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過年了,你還能想起來幾種媽媽的味道?

少利哥


大家好,我是一位美食愛好者,我喜歡研究好吃的東西,也喜歡做出美味的佳餚,,我喜歡把我知道的美食分享給大家,希望你們能喜歡:\r

到過新年都要坐上兩大桌人,大人一桌,小孩一桌,我家媽媽不大會做菜,都是爸爸和二哥安排飯菜,,每到歲除晩上,爸爸都會做黴乾菜扣肉,先把肥瘦調配的帶皮豬肉洗潔淨煮七乘熟。\r

然在肉皮上塗抹上白糖糕子,在抹點固體醬油,把肉切成薄厚均勻的大塊肉片,規整的放在碗裡,碗底鋪上層黴乾菜,蔥絲,紅辣椒,別一碗肉拌上濃濃的糟豆腐,一非必須做好兒碗,放在木頭的籠上蒸,要蒸三小時左右,蒸的時刻越長,肉越香\r

以上就是關於我美食的分享,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感受到美食的味道,也希望大家能吃到更多好吃的東西,能夠做出好吃的美味。\r


小豬的美食鋪






張風琰


一年四季在外奔波,外面的飯菜吃得反胃。每逢過節最想吃上媽媽做的一口飯,雖然都不是什麼大魚大肉,但是因為是出自媽媽的手,所以吃起來特別香,感覺特別幸福!

在我的家鄉有挺多小吃,比如滋粑,媽媽會煎得很漂亮,金黃色的,裡面還有芝麻餡,看著就讓人流口水,很想吃的慾望。

紅糟酸也是我們那有名的吃,用糯米發酵的紅糟,再放洗淨的嫩姜,米酒,鹽一起放罈子裡醃製一個星期就可以取出來吃了,姜酸和粥是絕配,酸辣脆又下飯。

蔥粑粑是我們家鄉冬日裡的必備美食,油炸出來的,又香又脆,包你吃一個還想再吃第二個,好懷念冬天裡,一家幾口圍著吃蔥粑粑的情形。

媽媽習慣每年冬季做臘肉臘腸,都是自己養的二師兄,每年會宰年豬,吃殺豬飯,然後就開始臘肉臘腸,用自然的天氣,陽光曬乾,一般要曬上一個月左右才算好,那味道比外面好吃得太多,臘腸放在飯上蒸香噴噴的。

家裡的土雞是我永遠忘不了的美味,味道鮮美又滋補,每次回家,媽媽都會捉上兩三隻,宰了給我們吃,真是太幸福了。

芋頭媽媽每年都會種上一些,味道極好,每次過年回家,都要裝上麻袋,讓我拿上來吃,還有媽媽種的滿園的青菜,也讓我流口水。

我想說,媽媽您辛苦了。我愛吃您做的各種飯菜,因為是你,所以它的味道勝過人間美味。大多時候想吃媽媽味道的飯菜,並不是外面的菜太難吃,也並不是我很挑食,而是想念媽媽了,有時吃著媽媽讓帶上來的那些特產,就會不自覺的流淚,不是因為難過,是因為感動你為我做得太多,而我還沒能回報你。想念媽媽的味道,總是藉著這種想念來再想念媽媽!








若水清心


又要過年了,年復一年,時間就像流水,一去不返!兒時最喜歡過年,因為小時候家裡窮,一年也吃不上一頓肉!我就盼過年,吃頓媽媽做的肉餃子!媽媽包的餃子好看又好吃!一口一個,吃個二十個沒問題!過年我們那裡習俗是做的飯要比平時多,要剩下好多!寓意一年有吃有喝,有餘!

還有就是我們那裡一種用糕面做的小零食,我們叫炒臍!圓圓的一顆顆,甜而脆![送心]農村裡以前每年都做這個,自給自足不用買,因為確實沒錢!每年過年的前二十幾我媽就抽出一天時間做這個,炒些大豆,花生,瓜子!我們每天出去玩或是餓了就會給兜裡裝滿,但容易掉出來,所以不敢跑跳[捂臉]其他炒貨不懷念,只懷疑這個炒臍。因為有二三十幾沒吃過了,小時候媽媽還做,後面家裡兄妹多了,媽媽沒有時間做了!我也再沒有吃過!真的好想再吃一次!


梅子的心情


還記得小時候期待過年的那種美好心情嗎?對於如今身處現代大都市的我們而言,那一股子年味兒是既濃郁又陌生的。小時候的我們,過了小年就在準備過大年了。二十四蒸餑餑,蒸年糕,蒸丸子;二十五做豆腐,做發團;二十六炸雞肉,炸松肉;二十七趕年集,買鞭炮,揭年畫,二十八熬糖瓜,寫春聯,炒花生瓜子,準備拜年時的禮物,除夕夜,一家人圍著火爐,洗洗臉,新的一年從頭開始了。小孩子們依次向長輩要壓歲錢,然後揣進棉襖最裡層的口袋。在這一段時間,全家人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魔法兔


媽媽的味道就是家的味道,無論在多遠之外,還是會想念媽媽的做的沒食。

如果問我想念什麼媽媽的味道,那那些普遍的食物像媽媽做的清蒸魚就是一道,我的媽媽特別喜歡吃魚所以經常喜歡研究魚,在她的影響下,我也特別喜歡吃魚,媽媽的清蒸魚總是特別的帶有自己的味道,不同於餐廳,它不算最嫩,但就是這樣,它有一種粉粉糯糯的感覺更讓我流連忘返。

還有就是媽媽煮的雞湯,媽媽做的雞湯在我印象中總是最香,最濃郁的,冬日暖暖地喝上一碗,感覺外面的寒冷都與我無關

其他就是我們家鄉一些特色了,既可以當早餐也可以平時當零嘴。首先是酥魚,真真是外焦裡嫩,恰到好處,吃的停不下來。

炸芋果子也是我的最愛之一,鹹的十分入味,當然還有甜甜的口味,只是個人比較喜歡偏鹹的口味,是我們那邊每家每戶過節必備。

還有米糕,是流傳已久的一種食物了,用紅色的紙包住,甜甜的還帶有青草的香味,送人寓意紅紅火火,不僅是媽媽的味道還是外婆的味道呢~









一眼望去哪裡


好懷念小時候過年時,媽媽首先帶著我們到布店剪些我們自己喜歡的布料回來,晚上下班吃好晚飯,踩著縫紉機噠噠的做著新衣服。小年夜會就著煤爐用鍋鏟做蛋餃,炸肉圓,半夜裡還蒸著肉包子 豆沙包等,空氣中瀰漫著新年新氣象的年味兒。隨然那時物資匱乏,可那歡樂的幸福指數遠遠高於現在過年的氣氛。


天地苑你好


快過年了,非常想念小時候媽媽做的食物味道,每年春節前,媽媽就開始準備過年吃的食物,第一是蒸花饃和餛飩(不是鍋裡煮的餛飩,是用大鍋蒸的像饅頭一樣的大餛飩),蒸花饃的前一天晚上,媽媽把老面扎頭(酵母)和一大盆麵粉以及溫熱水揉在一起放在大炕最熱的地方,厚厚的蓋上乾淨的棉被,第二天天不亮早早起床開始揉麵做花饃餛飩,還給我和弟弟做了很小很小的小餛飩,等正月初一吃呢。家裡還來了幾個奶奶阿姨一起幫媽媽做花饃,中午,花饃就蒸熟出鍋了,生動可愛的各種動物花饃、百花花饃和圓頓頓的大餛飩擺了一大炕,聞著饃香真捨不得吃那些花饃。蒸完過年用的花饃又開始煮大油餅和麻花了,麻花不是擰起來的麻花,是把一團麵粉擀成大圓餅,然後用菜刀在大圓餅上剁成生動可愛的動物和蓮花還有花葉,放在熱炕上蓋住醒一會,然後把大鐵鍋的食油燒熱,放入醒好的大麻花去炸,炸熟後撈出涼在案板上,黃色的大麻花看上去黃亮黃亮的,油光光,香噴噴,但是媽媽不讓我們吃,說是大年初一祭拜仙人呢。炸了大麻花還炸散子,散子也是用鹹的麵粉和甜的麵粉做成,鹹的麵粉是面裡放了食鹽,甜的麵粉是熟透的柿子和麵粉揉在一起做成的,然後用菜刀剁成小小的像小麻花一樣的形狀,放在油鍋去炸,撈出後涼透後香甜脆可口好吃,是當年過年食物中最愛吃的一種炸散子。這些都做完後,到年跟前了,媽媽又開始煮肉了,大塊的煮肉放進大鐵鍋裡開始煮,肉香從木頭鍋蓋縫隙裡噴出來,饞的我趴在鍋臺邊不想離開……。兒時過年,媽媽做的味道太多太多,還有除夕之夜包的胡蘿蔔水餃,想起媽媽做的味道,回味無窮。


親情樹z


兄弟,看到你的提問我本人內心有一種酸酸的感覺,在我十歲的時候我媽就去世了,今年二十六,十六年了,我一直羨慕別人家能過年回家吃到媽媽做的飯菜,小時候我媽常給我做的菜是香菇燉雞肉,也許只能回味起這道菜的味道了。我覺得媽媽的味道就應該是媽媽做的每一種菜。祝你全家身體健康。


FF小田子


餃子

小時候過年媽媽包的餃子是白菜韭菜餡的,現在想想應該是韭菜太貴了吧,所以就在白菜裡摻和一點。有韭菜的味道,有白菜的味道,特別好吃。現在回家過年,每次媽媽問我吃什麼餡的餃子,我都會說白菜韭菜雞蛋,永遠都記得這種味道。

炸排叉

剛炸出來的排叉特別好吃,脆脆的。小時候每到快過年的時候,媽媽都會炸,我們就守著大鍋,一邊炸一邊吃。等到炸完,也就吃飽了。

八寶飯

媽媽做的八寶飯,特別粘軟,上面撒點白糖,我一次能吃一半。小時候特別盼著過年,這些只有過年才吃到。現在生活條件好了,什麼時候想吃都可以,不想做還可以去超市買,各種各樣的八寶飯,冷凍的回家一加熱就好了。


燉魚

過年都會吃魚,可是媽媽做的魚就是味道特別好。我也問過怎麼做,可是就是做不出來這個味道。現在不管過年不過年,每次回家媽媽都會給做魚,媽媽的味道,看來我也學不會了。

炸醬麵

因為我不愛吃肉,所以媽媽做的炸醬麵都是隻放蔥和雞蛋。再加上手擀的麵條,拌點黃瓜絲,那味道。

能記起的媽媽的味道還有很多,我想所謂媽媽的味道,就是你自己就算做也是做不出來的,這種味道無法複製。快過年了,回家就可以吃媽媽做的好吃的了。不是大魚大肉,只要媽媽做的,都好吃。希望很多年後,我的孩子想起我也能有很多媽媽的味道。

以上就是我個人的一些想法,希望能給大家參考,不足之處也請大家指正,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交流,我們互相學習,共同進步。

壹心壹懌愛廚房(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