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中縣人民檢察院公益訴訟助力“清四亂”專項行動取得實效

攜手清四亂 保護母親河

榆中縣屬黃河流域,境內有宛川河水系、官川河水系、洮河水系,柳溝河、水磨溝等直接流入黃河的一級支溝14條。其中:宛川河有黑池溝、龕谷河、興隆河、巴石溝等支溝24條;官川河水系有支溝8條;洮河水系縣內流域面積6平方公里。納入全縣河湖名錄管理的河洪溝道共57條,其中省級河流1條(黃河榆中段),市級1條(宛川河),縣級55條。

“攜手清四亂 保護母親河”專項行動部署以來,榆中縣人民檢察院共立案併發出訴前檢察建議17件,有效遏制了榆中縣河湖管理範圍內“四亂”問題,進一步維護了河勢穩定,保障了行洪安全,促進了河道生態逐步恢復原貌。2019年6月,隨著三電水注入宛川河流域,多年斷流的宛川河又聞水聲潺潺,再現了“素波橫盪漾,水落雁南飛”的美好景象,但這只是榆中縣檢察院開展專項行動的一個縮影。

專項行動部署後,榆中縣檢察院黨組高度重視,以公益訴訟工作為橋樑,充分發揮法律監督職能,認真排查“四亂”線索,結合本地實際,與水務部門共同研究,聯合制定實施方案,召開專項行動推進會,釐清工作思路,建立工作臺賬,細化工作措施,明確工作目標,確定責任主體和清理整治時限,共同推動專項行動落到實處。依法強制關停宛川河沿線的所有砂石料加工場共23家,目前加工設備已全部拆除,砂料堆體全部清理清場。

在發現青城鎮麋鹿溝溝內及黃河沿線砂土、垃圾亂堆的事實後,及時發出公益訴訟訴前檢察建議,督促縣水務局和青城鎮人民政府全力整治,共計清理垃圾233噸,清理河道5000米。全縣共投入河湖整治資金494萬元,參加11341人次,出動挖掘機等大型機械1458臺次,清運車輛3187臺次,共清理建築及生活垃圾25853噸,整治河道186公里。宛川河、興隆河等部分地段設置了防護欄,傾倒垃圾現象得到有效遏制,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會同相關部門對河湖“四亂”進行了實地督查,對檢查中發現的突出問題,與相關職能部門溝通銜接,並通過發出公益訴訟訴前檢察建議等手段依法督促對“四亂”問題的整治。針對青城鎮城河村小河子入黃河口附近,有違章建築非法佔用土地,破壞土地資源的行為,督促縣水務局向蘭州大莊商貿有限公司、榆中鴻盈建材有限公司、榆中鑫家養殖場、蘭州餘倉商貿有限公司、榆中興國養殖專業合作社共5家企業下發《責令限期整改通知書》,恢復河道管理範圍原貌,恢復河床生態環境,進一步推動了榆中縣河湖流域生態環境的保護。

在嚴格排查“清四亂”案件線索的同時,緊密結合實際,深入摸排其他領域行政公益訴訟案件線索,在發現榆中縣青城鎮城隍廟、高家祠堂、青城書院、羅家大院等古建築文物遭受破壞的情形後,充分發揮公益訴訟監督職能,通過檢察建議督促榆中縣文體廣電和旅遊局、青城鎮人民政府修復了榆中縣青城鎮被損壞的文物,為保護文物資源,維護社會公共利益作出了貢獻,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和法律效果。

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正式實施以來,該院始終堅持把公益訴訟工作擺在全縣經濟發展全局中謀劃和推進,堅持辦案為了發展、辦案服務發展的理念,主動就公益訴訟重大部署、重大事項向縣委、人大作專題彙報。堅持以辦案為中心,聯合水務局、河長辦採取隨機抽查、主要河流沿河檢查、無人機巡查等方式,以群眾反映強烈或媒體曝光的“四亂”問題為重點,逐一摸排,建立臺賬。

河湖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是一項系統性、複雜性的工程,需要與各單位通力協作,發揮一體化辦案機制,才能更好地維護全縣河湖流域生態環境安全。公益訴訟案件辦理過程中,切實增強主動性,加強向上級院請示報告,獲得上級檢察機關的工作指導和案件審查把關,必要時請求上級院全程介入指導,主動作為,辦理了一批有影響的案件。為強化專項行動整治效果,邀請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前往柳溝河、宛川河一帶進行了實地巡查調研,並召開工作聯席會對該專項行動存在的問題溝通、協商、共同解決,促進了專項行動全面深入開展。同時,堅持檢察監督與支持協作並重,樹立雙贏多贏共贏的工作理念,與縣水務局、自然資源局、生態環境局、鄉(鎮)政府等單位深入現場排查案件線索,並通過依法發出公益訴訟訴前檢察建議實現保護公益、促進依法行政、服務經濟社會的“多贏”效果。

積極加強與主流媒體和自媒體的溝通聯絡,以文字、圖片、視頻等多種方式,通過“兩微一端”、工作簡報、宣傳專欄、接受電視採訪等途徑宣傳報道專項行動的部署、舉措、進展和成效,釋放生態環境保護、“四亂”問題整治的積極信號,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開展集中宣傳,對前來問詢的群眾進行現場講解,充分發揮現場宣傳優勢,增強宣傳實感和效果,進一步增強人民群眾參與保護公益的積極性,自覺接受人民群眾監督,營造人人參與,人人關愛河湖、保護河湖的良好氛圍。

為推動全縣河湖治理良好開展,以問拓思,促進解決歷史遺留問題顯得尤為重要。榆中縣檢察院積極推進河道劃界。將河道劃界所需經費列入財政預算,由政府組織成立河道劃界工作領導小組,從2019年開始,啟動河道劃界工作,以宛川河劃界為試點,逐步開展柳溝河、興隆河、龕谷河等重點河流劃界工作。加強垃圾、汙水處理設施建設。將建設垃圾處理廠和配套縣城汙水管網列入財政預算,嚴格按照垃圾處理廠的選址要求,在人口較為集中且穩定的區域建設垃圾處理廠,並在縣城區域內架設汙水管網,將一部分汙水集中到夏官營汙水處理廠處理,提高汙水收集率,充分發揮現有汙水處理廠的汙水處理能力。促進修復受損河道。充分發揮檢察機關法律監督職能,依法嚴厲打擊涉及河湖“四亂”違法行為。按照屬地管理原則,集中力量解決河道亂佔、亂採、亂堆、亂建等問題。同時加強督查力度,對各鄉鎮“清四亂”情況進行適時檢查督導,形成長效機制,防止問題反彈。

保護生態環境,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部分,是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動力,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尺度。“攜手清四亂 保護母親河”專項行動,作為綜合有效解決黃河流域環境資源保護問題的一次重大機制創新,不但是水務部門在全國開展的河湖‘清四亂’專項行動在黃河流域的一個加強板,更是檢察機關履行講政治顧大局、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政治責任的具體體現。檢察機關以公益訴訟工作為抓手,不但用法治力量規範、保障和促進了生態文明建設,而且進一步推動了全縣經濟社會發展。(謝曉珺 紀銅橋

2019年10月17日是我國第六個扶貧日。當日,榆中縣 人民檢察院聯合有關單位在幫扶村和平鎮高營村開展了以 “精準扶貧、你我同行”為主題的扶貧活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