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寧願負債百萬以上買房呢?

理財鴨


蔣老師觀點:主要的原因有好幾點,有著買房是中國人的剛性需求觀,如今房子的投資力度大,可從中獲取豐厚的利潤,且保值能力比一般的產品強。貸款購房的房貸利率都是較低的,且大部分人都相信,未來房價上漲幅度所產生的利潤一定超越幾十年所付出的房貸利息,且如今人們的消費觀都有著一股先上車享受,過後在買票的理念,如用信用卡的提前透支支付後,在用後面發的工資補上。

中國人的買房需求

1、買房擁有“家”的意義

每個人從出生到結婚生子之前甚至結婚生子之後也是在這個家都是在這個家裡生活的,這期間被注入了多少的情懷之其中也只要自己知道。當還在上學時,家就是最大的庇護所,裡面有著父母的疼愛。當自身出來闖蕩時,家就是自身安居穩定的根基,才能堅強接受社會的一波波衝擊。當於戀人同居結婚時,家就是兩人一切溫馨的所在之中,會在不知不覺間記錄兩人的甜蜜美好的生活。

這一切都不是外國人眼中簡單一個水泥建築而成的房子而已,對中國人來說就是大部分情懷的交織所在處,,也有著有家才有安穩的生活的傳統理念。

2、負債買房跟租房的意義

有許多的外國人計算過,其實一輩子租房比一次性買下一套房,甚至是負債買房都要划算的多。但是在大部分國人眼裡,只有真正的拿到房產證明,這裡才是真正的屬於自己的安身之所,別人的即便籤訂較長的租房合同,也還是別人的家,不是自己的。

同時每月辛苦所獲得薪資,都要拿出不少來交房租,所拿出去的資金交出去也就沒了,但是如果是用來還房貸又是不同的心情,還出去的房貸對資金來說就是消費,消費到最後就會有一套完全屬於自己的房產。租房內所有的問題都需問過房東後,才能在做出應對決定,而若自己主動掏腰包修理,心裡也不大平衡。但這房子是屬於自己的,消費修理些什麼也就變得理所應當,沒什麼房東這方面的煩惱了。

3、擁有一套房所能帶來的便利

在過去我國人民或許只需要每天有飯吃衣服穿,有個能安身睡覺的地方就好了,但隨著經濟發展,大家也不在滿足於有口飽飯吃就好的局面,對資金的需求也越來愈高,擁有一套房產對於崇尚低調的中國人來說,也是一種實力的彰顯,不張揚的彰顯,也是一種國人獨有的情懷。

同時對小孩如今的教育要求也是越來越高的,家長都希望把資金的小孩送進最優秀的學校讀書,所以在這座城市購買一套房產才能保證了小孩在這所學校上學的便利於安心,同時戶口之類的也會隨著在這所城市用有房產,而能遷移過來,方便享受這座城市帶來的優惠,將來小孩讀書的便捷。

貸款買房的價值

1、購房貸款

一般來說跟銀行貸款買的房,只需自身出30%的資金,剩下的70%由銀行帶繳納,而銀行的放貸利息都較低的利率,並不需要擔心支付龐大的利息,只需每月按時繳納一定的資金就可以了,同時繳納的資金跟之前的房租也相差不了多少,相同情況的兩個人,一個租房,一個貸款買房,每月所支付的金額大致相同(買房的應該高些。但也不會太多)。幾十年過後,一個擁有了一套房,甚至沒有了租房供房的資金壓力,資金相對的解放了大部分,可以過上更好的生活,另一個確什麼都沒有還得繼續交租,還可能面臨著房租一年比一年高的危機。

在享受相同環境的同時,貸款買房的人更多的是針對未來的發展,既未來跟自己於家人過上更加跟穩定的生活,和未來自身小孩的讀書教育的準備。而租房不買房的,或許租金壓力沒有供房壓力那麼大,但也是一筆不小的資金,同時相對的也沒有那多針對未來的機會,既未來的保障,房租壓力還得根據房東的心情的來計算,甚至直接不租給你了,你也只能夠搬家。

如今大部分的上班族手中都有著一筆不小的住房公積金,這筆資金不用來買房就完全沒什麼價值,而用於購房,還能幫自身剩下不小的資金,減少一定的購房壓力。

2、買房的價值

可以回顧一下10年前房價的上漲趨勢,10年前買房的人到了如今身價都是上千萬百萬的人了,即便是通過貸款買的房,期間翻倍的房價,如今賣掉,還完貸款,手中還留有豐厚的收益,靠著這筆收益甚至能做到一次性買下一套房產。

到了如今,房價雖然經由政府調控,上漲的趨勢不在那麼明顯,但也依舊居於高位,不跌落下來,就證明了目前房子的保值性有多麼的高,在大城市之中的房價依舊居於高位,沒有絲毫跌落的趨勢,甚至乎還有一點上漲,只是較小,沒那麼明顯。

不得不承認,現如今,沒有比買房子更安全,更有高收益的理財產品了。這也是為什麼房子炒這麼火的關鍵原因。買一套房子,一邊使用一邊升值,也許你住著住著想回老家了,賣掉就能衣食無憂的回老家,也許家人有大病,賣了就能救人於危難。除了房子,還有這麼可靠的理財產品嗎?

3、投資房產,對抗通貨膨脹

無論你在買房的最初目的是不是在於投資,房子本事具備的投資價值也是不能忽視的,買房時,當然會選擇一個環境相對不錯,交通方便甚至是一定安全層面的高檔小區,這其中的選擇也就具備了投資價值,說的這幾項要求,相信是大都數人都想要的居住環境,也就意味著,有多人想要,而房子就那麼多,期間的價格也就自然的隨之上漲,也就算的上是一個不錯的房產投資。

同時房子也是對抗通貨膨脹的一種方式,未來通貨膨脹的發生,使得貨幣一定程度的貶值,但你時在之前就簽訂的貸款金額,也就是不會改變的金額,所以通貨膨脹帶來的經濟影響還能一定程度的幫助你還清貸款壓力。

通貨膨脹的情況如今一直在發生,如最近的豬肉上漲,人民幣的不斷貶值,所以貸款時間越長,對未來就越划算,可是說是用未來的錢在消費現在東西。如今價值1000元人民幣的東西,或許在10年20年後就能購買如今價值100元的貨品了,而貸款買房確實一個很好的應對通貨膨脹的方法。

當代年輕人的消費觀念

對於當代年輕人來說,消費大於收入已經時一個普遍的現象了,每月等著工資來償還信用卡的日子,到手的工資還沒捂熱就馬上還給銀行了。無論是哪個行業的年輕人都有著這種現象。這種現象也叫“新窮人”。

“新窮人”的叫法意思是,這人每天吃的不錯,穿的也特別捨得,每月都花錢都挺多的,你以外他很有錢,其實他只是把所有錢都花光了。對於接受了消費文化的人來說,快樂的生活就是對消費機會的把握,不能落於人後,最好是捷足先登,否則就是有缺陷的消費者。

對於當代年輕人來說,目前快樂的生活才是最應該享受的,但不是盲目的消費,而是把每筆錢都用到對自身快樂,有節制的消費,所以對於貸款買房來說,也是一個性質,通過貸款住進了屬於自己的房子,能夠擁有屬於自己的房子是快樂的,而把每月所獲取的薪資除去房貸,還能有錢料理後面的日常所需,就是對貸款買房所需房價的節制,就是說貸款買房的價格,是自身計算過後,每月工資流出這麼多支付放貸還能生活下去的意思。

這種消費觀念不同於老一輩的消費觀念,或許老一輩的打算一直存錢存到足夠一次性買下一套房的時候才能入住進去,不然就是寧願租房,也不願意每月承受的供房壓力,也會覺得每月給銀行那麼多利息一點都不值得。老一輩的消費觀念比較實在,買的起就買,買不起就堅決不買,如果很想買就會一直存錢,存到可以買的時候,而較少的選擇貸款之類的,不想揹負著這種長期負擔。


綜上所述:

這其中的原因,主要還是包括著中國人對買房的傳統執念,與對於房產未來走勢的看好,同時也為自身財產增添一個保障。而貸款買房有些是迫於沒有婚房結婚生子,只能走上這條路,有些則是通過對比計算,既對未來的看法,而選擇貸款買房這條路,從而覺得這個決定對夠幫助到未來的自己。


蔣昊說經濟


我一方面是一個房奴,正好負債一百萬。另一方面我也是銀行從業者,做過房貸客戶經理。我從兩個方面來談談我的感受吧!

作為房奴

房貸一百萬,貸款三十年,因為買的早,當時利率4.9%,月供5000元。我的月收入是10000元左右。要知道銀行審核房貸的時候,是必須要符合個人收入負債比不超過50%,家庭收入負債比不超過55%的要求。所以說100萬基本上已經是我能貸出的最高限額了。

月供5000元,對我來說,正常還款絕對沒有問題,但基本上不會有任何結餘了。孩子幼兒園3000元,一家人吃喝拉撒,2000元剛剛夠。

壓力大嗎?當然大!可又有什麼辦法呢?難道不買房嗎?我也租過房,租房的辛酸依舊曆歷在目。

  1. 房東每次收租的時候都會暗示物價上漲,房租要漲。

  2. 租來的房子,租客不會捨得下工夫好好收拾,說不定哪天房東漲房租又不得不搬家。

  3. 租來的房子,家用電器老化,讓房東來修一次,就罵罵咧咧。自己修一次,我的心理不平衡。

  4. 房東不願意讓租客有寄人籬下的感覺,租客卻從來沒感受到房東的和藹可親。

作為房貸客戶經理

我曾經因為客戶的收入不夠,貸不了那麼多錢而拒絕過很多客戶。看到他們眼巴巴的向我爭取,說自己還有這樣那樣的收入。無論真假,我都會盡可能站在客戶這一邊,儘可能讓客戶都貸出來款。

事實上,客戶提供虛假收入證明,是在為自己日後還房貸埋下地雷。一旦收入跟不上,很有可能全家受苦,房子還有可能被銀行拿去拍賣。即使我向那些收入不夠的客戶說明了這些道理,他們眼神中依舊透漏出對房子的渴望。

這是對家的渴望,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期盼,更是對日後努力工作的決心。我怎麼能夠拒絕他們呢?

總結:

只要買房不是為了投資,我覺得在量力而行的基礎上貸款,哪怕是貸款百萬以上去買房也並沒有什麼問題。


銀行研究僧


為什麼有人寧願負債百萬以上買房?

看到這個題目,我想起了我的一位在北京工作的同學,去年春節回家,談起了在北京買房的事。他和他愛人都有一份固定的工作,我同學在國家事業單位上班,工資不是很高,但我那點工資真的無法與他相比。本以為他們夫妻倆買房絕對比我們輕鬆,但聽了他買房的經歷,其實一點也不比我們輕鬆,而且他還很羨慕我們在小城市生活的人。這位同學現在就負債百萬元以上,問他為什麼揹負如此高的房債買房呢?

他說主要是為了孩子上學,北京也是劃片入學,而且十分嚴格。原來居住的房子較偏僻,面積80平米,買房的時候接近一萬一平,花了80萬,因為剛參加工作沒有積蓄,都是向親戚朋友借的,當時象他這種情況就是比較好的了。可等到有了小孩之後才發現,附近的幼兒園並不是想象的那樣規範,附近的小學條件也不好。原來買房並沒有考慮到孩子入園和上學的事,夫妻二人才明白過來。他們想讓孩子到一所附小上學,看中了一套40平米的老房子,但要花四五百萬。為了孩子上學,咬咬牙賣了原來的房子,又貸款100多萬買了現在的房子。

如果不考慮孩子上學呢?他說也必須買。因為你沒有房,許多福利就享受不到,其次是房租太高,一點也不合算,租上五年十年,還是要買房,而且房價越來越高,也就越來越買不起。關鍵是好地段根本就沒有你買的房子,不是房價高低的事。租來的房子永遠不是自己的房子,沒有一處屬於自己的房子,就等於沒有家。再說我們中國人對家的概念是如此的看重,沒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家根本就不行。

這就是我的同學為什麼揹負100多萬的貸款也要買房的原因。當然,每個人的情況不同,想法也不同。但我想對於有了孩子的年輕人來說,大都會有這樣的想法吧。


平淡如水5343


不知道別人買房都出於什麼心理,我就跟大家分享我愛人買房的心理吧。——很不想承認,但是我們其實就是題目中的一些人。

先說一下大概情況:座標帝都,2018年買的房,結果就是除了欠銀行100多萬,還欠親戚、家人幾十萬。

當時我倆手頭只有幾十萬的存款,但房子首付基本都在100萬以上,所以我和我父母都不是特別贊成那麼早買房,但我愛人認為房價總是會漲的,現在不買,以後更買不起。反正,最後是我沒拗過他,就稀裡糊塗買了房。

我愛人堅持負債百萬以上,也要買房,我分析了一下,大概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攀比心理

我愛人比我大五歲,他的同事、同學在北京的基本都買房了,有的甚至買了兩套。對比之下,沒房的我們顯得有點窮酸。他呢,好勝心比較強,覺得別人都有房了,自己也得有;沒有的話,似乎就有點低人一等。

我周圍的同事、同學,很多跟我同齡,甚至比我小,沒買房,甚至還沒結婚的,都不少,所以,相對而言,我沒有那麼大的同儕壓力,對於買房這個事,不太著急。

2.希望將壓力轉化為動力

他覺得自己缺乏動力,想通過買房的壓力來促使自己努力奮鬥。

當時,我對於他這個說法是嗤之以鼻的,現在發現,人與人真是很不一樣的。我不喜歡太大的壓力,大概也沒什麼能力將巨大的壓力轉化為動力,但我愛人,可能內驅力不是那麼足,他就喜歡、需要外界的壓力。

買房之後,他確實更努力地工作,跟著領導做項目,爭取評更高一級的職稱。看到他這樣,我也為他感到開心。

3.不想再忍受搬家的煩惱

畢業幾年,搬了三五次家,平均一兩年換個地兒。於是,他就想買個房子定下來。

房子剛買下後,我們準備自己進去住,把髒兮兮的廚房和衛生間重裝了一下,買了新的灶臺、燃氣灶、馬桶,還有冰箱、洗衣機等。一切收拾停當了,卻又不想搬進去住了。

最主要是房子距離愛人單位太遠,地鐵倒公交,一個半小時都打不住;離我單位雖然近些,但交通不是很方便。

你要問我買房了是否後悔,我倒是也沒怎麼後悔,但是真的有些怕,因為現在負債一百多萬,抗風險能力實在是太差了,完全不敢想家裡萬一有個什麼事,急需用錢怎麼辦。

所以,想對正在猶豫是否要買房的兄弟姐妹們說:買房一定要慎重,慎重,再慎重。


斐玉藍荷


在八九十年代,民營經濟還很不發達的年代,絕大多數工作崗位工都是在國企,而當時國企職工都是有自己的保障房體系的。也正是這個經歷,讓很多人自認有房所以不買商品房的人後悔不已。

90年代末剛開始流行商品房時候,我們整個廠區宿舍附近只有一個商品房小區。當時家家都有職工房,根本沒人買。我家是60來平方的小兩居,雖然不大但公攤很小,一家三口住著很舒適。看到售樓處門口發傳單寫著首付四萬入住,月供七百,小區裡的人都說“有免費的房子住,誰花那錢……”而且當時一個月工資也才幾百塊。

後來這小區眼看周圍人都有房,不好賣,就跑到其他區域發傳單,結果陸續來了很多私企工作者以及經商人士,這就開啟了我們的羨慕之路。因為該小區售罄後的第三年就開始了一波樓市行情,原來單價2300的房子漲到了3500。此時廠裡很多子弟到結婚年齡了卻面臨買不起婚房的情況。但沒辦法,咬牙借錢也得買,於是不少人買了該小區二手房,此時同樣戶型已經是首付八萬,月供1100……

又是十年過去了,免費職工房時代也過去了,廠裡開始只提供單身公寓,不再新建標準住宅。兒時的廠區宿舍已經成了四十多年樓齡的老房,此時想改善居住環境的家庭越來越多。然而廠裡的房子只能自住但不能賣,因為它不是個人產權,而且你買了新房就必須把廠裡房子交還給單位。這時想買商品房的人,發現廠區旁那個十幾年樓齡的商品房小區已經均價六千元。我家就在那個時候選擇捨棄職工房買了商品房,當時是首付19萬,月供2100,那是2003年。

現在,這個20多年樓齡的商品房小區均價2.2萬。如果買我家這套房子,商業貸需要首付70萬,月供9500還25年。

這個故事說明了什麼?90年代有免費房住的人,甚至有點瞧不起還得自己花錢買房的住的人,因為自己買房的人普遍是沒有“鐵飯碗”的,賺點錢還得買房住,攢不下錢。現在20年過去,情況完全反過來了,當年沒買房的鐵飯碗現在要麼還沒買房,要麼為了買房負債累累。而當時買了房的人,淨資產增值了七八倍,房子一賣就淨賺一百多萬。

題主問的這個問題,就像當年我們廠區人們的心態一樣。當然如果家住農村,有宅基地自己蓋小二樓,那可以無視買房。但如果想來城市,不負債是不可能真正安家的,除非你是土豪可以隨便全款。


城市發展報告


現在買房的人基本上都是兩種,一個是剛需,一個是投資。

如果是剛需的話,就不難解釋為何要貸款百萬買房了,比如男方買房成家,這種就算是家裡拿不出全款,也要努力湊上錢去買房,畢竟是剛需。

投資的話也很好解釋,現在通貨膨脹這麼快,房價漲的速度也超過工資的增長速度,付個首付,剩下的錢滿滿還其實是很合算的。舉個例子,之前我遇到個客戶,他過來找我打流水,我說就問他這個流水每個月固定的500+元是什麼支出,他說是房貸,十幾年前辦的房貸,那時候可能覺得500多是一筆鉅額,現在再看,500就不算什麼鉅額了。

所以說,無論什麼時候,都會有人首付後貸款買房,要有投資的眼睛,抓準時機投資,就一定有回報。



開過光的理財師


負債百萬買房似乎已經司空見慣了。在一線城市買一套價值千萬的“豪宅”,不負債500萬,你好意思出門?

為什麼人們寧願負債幾百萬也要買房?原因有這麼幾個:

第一,防止通脹。人們都覺得,未來房價肯定會漲到天上。畢竟人們感覺我們的通貨膨脹比較嚴重,過去幾十年,很多東西的價格都是幾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增長。

這樣的情況下,首先房子是最容易抗通脹的實物產品,實打實的真真切切,所以房子就成了人們最喜歡的防止通脹工具產品。

尤其是房子畢竟是緊俏產品。房子建設不可能一下子就建出幾千億、幾千億平方米。1978年城鎮人均住房面積只有6.7㎡,農村人均住房面積只有8.1平方米。40年後的2018年分別增加到了39平方米和47.3平方米。2018年,商品房銷售面積是17.1億平方米,在建的住宅只有57億平方米。國家要堅守18億畝耕地的紅線,不可能所有的土地都在建房子的。所以,房子是緊俏產品,非常有利於抵抗通脹。



第二,容易購買。人們為了防止通脹,肯定要找最常見、最容易購買、最方便的產品。如果我們購買糧食會發黴的,還需要儲藏成本;如果我們購買衣服,衣服總有一天會過時的,儲藏不好還會被蟲蛀;如果我們購買汽車,汽車會折舊的,二手車普遍不值錢;如果我們承包土地,手續比較麻煩,可是我們會種地嗎?

房子是人們衣食住行中最容易被大家接受的投資工具,也是最受大家青睞的地方。買了房子自己住不了,還可以給父母、兒子,甚至可以給孫子。實在住不了,可以租出去收房租,目前在中國租房市場普遍不規範的情況下,房東也是一個很好的職業。



第三,收入會增高。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進入了收入快速發展的階段,1978年全國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是343元,40年後的2018年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是39251元,名義增長了113倍。收入不斷提高,實際上我們貸款的房貸也就相當於在不斷貶值。

2018年全國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8228元,名義增長8.7%。如果我們貸款100萬元,做30年按揭,按照4.9%的基準利率計算,每月需要償還的貸款5309元。當我們收入增長的話,還款壓力會不斷減小。比如原先5309元可以佔到家庭總收入的53%,一年後收入增長8.7%的話,房貸負擔就可以降低到48.75%了。因此,很多父母都會想方設法給孩子湊夠首付,因為他們堅信孩子未來的收入肯定會不斷提升的。就像幫助孩子蹣跚學步一樣,總有一天他們就能夠自立起來。

看起來這些理由都很有道理,但實際上,不管你有1000個理由,還是一萬個理由,房價真的不可能永遠上漲,不信?咱們走著瞧。


暖心人社


負債百萬買房有兩種:

剛需、投資。

我們一個一個看。

一、剛需

剛需買房的不是你願不願意,而是關係到能不能娶到媳婦的問題。

除非你足夠優秀,只是暫時沒有足夠的首付錢。

否則,你很可能過不了丈母孃的那一關。

那麼實際上的負擔又怎麼樣呢?

以筆者熟悉的蘇州為例。

這是鏈家發佈的蘇州10月份二手房均價。

考慮到目前新房限價政策的原因,本文采用以實際市場成交的二手房價格為準。

這是11月份蘇州市部分銀行的房貸利率。

目前蘇州市場最低的首套首付比例是30%。

按均價27000元每平米、房貸利率上浮25%,假如買了100平米,首付比例暫定為5成、30年還貸週期計算一下:

這裡解釋一下,為什麼用的是5成,如果是3成的話每個月的還款金額最低也要11483元/月。

這點對於蘇州地區的大部分人來說不現實,且貸款金額也近190萬了。

另外沒有計算組合貸和純公積金貸款,前者是市場壓根不做,後者是純公積金貸款貸不了這麼多。

可以發現在掏了首付135萬元之後,每個月的還貸金額等額本息的情況下依然有8202元之多。

且不說掏空“六個錢包”能不能湊足135萬元的首付款,每個月高達8000多的還款壓力也很大!

為什麼?

再看一組數據:

這是智聯招聘發佈的一項統計數據。

筆者對比了一下統計局發佈的數據,蘇州地區雖然江蘇省最高,年可支配收入5.5萬元,但結合實際情況看肯定低了,這裡筆者採用智聯招聘的數據。

既然算了,我們就儘量貼近現實。

儘管這些年我國居民收入水平逐年增加,但扣除日常開銷、教育開銷、醫療開銷等,攢下來的錢真沒有多少。

另外,假如一個人本科畢業(22歲)就出來工作,28歲準備結婚。

也就是說工作了六年。

六年期間個人能積攢20萬麼?估計很少吧。

即便如此,父母、爺爺奶奶還是要掏115萬元!

除非父輩工作較好或者經商或者早年也投資房產,否則這真的不是一個小數字!

什麼意思呢?

按目前的情況看,首付可能都需要借錢了!

後面每個月的房貸已經超過工資所得,當然加上公積金應該會夠,但剩的錢能不能夠吃飯也是個問題了。

願不願意?

他應該沒得選!

二、投資

投資客們,相比於剛需簡直是兩個世界。

雖然也有壓力,那是因為要計算資金成本、投資收益的原因。

基於“房住不炒”的政策,這裡就不過多探討了。

結論:

按題注的意思,我想可能更多的是詢問剛需客們為什麼這麼做。

畢竟,對於投資客而言只是賺多賺少的區別。

上面,我們討論了為什麼剛需客們寧願負債百萬也要買房。

不是想不想買,而是不得不買。

但其實還有一個隱藏的核心因素:

房價走勢!

這是筆者找到的一份部分城市截止2018年近十年房價的漲幅。

一句話,漲勢喜人!

也就是說盡管“負債累累”買了一套房,但它未來還是會漲的。

在滿足目前主要需求的同時,還是一個最佳的資產增值手段,何樂而不為呢?

老百姓的賬,自己都算的很明白。

賬算完了,看完你是不是也想去買房了?


Tooz説


hi,大家好,我是鄭州,信貸員,傳播有正能量的金融知識,,下面有我,為大家解答一下這個問題,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為什麼會有人負債百萬去購買房產?因為在中國有一句古話,叫做家和萬事興,什麼是家?家就是能為你遮風擋雨為你留的那盞燈,中國的古代的大文豪杜甫老先生曾經說過,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由此可見,在古代房子就是很重要的,那麼到現如今,由於中國一直在加速城鎮化建設,教育,醫療行政就業全部都是圍著中心城市開展而來,所以,年輕人基本上都會去城市裡上班,生活,但是城市的土地是有限制的。中國是一個戶籍制國家,有農村戶口,城鎮戶口,,包括我們平時所接觸的教育,醫療福利,全部都是根據戶口,戶籍來進行分配區分,所以房子對於中國人來說不單單是住,還,還承載著孩子的教育,這也就有了學區房,我們經常在新聞上會看到上海或者北京,一處十幾平方的房子,派出了300萬甚至400萬,主要因為它是學區房。而且由於中國城鎮人口的急速發展,城市最近會流入大量的農村人口,這也就導致了房子成為一種緊俏的商品,價格一直水漲船高,難以回落,也就導致了隨便一套房子,價值百萬,對於剛需來說,房貸是不可避免的話題,因為買房,如果你不能全款的話就需要辦理按揭貸款。房子是一種具有金融屬性的商品又稱為不動產,所以對於眼下的中國來說,購置房產是最好的價值投資,所以也就導致了好多樓盤一開盤一售而進,二手房居高不下。對於年輕人來說,無論是安家還是結婚,房子都是不可避免的話題,有家才有事業,有事業才有生活。信貸員在這裡祝大家早日買到心儀的房子,關注我,帶你瞭解,信貸圈,最新知識。






鄭州信貸員


通過負債百萬的方式購買屬於自己的房子,不是願不願意的問題,而是有沒有這樣的幸運機會的問題。相信很多人願意,但卻沒有這樣的機會和能力。

01,鎖定房價

比如一套現在150萬的房子,拿不出這麼多錢買,那麼只能自己拿出50萬,向銀行借100萬,這樣就可以把房子買下來了。

在自己只有50萬的情況下,可以把150萬的房子買下來,對於很多人來說都是解決了大問題。

更重要的是,房子買下來之後,就已經鎖定了房價。未來的房子即使上漲了,你也不用擔心了。

02,還錢越來越輕鬆

向銀行貸款100萬,每個月起碼要還五六千。很多人都會覺得壓力很大。

但我要說這個五六千是越還越少的,你相信嗎?

其實金額沒有變化,但是相同的金額在10年之後,20年之後,甚至30年之後,購買力肯定是不斷下降的。所以還的錢是越來越少的。

如果找一些身邊買房子十幾年以上的人來問一問,就明白了。也許他們現在要還三五千,不管當初覺得壓力再怎麼大,現在都覺得很輕鬆了。

雖然還房貸有利息成分在裡面,但是考慮到這些年來的通脹以及收入的增長速度,其實是很划得來的。

03,資格比意願更重要

其實對於很多人來說,並不是願不願意揹負這100萬的房貸,而是即使他願意,他也拿不出首付的三五十萬。

現在很多年輕人買房子,是把夫妻兩人的儲蓄加上雙方父母的儲蓄,6個人的錢集中在一起,才勉強湊夠首付。甚至說不定還需要額外進行消費貸款。

如果以上的這些方式全用上了,還不夠首付,那就只能望房興嘆。所以這不是意願問題,而是能力問題。

銀行是否願意貸款100萬也跟能力有關,如果沒有相應的收入,可以證明的流水,穩定的工作,漂亮的徵信,銀行也不會輕易的發放貸款。

當然不是每一個人都必須買房子,租房子日子也一樣過。如果拿不出這樣的首付,或者借不到這樣的貸款,那麼就租房子吧。

如果沒有能力在大城市生活,那就到中小城市去。反正有了互聯網,城市之間的界限也越來越模糊。

詳細的寫了這麼多個人的觀點,如果認同,請隨手點贊,如果不認同,評論區多多指教。

“財說得明白”,這裡用簡單的語言,把理財的東西說得清楚明白。已經發表的文章,包括房產,基金,銀行理財,黃金等,有些熱文已經收錄在菜單裡,請你關注,在後臺查看菜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