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玉剛學校:一所“不雞血”的學校,如何實現升學結果大爆發?


在上海眾多雙語國際學校裡,包玉剛實驗學校是一個特別的存在。

在沒有任何一屆畢業生的時候,家長們就已經被牢牢“圈粉”。原因很簡單:孩子們朝氣陽光、思維活躍,他們的活力太有感染力。

學校以“不雞血,不刷題”的形象示人,每年全員參加IB考試,並不挑選或淘汰學生,IB成績可圈可點。


(⬇️歷屆包校畢業班IB成績見下表)

包玉剛學校:一所“不雞血”的學校,如何實現升學結果大爆發?


不過,包校一向比較低調,升學榜單很少對外公佈。但在今年美國早申放榜中,它以“黑馬”之姿衝出重圍,光芒著實斂不住了:僅ED階段,就有10枚藤校和前10名學校offer。



*完整的早申錄取情況詳見下表:

包玉剛學校:一所“不雞血”的學校,如何實現升學結果大爆發?

包玉剛學校:一所“不雞血”的學校,如何實現升學結果大爆發?

相比於公立大校動輒成百上千的畢業生,包校這屆一共只有89名學生,而且美本ED,也就是早申請,是一人一offer,並不存在多個offer同時被一個學生收錄的情況,這結果的含金量,不可謂不高。

成績高、升學好、學習有幸福感。

我們不想神話任何一所學校,但能夠兼具以上三點,一定不是偶然。所以,我們採訪了包玉剛的家長、學生、老師,通過一些細微的觀察,想全方位看看包玉剛的教育,究竟做對了什麼?


包玉剛學校:一所“不雞血”的學校,如何實現升學結果大爆發?

01


包校是一所沒有“淘汰性質”的學校。

包玉剛沒有公開排名體系。你能知道孩子考了多少分,但並不會知道其他同學的成績。IB文憑大考也是同樣。包校每一年都是全員參加考試,不會為了提高平均分,擇優部分學生,而讓另一部分孩子“棄考”。

這樣非淘汰、弱化競爭、鼓勵協作的底層機制,使得孩子們之間的關係非常融洽。他們不是對手,而是夥伴、是戰友,樂於交流,樂於分享。

我們從包校老師那裡瞭解到一個讓人非常感慨的細節:


一週前的某一天,一個孩子率先拿到了布朗大學早申放榜的offer,她的同寢室友,儘管當時還沒拿到任何錄取,先為室友的成就高興地哭出了聲。

其他同學的反應也十分相近。只要有拿到offer的喜訊傳出,所有孩子都會在走道里奔走相告,哭啊、笑啊,叫啊……. 11年級、10年級的孩子都受到感染,和學長學姐們一起分享喜悅。不少11年級的孩子,也深受12年級同學的鼓舞,願意明年申請時,嘗試更有挑戰的學校。

一名11年級學生的媽媽說:


好幾次孩子打電話回來,問我要不要聽“好消息”,結果我一問,全部都是他同學們的好事兒,沒有一件是他自己的事。孩子是真心為同伴取得的成績感到驕傲,我這個大人都十分感動。


02


我們問,你最欣賞包校的一點是什麼?

一位家長說:有些學校眼裡只看得見最頂尖的孩子,明顯把資源向他們傾斜,其他孩子可能是陪跑的;而在包校,每個孩子都有發聲的渠道。成績一般的孩子也可以組織社團,得到老師和同學的支持。

9年級的Anna最喜歡的也是這一點。她說:

去年年末,我和年級裡另外幾位“積極分子”一起向校長提議,要改進教學質量。


作為傳統的校長,他一定認為幾個孩子不可能把這麼大的問題一下就解決。但他並沒有直接否決我們的提議,反而還鼓勵我們。

他讓我們做一個視頻,將年級裡同學們的聲音傳播出來,告訴大家自己認為的好老師是怎麼樣的。最後,他把這個視頻放給了全體松江校區的教職員工看,獲得了一致的好評,也達成了我們最開始的目標。


包玉剛學校:一所“不雞血”的學校,如何實現升學結果大爆發?

03


說起身邊的同學,Eason同學不無自豪地講:


“一個年級裡各式各樣的人都有,畫畫大佬,青訓隊水平的擊劍大師,戲劇天才(就是本人)。”

吳子健校長也分享過兩個真實的故事:

一個7年級的學生,想看看學校的網絡安全設置到底“夠不夠格”,化身“黑客”入侵了校園網絡;

一個小學部的學生,被保潔阿姨發現偷偷拆裝馬桶水箱,就因為想看看馬桶是怎麼抽水的...

這兩個孩子都沒有被學校責罰。後來,前者為學校設計了智能環境監測系統,後者在國際樂高競賽中拿了大獎。

Eason說,“在包校,就算你很奇怪,也能找到一個適合你的群體,接納你、喜愛你。”



我們問包校的孩子,你會如何平衡課內學習,和課外活動的時間呢?

他們說,這個問題嘛,不準確 —— 課外活動要排在前面。中學階段,每天每個學生都至少會花兩個小時在課外活動上。


包玉剛學校:一所“不雞血”的學校,如何實現升學結果大爆發?


從歷史數據看,中國孩子進入國外名校,基本上走的都是數理化、計算機路線,不然就是搞金融、經濟、商業管理。

而包校的孩子們,文理兼修、興趣廣泛,打破了這樣的俗成。


今年的早申錄取中,耶魯政治系、芝大哲學系、康奈爾天文系等等“仰望星空”的學科赫然在列。這樣文理兼備,即個性、又多元,非常難能可貴。


包玉剛學校:一所“不雞血”的學校,如何實現升學結果大爆發?

(圖為包玉剛IB藝術課的作品展)


04


我們也不免有些“擔心”:在這麼多課外活動的包圍下,包校孩子能合理安排學習時間嗎?

Anna說:


在學校完成作業是非常高效的一件事 —— 不僅是因為旁邊有同學老師盯著我的電腦屏幕,以至於我不敢幹什麼“不正經的事”;更是因為如果我在作業中遇到問題,我可以迅速找到任課老師解決。”

Eason也說,學校目前的學習氛圍很好,基本不會出現天天打遊戲,不做作業不復習這種狀況,請家長們放心。


包玉剛學校:一所“不雞血”的學校,如何實現升學結果大爆發?

05


說到學術,我們從學校老師那裡瞭解到,包校開設的IB課程,可以說是全國最豐富的。

比如,有高年級的孩子想要深造戲劇,雖然只有5名學生,學校還是開了首屆IB戲劇課


他們學理論、學創作、學人與社會,更學那些“人生後期很重要的技能:公眾演講能力、思辨能力和創新能力”。


包玉剛學校:一所“不雞血”的學校,如何實現升學結果大爆發?


06


包校的的師生配比高,小學部和初中部,目前分別在武定西路校區,和虹橋路校區,屬於走讀。


松江高中部是住宿制,許多老師都把家安在學校裡,和住校的孩子們同吃同住。他們對孩子的瞭解,是比較全面和徹底的,對他們的幫助,是日日夜夜的。

一位家長分享了她女兒的故事:

“女兒的 IB 拓展論文臨近交稿時,實驗卻一直沒有完成。任課老師知道了她的難處,二話不說,當天晚上就帶著她在自己的宿舍裡做起了實驗。而在實驗的當天晚上,她也一下子召集了6個學妹參與其中。”


07


受到學校文化的影響,包校家長們也成了一道“特殊的風景線”。

他們自發組織了有建制的籃球隊、足球隊、故事媽媽、讀書會、品格教育組織、Run A Way俱樂部... 工作之餘參加家校活動,忙的不亦樂乎。

外界經常有“傳言”,說包校的家長個個“非富即貴”。


但以今年的12年級舉例,所有拿到名校offer的孩子,家長大多都是普通的高級白領、專業人士,不是大家想象中的名校校友,或者“家裡有礦”。

包校家長都知道孩子的成長漫長且不易,需要所有家庭一起加油、一起奉獻。所以,哪裡有好的學習資源、活動機會,包校家長都願意分享出來,讓同伴們避免焦慮。


包玉剛學校:一所“不雞血”的學校,如何實現升學結果大爆發?


08


包校常被笑稱為“文體校”,這已經是“老生常談”了。

一位家長說:我家孩子之前就讀於公立學校,整體都挺好,但他屬於比較乖巧的男孩,在學校裡略有拘謹,運動的機會和氛圍不足,我們思前想後,做了認真調查,就找到了包校。

學校鼓勵學生參加校內外各項體育比賽,游泳、籃球、網球...五花八門。校隊每天7點早訓、四五點晚訓,孩子們樂此不疲;家長們也有了默契,星期六基本不會安排別的課外班,而是“賽場上見”。


包玉剛學校:一所“不雞血”的學校,如何實現升學結果大爆發?

(圖為包玉剛師生參加體育活動)

很多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音樂專長、拿手樂器,走廊裡也陳列著各式藝術作品,全出自學生之手。

Eason近來最愛即興表演之夜:


“觀眾提出神奇的想法,臺上人用腦洞去演各種奇怪搞笑的東西。很多人看了一場之後,還一定要來第二場,甚至帶好小本子寫好想要讓我們演什麼。”

家長說,在包校,孩子身體變強壯了,也更開朗自信了。


包玉剛學校:一所“不雞血”的學校,如何實現升學結果大爆發?

(圖為包玉剛學生的音樂演出)


09


我們還了解到,有幾位在小學、中學階段出國留學的孩子,目前正考慮回到包校,繼續完成他們的學業。

一位從小在包校就讀小學初中,後來在美國讀了兩年寄宿高中,目前又回到包校的學生家長告訴我們:


“把孩子送去美高,一是想讓他更好地融入國外環境,二是希望他考個更好的大學。


第一點,他用了兩年的美高生活做到了,第二點,還是信任包校的管理和升學輔導,珍惜中國文化的浸潤,也珍惜和孩子朝夕相處的時間,所以選擇又回到了包校繼續學習。”

據學校老師介紹,包校近年在學術、升學規劃上都進行了全新的舉措。比如邀請在芝加哥大學任職多年的招生顧問加入,組織強大的升學團隊,更早的開始全面規劃,給家長和孩子們打了一劑強心針。


包玉剛學校:一所“不雞血”的學校,如何實現升學結果大爆發?


10


在此次採訪中,不少家長也非常認可包校高中的寄宿制。


和孩子能常常見面,但又不是天天在一起,孩子在學校裡和同學相處,學習為人處世之道,週末和家長交流、暢談,這“恰到好處“的距離,拯救了青春期父母和孩子間的關係。


包玉剛學校:一所“不雞血”的學校,如何實現升學結果大爆發?

(圖為包玉剛學生)




以上,就是我們對包玉剛學校的細微觀察。

一位家長這樣告訴我們:


包校的優勢在於寬容的環境,是一種潤物無聲,不爭朝夕,志在長遠的教育。



包校不排名,比較佛系,孩子們之間的關係沒有象有些學校那樣緊張。包校注重閱讀、體育藝術,曾一度被稱為文體學校,全人教育的理念體現在教學管理的方方面面,為孩子們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愛閱讀的孩子學術不會太差;身體強壯了才有體力;藝術的修養關係到一個人的幸福指數和創造力...



所有這些,都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在孩子身上體現出這種後勁。

包校也是一所相對比較年輕的學校,我也會有矛盾和糾結,怕孩子成為小白鼠,有時候也會有點擔憂孩子的學習沒能得到應有的支持。



但是我也算個比較心大的家長,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學校,有時候有不足正是孩子鍛鍊自學能力的機會。



反正相信學校,相信孩子,一路還是堅持了下來。”


包玉剛學校:一所“不雞血”的學校,如何實現升學結果大爆發?

這樣的心態,相信每一位選擇體制外教育的家長都會遇到。

我們和另一位包校家長,也是包校第一屆畢業生的媽媽聊了聊。她的女兒在學校度過了10年,有美好的回憶,收穫了名校的錄取,也經歷過不少困難,她這樣告訴我們:

女兒們去了大學後,遇到些朋友常聽到,你們“大功告成”了。其實想想,進了心儀的大學就是“大功告成”嗎?什麼是“大功”呢?

進入名校就是成功嗎?這一代孩子面臨著更大的挑戰,許多人默默對抗著抑鬱、焦慮的痛苦,不能適應、黯然輟學的例子也並不少見。

既然沒有完美的人,就沒有完美環境,也沒有一所學校是完美的。

相反,沒有被名校錄取、或者沒能進包校的孩子,就一定會抱憾終身嗎?也未必。


所以,我們討論教育、討論學校的前提是,你是否足夠認識你的孩子? 什麼是適合他的環境?

再者,糾結考試成績、升學結果... 成績和能力那個更重要?挫折和奮進之間的關係?什麼是從看似失敗的困境中走出來的動力,忍耐和堅持。



我們是否應當思考,哪些元素是能讓孩子“終身受益”的?


包玉剛學校:一所“不雞血”的學校,如何實現升學結果大爆發?


我們非常榮幸,包校的同學,家長和老師,能在此次採訪中和我們分享他們的肺腑之言,十分真實,不帶修飾。


我們深深感受到,包玉剛實驗學校,此次成為教育界矚目的“黑馬”,並不是一場偶然事件。

包校是以“終身受益”的價值觀為原點,本著真正地、用心地踐行著全人教育的理念,讓個個孩子都可以成就一個獨一無二的自己,為孩子們的未來打下堅實的基礎。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