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慶餘年,視頻巨頭啟動聯合收割模式

“歡”慶餘年,視頻巨頭啟動聯合收割模式


最近,騰訊視頻、愛奇藝等兩大視頻巨頭徹底將用戶激怒了。

事情的經過很多人也都清楚了,就是兩大視頻在播出《慶餘年》時,推出了50元提前看6集的超前點播服務。

此舉引發會員用戶的強烈不滿,認為自身的權益受到了侵犯,變相降級,紛紛在社交媒體上開啟了吐槽模式。

與此同時,人民日報、央視等權威媒體也直指視頻網站們“吃相難看”,認為視頻平臺強推超前點播這一服務是涸澤而漁,焚林而獵。


“歡”慶餘年,視頻巨頭啟動聯合收割模式

而更有法律行業的會員用戶準備拿起法律武器,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先是12月16日,微博認證為律師、法律博主@吳聲威wsw 在微博發文,起訴愛奇藝超前點播。而後微博博主@邏格斯logics 12月18日發文,稱已經起訴騰訊,要求確認騰訊視頻超級影視VIP會員服務協議下的多條條款,並賠償經濟損失500元。

對此,騰訊視頻、愛奇藝兩大視頻巨頭終於頂不住壓力,相繼表態。騰訊視頻副總裁王娟回應稱,“我們對會員的告知以及消費心理的把握上還是不夠體貼,未來我們將進一步優化並提升會員的服務體驗,給大家帶來更多優質的內容與貼心的服務。”

與此同時,還修改了超前點播規則,會員可提前看6集權益不變,但可享額外3元每集的超前點播權,不再是支付額外50元觀看6集的設定。

但用戶們並沒有就此罷休,截至目前,仍有不少用戶在社交媒體上吐槽,質疑視頻平臺知錯不改。

聯合收割,視頻巨頭們為何這麼硬?

可以看到,從《慶餘年》推出超前點播服務開始,即使面對如潮水般的吐槽,以及人民日報央視這樣的頂尖媒體怒批,視頻平臺除了表現出一點點歉意,稍微做出一點妥協之外,並沒有打算徹底終止這個服務。換言之,視頻巨頭們心意已決。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難道視頻巨頭們聽不見群眾的吐槽和媒體的批評聲嗎?當然,不是。

在我看來,視頻巨頭們之所以底氣這麼硬,主要歸結於四個方面的原因:

1、爭議助推《慶餘年》播放量攀升,視頻巨頭樂見其成。

自開播以來,慶餘年屢屢登上熱搜。截至目前,微博話題#慶餘年開播#有超過 10.9億閱讀,78.5萬討論;微博話題#慶餘年#有高達59.1億閱讀,154.1萬討論 ;而#電視劇慶餘年#更是有242萬討論 ,27.7億閱讀,其他諸如#慶餘年居然是科幻片#、#慶餘年點播模式惹眾怒#、#愛奇藝回應慶餘年超前點播爭議#等都有千萬到億不等的閱讀量。


“歡”慶餘年,視頻巨頭啟動聯合收割模式


再加上連日來,用戶鋪天蓋地的吐槽聲,更是引發了觀眾對這部劇的關注度,反而間接為這部劇實現了導流。截至目前,《慶餘年》在騰訊視頻的播放量已經達到29.1億次。一句話,用戶吐槽有多狠,《慶餘年》這部戲就有多火。

2、《慶餘年》的IP號召力。

一般來說,電視劇IP由兩個部分組成,一是劇本,二是演員。《慶餘年》是網絡作家貓膩於2017年起點中文網上架的架空歷史大作,擁有眾多的擁躉。再加上此前貓膩的另一部大作《擇天記》的成功,更讓粉絲們多了對這部劇的期待。

更重要的是,這部劇的演員陣容空前強大,涵蓋了老中青三代演員,既有流量小生張若昀、肖戰,又有流量小花李沁、宋軼,還有演技派演員陳道明,吳剛,以及李小冉,辛芷蕾,郭麒麟、袁泉、於榮光、高曙光等中生代演員,這樣的陣容組合,擺明了就是要老少通吃。

所以,可以看到,儘管用戶在社交媒體上吐槽兇猛,但是一旦平臺更新都是第一時間追劇,一口一個“真香”。而視頻巨頭們正是知道,《慶餘年》作為大劇IP質量方面沒有太大的問題,用戶的吐槽影響不了這部大劇的播放量,所以也就沒有那麼大的動力來回應用戶的“關切”了。換言之,如果有一天網友在社交媒體上拉起橫幅,號召抵制視頻平臺,抵制《慶餘年》,那時視頻巨頭決然不會像如今這麼淡定。

3、會員已為“魚肉”,難以翻身。

視頻平臺們這次推出的超前點播服務,所針對的目標對象就是已經付費的會員用戶。這類用戶群體粘度高,有消費能力,對於觀看體驗要求高,是平臺上最為忠實的用戶群體,這也就註定了成為視頻平臺最喜歡的“收割”對象。

因為,一旦成為付費用戶,體驗過去廣告、超高清的服務之後,你很難再去忍受超長的播前廣告,以及插播廣告,還有低分辨率的畫面。所謂的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就是這個道理。而視頻平臺們恰恰看中了這一點,所以才會推出超前點播這樣一個讓會員用戶恨的牙癢癢的服務。我相信,邊罵邊開通超前點播服務的會員用戶一定不在少數。

4、超前點播是一個重要的創收方式。

雖然目前還沒有《慶餘年》超前點播的創收數據,但此前《陳情令》的數據可供借鑑,有內部人士爆料,《陳情令》超前點播收入高達1.56億。

因此,對於視頻平臺來說,超前點播是一個好不容易才找到的一個能夠快速創收的盈利方式,絕對不會輕易放棄。

因為,視頻平臺們的創收壓力可謂巨大。具體來看看視頻平臺們的財報表現就可見一斑。根據騰訊2019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騰訊在媒體廣告收入為36.50億元,同比下降28%,主要由於包括騰訊視頻在內的媒體平臺受宏觀環境及主要電視劇的排播不確定性影響。

而根據愛奇藝2019年第三季度財報數據顯示,2019年前三季度,愛奇藝在內容成本上的支出達到了165億元。與此同時,該季度淨虧損為37億元(約合5.16億美元),上年同期淨虧損為31億元,同比擴大19%。

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即使頂著輿論的滔天洪水,視頻巨頭們依然還是面不改色,堅持將“超前點播”這一創收方式進行到底?因為需要賺錢。

從對抗走向聯盟,視頻巨頭啟動聯合收割模式


視頻巨頭們確實需要賺錢。因為自從這個行業誕生以來,除了樂視網以外,似乎就沒有哪一家盈利過。

在發展早期,視頻平臺主要定位是視頻分享平臺,沒有獨家版權,也沒有會員收費,但是卻扛不住用戶激增帶來的帶寬成本的攀升。用戶規模的越大,虧損也越來越大,視頻平臺們的商業模式似乎陷入了一個死循環。

而在後來,隨著視頻正版化,視頻平臺集體清除盜版內容,內容採購成為了視頻網站最大的成本支出。一方面用戶需要優質內容,這就導致平臺必須大量的購買和製作更多的優質內容來滿足用戶需求。

另一方面行業內平臺間的惡性競爭,間接推高了採購成本,這使得視頻平臺的虧損額度更大,同時也將一些沒有雄厚資本作為支撐的視頻平臺,從市場上慢慢的擠了出去。

直到最近幾年,視頻行業才形成了穩定的鐵三角,即優愛騰(優酷、愛奇藝、騰訊視頻)。

另一方面,隨著移動互聯網紅利的消失,平臺之間的競爭從增量競爭轉為存量競爭,進入了精細化運營的階段。這反而使得三大平臺之間形成了和諧共處的局面。

因為,重度追劇用戶一般都會裝載3個以上的視頻APP,而“優愛騰”各有自己特色的內容,也就不再擔心彼此之間會互相分食流量。而這也促使三家從原來的分庭抗禮,慢慢的開始走向聯盟。

可以看到,作為騰訊視頻出品的《慶餘年》本可以獨佔這一優質大劇,但是卻採取了與愛奇藝聯合獨播的方式。因為視頻巨頭們知道,在存量競爭的時代,聯合播出比一家獨播收益更大。

對於愛奇藝來說,拿到一個優質IP劇,有利於站內會員用戶轉化和留存。

而對於騰訊來說,更是一箭雙鵰,一方面可以讓愛奇藝幫助其分攤一些製作成本,另一方面則可以擴大這部劇的影響力,為其後期進行IP衍生產品的開發和銷售打下堅實的用戶基礎。

所以,可以看到,在這一次超前點播風波當中,騰訊視頻和愛奇藝堅定站在一起,從對外道歉的口徑,到執行的手段空前的一致。可以說,視頻巨頭們已經開啟了聯合收割模式。

視頻巨頭不僅聯合收割用戶,更聯手壓低內容成本

當然,視頻巨頭們如果想要儘快盈利,僅僅依靠收割平臺上的會員用戶們是絕對不夠的。

說實話,經過幾年的正版化教育,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用戶願意為視頻平臺們付費,來換取更好的服務。

截至目前,三大視頻巨頭們的付費會員規模已經全部破億。

而根據愛奇藝財報顯示,2019年三季度愛奇藝營收達到74 億元人民幣(約合10億美元),其中,會員服務收入37 億元人民幣(約合5.2 億美元)。佔比達到一半。

這已經充分表明,我們可愛的用戶願意為平臺的高品質內容來埋單,並且此前毫無怨言。而視頻巨頭之所以遲遲不能盈利,最根本的還是內容成本居高不下的所致。

視頻巨頭當然也明白這一點。並在去年已經開始開啟聯合打壓模式,對於內容產業的下游演員片酬進行了一輪打壓。去年8月,優愛騰聯手6家影視公司發佈聲明稱,其所採購或製作的影視劇,單個演員單集片酬(含稅)不得超過100萬元,總片酬(含稅)最高不得超過5000萬元。

而在最近,2019年10月底,優酷、騰訊視頻、愛奇藝3家視頻網站,聯合正午陽光、華策影視、檸萌影業、慈文傳媒、耀客傳媒、新麗傳媒等6家影視製作公司,共同發佈了《加強行業自律,促進影視行業健康發展的聯合倡議》。倡議提出,應建立健全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工作長效機制,協同建立貪腐黑名單機制,若有機構或人員存在該行為,一經核實將停止一切合作。這無疑是希望能夠再次降低內容製作成本。

可以說,行業發展十幾年,現在的視頻巨頭正處於最好的收割時代。一方面競爭壓力減少,用戶規模穩定,可以將精力投入到優質內容製作和用戶運營上,另一方面,隨著用戶規模擴大,流量聚集,再加上對優質IP內容的囤積,視頻巨頭在影視行業具有了強大的話語權,也就有了更強大的議價能力。

在這樣的一個大環境下,如果視頻巨頭們還是不能儘快實現盈利的話,那麼就只能說明一個問題,商業模式有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