城市人口、城市化水平分別達到43平方公里、65萬人、43%,2008年則達到63平方公里、69萬人、49.75%。

由建市之初狹窄逼仄的沿江地帶,

逐漸向沿磁湖區域拉伸,

黃石實現沿江開發、環磁湖發展的兩次跨越。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

“城”長的煩惱終究無法避免,

發展空間不足一直困擾著

黃石城市綜合實力的進一步提升。

因為,

大冶與黃石市區間,

橫亙著綿延20餘公里的黃荊山脈;

陽新與黃石市區間,

隔著煙波浩淼的大冶湖。

黃石:從兩個小鎮到鄂東大城的變遷,從長江邊到大冶湖畔一路向南


大冶湖核心區


黃石發展需要更廣袤合理的空間。市委市政府反覆論證,在大冶湖區域規劃建設一座450平方公里的生態新城。2013年夏天,屢受空間不足制約的黃石,邁出跨越大步——越過黃荊山,挺進大冶湖,城市從“環磁湖時代”走向“環大冶湖時代”,標誌著傳統工業老城向現代生態文明新城邁進。

曾幾何時,大冶湖畔荒草叢生、淤泥遍地;

而今這裡成了黃石“最美客廳”“城市綠心”。

黃石:從兩個小鎮到鄂東大城的變遷,從長江邊到大冶湖畔一路向南


陳萍 攝

黃石:從兩個小鎮到鄂東大城的變遷,從長江邊到大冶湖畔一路向南

目前,投資180億元的大冶湖生態核心區已經建成。月亮山隧道、筠山隧道、大冶湖特大橋,這“兩隧一橋”和黃陽一級公路一起,將黃石城區、大冶市、陽新縣連為一體,構建了黃石全域“半小時經濟圈”。放眼望去,園博園、礦博園、奧體公園相映生輝,生態館、地質博物館、城市綜合館巍然屹立,市民中心、鄂東醫療中心、社會福利中心拔地而起……

黃石:從兩個小鎮到鄂東大城的變遷,從長江邊到大冶湖畔一路向南


2017年,

全市建成區面積達到140.68平方公里

其中黃石城區建成區面積為80.63平方公里

黃石市區人口達到89.2萬人


黃石:從兩個小鎮到鄂東大城的變遷,從長江邊到大冶湖畔一路向南


黃石:從兩個小鎮到鄂東大城的變遷,從長江邊到大冶湖畔一路向南

2017年3月,國務院原則同意《黃石市城市總體規劃(2001—2020年)(2017年修訂)》,明確黃石城市性質定位為長江中游城市群區域性中心城市,先進製造業基地;城市職能為武漢城市圈副中心城市,鄂東贛北皖南的區域性綜合交通物流樞紐,長江中游城市群先進製造業基地,湖北省重要的資源型城市轉型示範市,湖北省歷史文化名城、山水宜居城市。規劃提出,到2020年,全市人口達282萬人,其中城鎮人口達192萬人,城鎮化水平達到68%。

黃石:從兩個小鎮到鄂東大城的變遷,從長江邊到大冶湖畔一路向南


黃石:從兩個小鎮到鄂東大城的變遷,從長江邊到大冶湖畔一路向南


只要邁開腳步,一切皆有可能!

一座不斷生長的鄂東大城,前景可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