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掃黃打非”督辦!岳陽徹底摧毀一條全國製售非法出版物產業鏈

全國“掃黃打非”督辦!岳陽徹底摧毀一條全國製售非法出版物產業鏈

警方查獲的一批作案工具和非法出版物。

紅網時刻記者 張興誠 岳陽報道

暗地非法編印涉黨的理論相關出版物,冒充黨校老師、上級領導等身份,高價向全國各地數千家行政、企事業單位銷售、寄遞非法出版物以牟取利益。

近日,記者從岳陽市“掃黃打非”辦公室獲悉,當地公安部門歷時一年多,在多地公安機關協助下,成功破獲一起製售非法出版物案,徹底摧毀了一條黑色產業鏈,斬斷了覆蓋北京、河北、四川等三十餘省市銷售非法出版書籍的網絡渠道,共查獲非法出版圖書78種1.5萬多套6萬多冊,抓獲嫌疑人12名,涉案金額達1.16億元。這起由全國“掃黃打非”辦等部門聯合掛牌督辦的湖南嶽陽“5·18”涉嫌製售非法出版物案,目前已由岳陽市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將於近日宣判。

短信非法推銷“黨的理論讀物”

多家行政企事業單位“中招”

“黨的十九大後,各地區各部門把學習黨史等作為重要內容,現強烈推薦《黨史豐碑-中國共產黨執政新舉措領導幹部學習讀本》,價格為1680元/套……”

2018年4月,岳陽市文化市場綜合執法局一名同志,偶然間收到一條陌生號碼發來的手機短信,對方落款自稱是市委黨校的王老師,內容為推銷一本黨的理論讀物。

按慣例,黨的理論讀物只能從上級主管單位下發或新華書店購買,一般不會短信或電話推銷。這位“王老師”的行為,有非法銷售黨的政治理論讀物的重大嫌疑,引起了執法人員注意。

為徹底查清真相,岳陽市文化市場綜合執法局執法人員很快聯繫上了這名“王老師”,並訂購了六套讀本“學習”。幾天後,“王老師”通過順豐速遞郵寄了六套《黨史豐碑-中國共產黨執政新舉措領導幹部學習讀本》。工作人員收到後發現,這些書本出版社明顯錯誤,紙張粗糙,印刷重影,顏色暗黃,書內錯別字特別多。

市文化市場綜合執法局執法人員立即將這些書籍送往湖南省新聞出版廣電局檢測中心進行專業鑑定。鑑定結果認定,該《讀本》確係涉嫌盜用國家級出版社名義,擅自出版印刷發行的非法出版物。

“我們請求公安機關協查,在前期摸排中發現,全市多家行政企事業單位購買了這名‘王老師’推銷的非法出版物,涉案金額達20萬元。”執法人員稱,在掌握了上述情況後,他們將案件上報市“掃黃打非”辦,並移送至市公安局進行偵查。

警方歷時半年順藤摸瓜

摸出製售非法圖書“產業鏈”

盜用國家級出版社的名義,擅自編輯、印刷、出版黨的十八大、十九大理論讀物,並利用手機、短信和微信的方式,面向全國各地的行政機關、大型企業銷售時政類出版物,其背後很有可能是一個集編輯、印刷、銷售、運輸、財務等分工明確的跨省作案團伙。市公安局治安支隊支隊長陽文益稱,這件案子涉及面廣,涉案金額大,不僅要把案件辦好,還要辦成精品案。

案件要突破,首先得找到這名涉嫌非法銷售的“王老師”。然而,民警發現,嫌疑人反偵查意識極強,所持有手機、銀行卡、食宿信息等,均假冒他人。在真實身份前面設置多層“保護屏障”。

為了找到犯罪嫌疑人,民警加大了排查和信息收集力度。2018年7月12日,民警得知有三本非法出版物寄往了貴陽,收貨人正是犯罪嫌疑人。

民警隨即趕往貴陽展開偵查,最終在一家早餐店將犯罪嫌疑人抓獲歸案。“我們在他們的臨時住所內查獲了大量手機、銀行卡、快遞面單、行政企事業單位電話本等大量作案工具。”市公安局治安支隊民警吳嶽介紹,通過對1700多個銀行賬號篩查,發現劉氏兄弟的進貨款,流向了湖北武漢華中圖書市場兩家書店。

找到了進貨渠道,民警順藤摸瓜,前往武漢華中圖書市場蹲守,果然發現這兩家書店內存放了“王老師”曾經推銷的大量非法出版物。

“我們通過偵查發現,武漢書商陳某、楊某為了銷書便利,取得行政企事業單位的信任,特意在北京註冊了兩家空殼公司,並開具了上千萬元假髮票。”市公安局治安支隊馮向前介紹,通過陳某、楊某的微信和銀行轉賬記錄,他們發現大量資金進入了一名姓謝的賬號上,而這名謝某,正是組織製售非法出版物的核心犯罪嫌疑人。

至此,通過警方長達半年的偵查和梳理,這起組織製售非法出版物案基本浮出了水面。

冒充領導招搖撞騙流竄作案

團伙內部分工嚴密暴利驚人

那這個涉及全國製售非法出版物產業鏈是如何組織運作的呢?

原來,謝某為了組織製售非法出版物牟利,專門聘請了犯罪嫌疑人張某、郭某、程某、魏某等人,分別負責組稿選題、排版錄入、書本印刷工作,張某從網絡上私自下載中國共產黨領導講話、黨史、文獻、法律法規、安全、會計等資料內容後進行編排,編排好後交由程某進行排版錄入,然後再由魏某等人在河北省三河市一處印刷工廠進行批量印製,印製好的圖書再郵寄至湖北武漢不法書商陳某、楊某等人,再由他們組織一大批無業人員在全國進行非法推銷。

“他以每套100元左右的價格進貨,賣到行政企事業單位價格直接翻10多倍,達到每套獲利1000多元。”岳陽市公安局治安支隊民警介紹,受巨大利益驅使,這些分佈在全國各地的無業人員,冒充中央、省、市等重要機關的領導幹部、工作人員,採用欺騙的手段向全國各大行政企事業單位銷售非法出版物。辦案民警稱,這屬於典型傳統招搖撞騙的推銷方式與現代電信詐騙銷售模式相結合。

辦案民警偵查發現,該犯罪是團伙流竄作案,全國分銷,先是通過多種渠道首先找到當地黨政、行政企事業單位的領導的聯繫方式,然後冒充上級領導、教授、黨校老師,採用微信、QQ與電話聯繫分銷,快遞公司郵寄與送書上門銷售相結合,將書運送到終端客戶手中。

中央掛牌督辦 全國警力聯動

斬斷覆蓋全國的非法銷售鏈條

鑑於案情重大,影響惡劣,今年1月,全國“掃黃打非”工作小組辦公室、國家版權局、公安部、最高人民檢察院對此案進行掛牌督辦。

岳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在市“掃黃打非”辦統籌協調下,抽調文化執法、公安、檢察、法院等精幹力量,成立了專案組和案件督辦工作領導小組,市委書記劉和生,市委常委、宣傳部長馬娜,副市長、市公安局局長唐文發等領導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抓上線、打源頭”,依法嚴打製售非法出版物犯罪活動,維護時政類圖書權威。

2018年9月至2019年2月,專案組分別在貴陽、武漢等地同步開展第一批收網行動,已抓獲犯罪嫌疑人12名。今年3月,在北京、河北等地警方的大力協助下,專案組成功搗毀位於河北三河的一處製售非法出版物工廠,現場查獲非法出版書籍近5000冊,製售非法書籍紙張等各類材料3000多公斤,印刷機、裝訂機等大型設備12臺,凍結涉案資金220萬元。

今年8月,公安部就此案在全國開展集群行動,截至10月底,全國30多個省市,6500多家單位,對涉案線索進行核查,並將萬餘冊非法圖書郵寄至岳陽市公安局,全國公安機關已將涉案的剩餘17名犯罪嫌疑人列入偵查。該案的成功偵破,為打擊製售非法出版物活動提供了樣本,得到全國“掃黃打非”工作小組辦公室的充分肯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