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海門和上海崇明島,會因為長江泥沙淤積連在一起嗎?


上海崇明島是我國第三大島,但因為她是一座長江口泥沙淤積形成的島嶼,所以面積和範圍一直都不穩固,簡而言之:她一直在長大,而且生長速度很快,大有與江蘇南通,特別是海門市相連的趨勢。 這是1984年的狀況,當時處於崇明島和海門之間的長江水道還比較寬,大約和現在江陰與靖江之間的長江水道差不多。

等到1990年,僅僅過了5年,海門一側,泥沙開始淤積,開始有了幾座較不穩定的泥沙島,枯水期露出,豐水期沒入江水。

到了1995年,海門港外側的沙島與陸地相連,並開始穩固。 於此同時,崇明島西北側江水拐彎的方位泥沙淤積,崇明江岸外拓了數百米。

2000年前後,看上去這5年變化不大,其實卻是海門港外側的沙地充分穩固,成為完整陸地,並且與原有的海門江岸縷直,成為了現在的海門港真正的建設用地。海門因此新增約20平方公里土地。

2005年,崇明島西側開始大面積泥沙囤積,出現上千米寬度的泥沙堆積成陸現象,不過不太穩定,時現時沒。

2010年,這片寬度達1公里多,長度綿延十公里以上的沙岸拓展充分穩定,沙岸上長滿了植被,已經可用作耕地或建設用地。崇明島新增約25平方公里土地。

2015年,沙岸完全穩定固化,成為崇明島的新陸地,放大衛星圖可以看到新陸地上有一些縱橫的土路,可以發現崇明島已經開始利用這片土地,農用車和拖拉機等設備都可以進去了。 崇明與海門之間的長江寬度被侵吞三分之二,僅留的寬度大約與上海外灘附近的黃浦江差不多。

到了2019年最近時期,除了原有新增土地繼續固化擴展,崇明島西側犄角與海門港之間的“夾江”入口處再次出現沙島,這些沙島完全橫阻在夾江口,如不能及時疏通,極有可能成為將崇明島拉入大陸的最大功臣,中國第三大島之名在短時間內可易主。崇明將成為半島,而且由於夾江口的封堵,其餘夾江江面會瞬間淤積,會更快與江蘇相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