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發“換擋”超市集,要做社區商業綜合體?

超市發“換擋”超市集,要做社區商業綜合體?

超市發又一創新業態“超市集”落地,定位為有溫度的賣場。

該業態為超市發改造海中市場而來。海中市場原是海淀區老舊的農貿市場,於三年前停業,今年初超市發接手進行改造,並於11月28日正式營業。

海中市場整棟建築由負一層至四層構成,目前超市發將負一層改造為菜市場,一層為小吃餐飲檔口,二至四層還在進一步改造中。

超市发“换挡”超市集,要做社区商业综合体?

1 超市集長啥樣?

海中市場位於中關村商圈,是超市發“海淀社區商業e中心”的戰略外延,旨在打造一刻鐘便民服務圈。周邊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及社科院配套社區,所以消費群體主要是社科院工作人員及退休的老科學家。

超市發海中店logo非常醒目,而且將一層主要小吃餐飲店直接呈現在建築外體上,給人超強的視覺衝擊感,即便不在周邊居住的行人路過,也有想進場一探究竟的感覺,具備了明顯的標識性和可進入條件。

超市发“换挡”超市集,要做社区商业综合体?

一層主要為小吃檔口,既有西四包子、老北京水餃、滷煮等北京傳統小吃,也有四川小吃、南大門米糕等外地小吃,同時也引進了五道口棗糕、友鴨、貢茶等網紅品牌。比較豐富的小吃品類,滿足周邊居民即買即食的需求。

超市发“换挡”超市集,要做社区商业综合体?

負一層則重點突出市集概念,採用攤位式經營,根據細分品類劃分為相應集市,如果市集、菜市集、肉市集等。動線設計比較流暢,中間為生鮮果蔬,左側主要為副食糧油、米麵雜糧和肉食水產,右側為熟食、豆製品、乾果等商品。

商業地產觀察發現,改造後的海中市場還增加了進口調料、澳洲牛排等高端商品,山東嗆面饅頭、天福號熟食等人氣商品,此外還引進了鮮花商鋪。

超市发“换挡”超市集,要做社区商业综合体?

此外,超市集內的每家商戶都增設了電子顯示屏,對商戶信息、實時產品價格等重要信息進行公示。而在結算方式上,超市集採取商販自助收銀,消費者通過商戶二維碼或POS機結算。

超市发“换挡”超市集,要做社区商业综合体?

據瞭解,超市集內的商戶採用聯營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個體商戶的准入門檻,對超市發來說,將生鮮等供應鏈運營難度較大的品類分攤到個體商戶身上,降低人力成本,減少運營難度。

2 超市發另覓新角色?

據報道,超市發作為北京本地社區零售商的代表,此次為超市集配備了最強的運營團隊,可見其繼續深耕社區的決心。不過,此次改造海中市場,超市發的野心並只限於終端零售商的角色。

據超市發海中店店長王愛平介紹,除了已經開業的兩層市場,樓上包含二、三、四層未來都將是超市發海中市場的組成部分。目前已開業的兩層面積為2400餘平,加上未開業的三層面積,共計6000餘平。

在超市發的規劃中,二層將經營提供免費閱讀空間的超書房、咖啡、茶吧等體驗類項目,同時配備民生服務項目;三層將經營養老服務機構、健身房、瑜伽室、老年大學、教育培訓等適宜社區老、中、小客群的配套服務項目;四層將引進廣泛知名度的中式品牌餐飲項目。

此外,超市發還將五大區域定位為“超·市集”“超·好味”“超·暖家”“超·樂活”和“超·美食”。不難看出,超市發海中店將是集多種社區商業功能為一體的社區商業綜合體。

超市发“换挡”超市集,要做社区商业综合体?

該舉措意味著,超市發將一改零售終端的身份,轉而向“平臺”的角色進化。這也意味著超市發海中店的主要收入來源由直接銷售轉為收取租賃費用,在未來,佔比最大的或許不是直接銷售,而是變成通過物業出租形成的租金收入。

不過,平臺型玩家並不好做。對於經驗不足的超市發來說,後期將面臨著商家組合、商家管控、顧客體驗、賦能方式等多個方面挑戰。而就商業地產觀察的探店體驗來說,目前已完成的兩層改造,體驗性還稍顯不足。

比如一層的小吃檔口,麵食佔比較大,也許是為了迎合周圍中老年人群,而滿足年輕消費客群的小吃並不多;負一層生鮮市集則沒有較多延長顧客停留時間的體驗項目,現制現售的品類也並不豐富。相比其他市集將餐飲及生鮮在同一樓層呈現,吸引力要小一些。也許待全部樓層改造完成後,超市發海中店會有更完整呈現。

目前來說,超市發改造傳統農貿市場的價值,以及打造社區商業綜合體的新角色,還是讓人充滿期待,但這種業態能否經受住市場考驗穩步進行拓展,超市發任重道遠。

3 各零售商正紛紛押注“市集”

國內近幾年,零售行業創新步伐加快,各種新概念、新物種頻現。近來,市集概念也隨之興起,異常火熱。

諸如永輝今年推出的新業態“集市生活”,總面積達4000多平方米,涵蓋了生鮮、食百、休閒商品等品類;年初北京華冠商業旗下創新業態“華冠市集”在房山首開福茂亮相,集“生鮮+即食+休閒零食+超市+服務功能”為一體的生態集合店。

此外今年也有不少網紅市集面世。如汪小菲聯合創辦的微風市集,於10月份在西直門開出第4家門店,是集生鮮、快餐、咖啡、小酒吧、便利店於一體的小型社區綜合商業體,面積達1500多平方米;亮馬橋路的Hello Mart城市市集於年初開始試營業,是一個集人氣餐飲、蔬果生鮮、文化藝術、匠人手作、娛樂體驗於一體的一站式生活空間。

超市发“换挡”超市集,要做社区商业综合体?

微風市集前門站附近門店

更甚者,盒馬、蘇寧也以市集和菜市的業態概念入局,想要在連鎖超市的基礎上引入聯營模式,探索更接地氣的菜場生意。

由於集市這種業態天生擁有超高客流,在地理位置上擁有絕對優勢,通過融入新元素,逐漸成為人們口中的新概念,成為各大零售商躍躍欲試的新賽道。

傳統零售商紛紛押注市集的另一面是,消費市場也在不斷髮生變化。根據中國銀聯發佈的研究報告,90後、00後成為新消費主力軍,消費更個性和小眾,自我訴求更明顯。70後、80後是線下消費的主力軍,將近70%的消費通過線下支付完成,但更注重品質和健康。消費主力的躍遷、市場需求的變動,帶動零售形態的更新迭代。

“市集”概念下,門店的升級和重塑,既是應對變化,也是重尋方向。不過,如何賦予市集新功能,不單純只是買菜場地,讓周邊居民更願意前往,進一步成為居民生活空間,就看各零售商的本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