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0,這部整整火了20年的懸疑神作,擊中了55萬人的絕望!

《搏擊俱樂部》向來是好萊塢著名導演大衛·芬奇話題度頗高的一部作品。它上映於1999年,改編自恰克·帕拉尼克的同名小說。

豆瓣9.0,這部整整火了20年的懸疑神作,擊中了55萬人的絕望!

與電影現在超高口碑不同的是,它在上映之初,並沒有被多少人看好,甚至還受到了各方面的嚴厲抨擊。

有說電影是鼓吹了暴力,也有說是暗含了道德的淪喪。但不外乎,都認為這部電影,偏離了社會主流價值,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暴力氣焰。不管是電影的口碑,還是票房,《搏擊俱樂部》可以說都是慘敗。

所以,這部電影在當年並不算成功。

後來也是因為影片DVD意外的熱賣,一定程度上拯救了劇作方的虧損,也扭轉了“一邊倒”的差評,讓口碑出現了“兩極分化”的態勢。

如今20年過去了,影片在豆瓣的評分為9.0,外網IMDB的評分為8.8,並居於top10的末位。除了它的評分非常高外,大眾對電影表達出來的人性思考以及社會哲學意義等問題的探討從未停止過。

人格分裂,不是影片著重要闡述的主題

在大衛·芬奇個人看來,這是他最滿意的一部作品。而電影的主角之一布拉德·皮特曾說道,想完全看懂《搏擊俱樂部》,得要一百年的時間,因為電影包含的內容太多了。

豆瓣9.0,這部整整火了20年的懸疑神作,擊中了55萬人的絕望!

表面上看,電影講述的是身為普通白領的男主,因為日常的工作壓力以及生活困境,而長時間失眠。又因為這長時間的失眠,引發了人格的分裂。

愛德華·諾頓飾演的男主,性格懦弱,想改變生活又沒有勇氣去嘗試。只能在各種癌症的互助會上,靠“欣賞”絕症患者哭訴他們的悲慘生活,而獲得畸形的心理安慰。

同白領男主相對比,布拉德·皮特飾演的泰勒·德頓就完全是和其相對立的角色。他是從前者精神分裂出來的第二人格,泰勒率性,自由;是集無政府主義與無教條主義於一身的人。

可以說,泰勒是男主期待中的完美人格,是他心理訴求的外化。

經過了與第二人格如知己般相處、到後來出現意見分歧爆發矛盾、以及最後正面鬥爭,白領男主在這過程中,重新找回了迷失的自我。又通過努力,戰勝了第二人格,達到精神的完全“自我”狀態。

電影之所以會在上映時一度不被看好,甚至是誤解,除了發行方錯誤地將暴力作為影片的宣傳核心外;

還有就是大多數觀眾都認為它只是一部“套路式”的人格分裂電影,隨意運用弗洛伊德和榮格的理論就能解釋明白的作品。唯一不同的是,其表達意義的呈現方式是暴力以及道德的淪喪。

我們不能說這個觀點是錯誤的,但至少是片面的,表象化的;而非全面的,深刻的真正主題。

豆瓣9.0,這部整整火了20年的懸疑神作,擊中了55萬人的絕望!

如何在當代社會尋求精神世界的平衡點,才是影片真正要表達的主要內容

在影片中,白領男主是沒有名字的。在很多電影網站,甚至是百科上,都稱男主為傑克,實際並不準確。電影裡,傑克只是一本書的主角名字。

而之前他在互助會那幾個名字,都是瞎編的,是一次性的。電影裡,男主和瑪拉商議兩人“平分”互助會,他被瑪拉問及名字,還沒等其回覆,鏡頭就已經切走了。

另外就是男主公寓大火,他在公用電話亭打電話給泰勒,同樣被問及“是誰”,這時候他給了答覆,但說的卻不是自己名字,而是“那個聰明人”。

沒有名字的狀態,充分體現了男主在麻木不仁的工作生活中,不斷被複制的人生。就像他在打印機旁邊說的話,每一個人,都好像是複製品。

毫無疑問,男主是迷失了自我,成為了社會大眾符號化的象徵。

這部電影,除了能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理論來體現了在多重分裂人格中,不斷尋找自我的過程。實際也能用我們傳統文化中的道家思想,來分析兩位男主的行為以及引發的一系列問題。

豆瓣9.0,這部整整火了20年的懸疑神作,擊中了55萬人的絕望!

從電影的開頭,白領男主陳述的自己一段對宜家傢俱偏好中,我們不難發現畫面中曾出現一張太極陰陽的小茶桌,而且男主本人對這種陰陽風格的東西,格外偏愛。這是電影中,唯一一次出現的道家元素,這算是大衛芬奇埋下的第一個彩蛋吧。

電影中兩個角色的表現,特別符合太極陰陽的展現。兩個男主角,一陰一陽本是一體,但由於白領男主迷失自我,出現至陰。在道家中,萬事萬物都講究陰陽調和。當一方失衡,必定會向另一個極端發展。

所以,男主角最後走向了至陰而抱陽,這也是為什麼會出現極其陽剛的第二人格(泰勒)。

兩個人剛開始“同居”,至陰至陽,有點相互補充的感覺。從高檔的公寓搬到破敗的危房,和自己束手束腳的生活態度相比,是泰勒的無所顧忌。一切的改變,讓男主覺得很新鮮,也很舒服,似乎長久以來備受壓抑的慾望得到了一個暢快的疏解。

在泰勒的啟發下,男主採取過激行為(自己毆打自己),讓自己還在辭職中獲得了最大利益。

他們兩個志同道合,從兩個人的街邊“小打小鬧”,逐漸發展和壯大成了地下搏擊俱樂部。如果有道家思想來解釋,那這就是所謂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豆瓣9.0,這部整整火了20年的懸疑神作,擊中了55萬人的絕望!

萬事萬物皆由陰陽矛盾而產生。同樣的,萬物也會遵循“

合久必分”的原則。

兩個人第一次產生分歧,是因為泰勒用槍威脅便利店售貨員。最後大胖子鮑勃的死,把兩人的矛盾徹底激化。

兩個人由開始的“連體”狀態,走向分割,陰開始追陽,到了後面就是正面衝突。最後又因為男主的一槍,第二人格消失,兩個至陰至陽合為一體。

電影的主題不乏有宣傳暴力和抨擊消費主義,但這不是主要的。大衛·芬奇更多的是以一箇中性角度,想要探討的是當某一種社會狀態,不斷膨脹到達極端的一個程度。

這時候必然會分裂出來另一種狀態,去與之相調和。男主的至陰,就是完全被現代的商品社會給異化了。而至陽方面,由開始的追求公平,最後卻演變成了過激的反社會。所以,不論是至陰,還是至陽,都是不值得提倡的態度。

豆瓣9.0,這部整整火了20年的懸疑神作,擊中了55萬人的絕望!

我們在商品社會下,幾乎都變成了複製品,渴望發洩。結果達到了男主角所追求的完全發洩暴力慾望的狀態下,又沒有名字了。可見,電影就是一種探討,兩個對立面都徹底的橫向發展會導致什麼後果。

最後給觀眾帶來的,實際就是一種思考,到底哪樣才是社會最佳的平衡點。

電影的細節反轉

在國內,很多影迷都會將大衛·林奇和大衛·芬奇兩位導演搞混。實際,他們在電影上有著截然不同的風格。

如果說大衛·林奇是一位擅長製造懸念,但又吝於劇情暗示以及解說電影的導演;那麼大衛·芬奇就恰好相反,在他的電影中,幾乎所有的劇情反轉都不乏細節上的暗示。

在《搏擊俱樂部》中,兩個男主實為同一個人的雙重人格是電影的最大反轉。但這種反轉,並不是硬塞給觀眾的,在那之前,導演進行了大量鋪墊。所以,最後給觀眾的只有驚喜,卻沒有反感和僵硬。

豆瓣9.0,這部整整火了20年的懸疑神作,擊中了55萬人的絕望!

另外,電影中的彩蛋,也不是隨意的穿插在細節裡,而是把它們有層次的融合著劇情,一點一點的滲透給觀眾的。

電影中,泰勒從男主心裡分裂出來,實際分為三個過程。

第一個就是閃現階段,也可以說是插幀方式。對這個手法,導演中借男主的口已經解釋了(大衛·芬奇最喜歡解釋了)。

泰勒一共在影片中,閃現了四次。分別是男主在複印機旁邊感慨“Copy of copy”;看心理醫生,在走廊請求醫生開藥;在互助會;最後一次是在互助會出來追女主瑪拉。

豆瓣9.0,這部整整火了20年的懸疑神作,擊中了55萬人的絕望!

複印機旁閃現

豆瓣9.0,這部整整火了20年的懸疑神作,擊中了55萬人的絕望!

走廊閃現

豆瓣9.0,這部整整火了20年的懸疑神作,擊中了55萬人的絕望!

互助會閃現

豆瓣9.0,這部整整火了20年的懸疑神作,擊中了55萬人的絕望!

追女主瑪拉

第二階段,就是完全憑空出現在影像中(電視機裡)。

第三階段,泰勒是以實體方式出現在男主的世界裡。第一次是機場通道的擦肩而過,第二次就是機艙的正面相遇。

所以,對於細節彩蛋,導演都是有層次滲透在劇情裡。除了以上三個階段,導演也安排了一些暗示。

我們先來說男主和泰勒。

電影開場,男主在看心理醫生時,曾說道他有失眠症。後來聽醫生說這並不是什麼大病時,他又說自己還有嗜睡症,經常莫名其妙在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醒來(這裡就暗示了男主有精神分裂)。

另外男主在公寓著火後,在公用電話亭打電話給泰勒,他設置的是回撥鍵。而在國外公用電話亭的電話是無法進行回撥的,所以這次男主和泰勒的通話實際並不存在,純屬他個人的臆想。

豆瓣9.0,這部整整火了20年的懸疑神作,擊中了55萬人的絕望!

約泰勒出來後,兩個人在酒吧聊天,會發現泰勒對男主家中的傢俱陳設十分清楚,尤其是綠條紋沙發,這是電影開場鏡頭特意給到我們的一個沙發特寫。

還有就是兩人在地下搏擊俱樂部時,在眾人面前,幾乎都是眼神交流,而不是言語。

最後就是男主那一次辭職。他自己毆打自己,打的分外熟練。就連男主也不禁想起了他和泰勒的第一次搏擊。

再來看男主,泰勒,瑪拉。

電影中,瑪拉吞藥自殺,泰勒接了電話去找她。按理說這是影片中兩人第一次見面,應該會意外。但不論是瑪拉,還是泰勒,都顯得十分熟稔。

另外就是瑪拉搬進危房後,他們三個人從沒有同時出現在一個場合。而且,泰勒背地裡主動和男主交談,瑪拉聽不到泰勒的聲音,以為男主是在自言自語。

豆瓣9.0,這部整整火了20年的懸疑神作,擊中了55萬人的絕望!

這部電影的成功,很大部分都得益於三位主演。不論是頹廢、喪氣的愛德華·諾頓,還是痞帥、充滿個性和狂野的布拉德·皮特,又或是吸著煙、極端厭世、還化著誇張哥特式妝容的海倫娜,都給人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它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好萊塢商業電影,其內容是頹廢的,瘋狂的,甚至是墮落的,但電影的精神內核不僅充滿了對人性的思考與關懷,對社會發展也兼容了希望和期待。

大衛·芬奇以其獨特的視聽風格,給我們呈現出了一部詭譎多變的經典。我們不能說他是兼顧了商業和藝術(票房畢竟很慘淡),但卻無法否定它幾乎完美的藝術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