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貸詐騙又有新“花樣”這次的“騙子”居然是人工智能

網貸詐騙又有新“花樣”這次的“騙子”居然是人工智能

中國寧波網訊(記者 王曉峰 徐挺 通訊員 周國亮 夏怡雯)每年年底,是部分小企業或者個人急需資金進行週轉之時,因此這段時間也是網貸詐騙的高發期。今天(12月19日),市反詐中心發佈緊急提醒,網貸詐騙又有新的“么蛾子”出現了:寧海公安破了一起案子,“騙子”居然是人工智能;還有人下載貸款APP,結果APP都是假的。

网贷诈骗又有新“花样”这次的“骗子”居然是人工智能

11月9日,寧海縣公安局大佳何派出所接到一市民報警,稱其聽信一“女子”推介,辦理貸款被騙5000元。這起案件和其他網貸詐騙案件類似,但報警人提到的一個細節引起了警方的重視——他說,第一次接到那名“女子”的電話,感覺聲音怪怪的,不像是真人的聲音。

受理案件後,警方運用多種手段,找到了那名“女子”,果然如報警人說的那樣並非真人。“這個‘女子’是犯罪嫌疑人通過人工智能技術編寫的機器人程序,可以同時向全國各地手機號碼撥號,自動與接電話的人對話交流。”辦案民警說,這樣的案件他們也是第一次碰到。直到12月15日他們在武漢一大學城附近的居民樓內抓獲鄧某等5名犯罪嫌疑人時,才真相大白。

网贷诈骗又有新“花样”这次的“骗子”居然是人工智能

原來,鄧某等人大學時學的是電子計算機相關專業,對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有所瞭解,也都曾在大型科技公司工作過。為了謀取暴利,他們與境外的不法分子合作,運用人工智能技術開發能夠自動撥打電話、自動引導受害人添加騙子微信的機器人程序,並從中獲利。短短兩個月時間,他們就獲利300餘萬。

“經初步核查,我們發現全國有3600餘名受害人,其中寧波地區至少有15人被騙。”辦案民警說,鄧某等人已被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進一步深挖辦理中。

网贷诈骗又有新“花样”这次的“骗子”居然是人工智能

無獨有偶,鄞州東郊派出所前不久也曾接到過變種的網貸詐騙。當事人毛先生接到一個自稱是“中信消費”貸款經理打來的電話。得知有貸款需求後,他讓毛先生下載了專用的貸款APP。接下來就“精彩”了,貸款APP上的流程很“正規”,但就是錢拿不出來,還倒貼了一筆借款總額10%的手續費。更可悲的是,沒幾天這位毛先生又遭遇了類似騙局……

网贷诈骗又有新“花样”这次的“骗子”居然是人工智能

“貸款無門檻、貸前亂收費、遲遲不放款,這是網貸詐騙常見的三大套路。他們‘釣魚’時最常用的兩句話是——‘當天就能辦下貸款’‘只需要提供身份證,登記個人信息,就可以拿到貸款’。”市反詐中心相關負責人說,防範網貸詐騙要切記三點:首先,切勿輕信各類電話、短信、QQ、微信等形式的貸款廣告,記住天上不會掉餡餅;其次,需要申請貸款時,到正規貸款機構申辦貸款是唯一正確的選擇,並且正規機構都是公開營業場所,有公開聯繫方式和營業執照等,在進行信用貸款時還需要相關手續,比如申請人的身份證明、工作證明第三,銀行、正規貸款公司不會要求借款人在申請貸款前就支付手續費等各類費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