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歲老人為75歲妻子養大5兒1女,雖無一親生卻無怨無悔


在中條山下一個小村落裡,有一處小獨院落,硃紅大門顯得有些氣派,門前還有一個小菜園,頗有一些田園詩意的感覺。在這裡住著一對老夫妻,坐輪椅的老大爺姓張,66歲。推車的大娘是他的老伴,75歲了,張大爺比文大娘小了整整9歲。

而讓筆者感嘆的並不是她們的年齡差距,而另有原因。原來,張大爺並不是本地人,他祖籍河南,1985年倒插門來到山西垣曲的,當時文大娘的原配丈夫因病身故,撇下了文大娘和5個不成年的孩子,撒手人寰。母子生活艱難,正遇上在此找活幹的張大爺,經媒人介紹二人成婚了。

文大娘說當時大爺並沒有因為她是二婚,而且有五個孩子嫌棄她,而是勇敢地挑起了家庭的重擔。後來在他們結婚五年的時候,又抱養了一個女兒。三十年來,勤勞的張大爺和妻子一起,把六個孩子拉扯成人,讓她們成家立業。說起以前的日子,文大娘說多虧了老伴,要不是他,她們的生活還不知道咋過呢。張大爺勤勞能幹,連身後這嶄新的窯洞,都是他親手打的。


新窯洞是因為村裡修路折了原來的房子,他們才在這裡打了兩孔窯洞,張大爺說,這兩孔窯洞是他們夫妻二人自己打的,整整打了將近一年才完工。前兩年閨女出嫁,他們的空洞又翻新了一次,窯洞新了,他們肩上的擔子也放下了。說起當年入贅的事,我們問大爺當時是怎麼想的,他說也沒有多想,家裡窮才從河南來到山西,看她們母子生活不易,需要有人來照顧,就留下來了。

大娘對大爺也是非常滿意,心存感激。生活上也保留了老伴的一些習慣,像這種雙孔灶,就是大爺按照河南的習慣盤的,用起來也是得心應手。

辛苦勞累了一輩子,大爺去年得了腦血栓,如今行動不太方便,由身體沿好的大娘照顧她,大娘笑說,老伴照顧了我一輩子,現在該我照顧照顧他啦。大娘說當年親戚鄰居都不看好他們的婚事,而幾十年走過來,大爺用行動證明了她當初的選擇是正確的。

五個兒子和一個女兒都已成家立業。說到女兒二老更是喜上眉梢。大娘說姑娘挺爭氣,老上了大學,如今在運城一個學校當老師,時不時的會回來看看他們。女兒上高中的時候,大爺就把女兒的身世告訴了她,我們說那你不怕女兒去認她的親生父母嗎?大爺說孩子大了,應該知道自己的身世,做什麼決定他都會尊重的。而女兒告訴他們,今生今世只認他們二位。如今家裡還保留著女兒的房間,想女兒的時候,大娘就會看看房間的照片和物品。

現在他們身體還好,不願意麻煩孩子們,他們過著獨立的生活,平時自己種點菜,加上山裡空氣新鮮,他們笑著說這不就是城裡人想過的“綠色”生活嗎?


在大娘的照顧下,大爺的身體除了有點行動不便其他的沒什麼問題,現在自己鍛鍊,基本上不坐輪椅也能走路了。大爺說,可能是老天覺得自己勞累了一輩子,現在該歇歇了,才讓自己得了這要不了命,卻不能多動的病吧。

看著樂觀的大爺,我內心不禁肅然起敬。一個外鄉人憑著善良勤勞的品質,用一生的辛勞撫養大了沒有一點血緣關係的六個子女而毫無怨言,這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而這種品質正是值得讓我們學習的地方。平凡的生活襯托出了偉大的愛情,我們衷心的祝願二位老人晚年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