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負韶華!華東師大人文社科重大項目盤點獲大豐收

不負韶華!華東師大人文社科重大項目盤點獲大豐收

2019年度,華東師大共獲得15項人文社科類重大項目立項,立項總數並列全國第一,獲得大豐收。


不負韶華!華東師大人文社科重大項目盤點獲大豐收


目前,人文社科類全國公開招標的重大項目包括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全國教科重大項目、全國藝科重大項目以及教育部重大攻關項目。


華東師大獲得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10項,全國教科重大項目2項,全國藝科重大項目1項,教育部重大攻關項目2項。



立項課題主要分佈在哲學、經濟學、政治學、宗教學、中國文學、語言學、社會學、生態學、教育學等學科。


不負韶華!華東師大人文社科重大項目盤點獲大豐收


1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

“倫理學知識體系的當代中國重建”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倫理學知識體系的當代中國重建”,首席專家付長珍教授,現任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教授,《華東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常務副主編,《華東師範大學學報》(英文版)主任編輯,主要研究專長為中國倫理學、比較倫理學。


本課題立足於現代性的理論視野和當代實踐,以中國獨特的文明範型為資源,考察近現代以來倫理學話語和知識體系建設的歷史經驗;以問題為導向,以實踐智慧與德性為理論標識,建構一套既體現中國智慧、反映中國精神,又具有世界影響力和解釋力的當代中國倫理學知識體系。


2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

“多維制度聯動改革

促進城鄉融合發展研究”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多維制度聯動改革促進城鄉融合發展研究”,首席專家葉超教授,現任華東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院教授,主要研究專長為城鄉關係與城鎮化。


本課題將系統梳理中國城鄉發展的多重製度及其關聯,著重探討不同尺度區域城鄉融合的制度障礙,分析城鄉要素流動及其對制度的影響,總結城鄉融合試驗區的制度革新路徑和模式,提煉新時代促進城鄉融合的制度聯動機制,形成政策建議。


3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

“‘一帶一路’區域創新

網絡建設路徑研究”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一帶一路’區域創新網絡建設路徑研究”,首席專家杜德斌研究員,現任華東師範大學地球科學學部副主任,城市與區域科學學院院長,教育部高校軟科學研究基地創新戰略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專長為區域經濟、經濟地理。


本課題以深化“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創新合作,建構“一帶一路”區域創新網絡為目標,充分吸收協同創新、全球治理、演化經濟地理學等理論知識,構建共治共享的“一帶一路”區域創新網絡理論體系;基於“一帶一路”國家科技創新能力和科技合作現狀,探索未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科技合作的重點區域、重點領域和重點方式,設計“一帶一路”區域創新網絡建設的總體思路和實施路徑。


4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

“百年來中國政治學史研究”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百年來中國政治學史研究”,首席專家王向民教授,現任華東師範大學政治學系教授,主要研究專長為政治學理論、中國政府與政治。


本課題在理論上將對“何為政治知識體系”“何為中國政治”“何為中國”三個命題帶來新的闡釋,建構出中國政治學的世界意義,並在世界一流學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學學術話語體系層面做出智力貢獻。


5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

“明清中國天主教漢籍校注整理及

耶儒佛道對話研究”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明清中國天主教漢籍校注整理及耶儒佛道對話研究”,首席專家張曉林教授,現任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教授,主要研究專長為中國天主教、宗教比較。


本課題將對目前已出版但尚未校注整理的約500餘種明清中國天主教漢籍進行點校處理,同時全面梳理和研究文獻所記錄的天主教與中國傳統儒釋道在世界觀、價值觀方面的對話或思想交流,特別聚焦於對話所反映的中西哲學、宗教、倫理、科技等方面的碰撞、相互排斥或互動與相互融通(吸收),以及對話在思想、觀念層面的積澱。


6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

“中國諸子學通史”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諸子學通史”,首席專家方勇教授,現任華東師範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教授,主要研究專長為諸子學。


本課題研究從先秦至清末關於先秦諸子的發展、流變、傳播、接受的歷史,以梳理兩千年來諸子學發展演變的過程為手段,以探索和歸納諸子學發展演變的內在規律為目的,將先秦至清末學者所取得的各方面諸子學成果加以咀嚼、融通,形成一部能夠反映整個諸子學發展全貌和演變規律的通史。


7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

“雜劇古今演變史及

歷代雜劇文獻匯釋”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雜劇古今演變史及歷代雜劇文獻匯釋”,首席專家程華平教授,現任華東師範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教授,主要研究專長為古代戲曲史與戲曲理論。


本課題將為雜劇研究提供到目前為止最為詳備的文本文獻,在此基礎上,編寫《雜劇編年敘錄》,主要是對雜劇的文本內容、題材流變、版本、存佚情況、評價影響等加以梳理、評說,對雜劇文本、作家生平、經歷、交遊、科舉、仕途、著述情況、歷代評價、舞臺演出與演員情況、傳播與接受情況等加以系年,力圖客觀展示雜劇的發展歷史與面貌特點,為當今戲曲創作提供有益的經驗與借鑑。


8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

“計算機識別商周金文研究”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計算機識別商周金文研究”,首席專家臧克和教授,現任華東師範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教授、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華東師範大學中國文字研究與應用中心主任,主要研究專長為漢字學、說文學、漢字數字化。


本課題以“商周金文”的智能化識別為研究對象,將從商周金文大數據處理,智能識別技術兩個重要的領域進行探索,其成功的經驗,將會成為機器學習探索和智能化研究範式的創闢,從而推廣到其他文字類型的智能識別,包括甲骨文、簡帛文、石刻文等,以及少數民族表意文字、域外表意古文字識別等。


9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

“留守兒童社會適應促進與

反社會預防研究”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留守兒童社會適應促進與反社會預防研究”,首席專家崔麗娟教授,現任華東師範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教授,主要研究專長為社會心理學。


本課題以留守兒童社會適應問題為核心,旨在揭示當前階段我國留守兒童社會適應現狀與潛在亞型,澄清影響留守兒童社會適應的保護與風險機制,探討留守兒童由社會適應不良滑向反社會傾向的觸發機制,最終基於研究上述機制及作用過程提出留守兒童社會適應促進及反社會預防的策略。


10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

“人工智能促進未來教育發展研究”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人工智能促進未來教育發展研究”,首席專家顧小清教授,現任華東師範大學教育信息技術學系主任、上海數字化教育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專長為教育技術學。


本課題將從社會文化及生態、學習科學、技術創新等多重視角,聚焦於人工智能技術如何促進未來教育發展這一核心問題,重點回答“人才戰略”“學習變革”“知識創造”“教師隊伍”“教育重構”這五個焦點領域的問題,以期為我國在人工智能與教育領域的發展提供權威和指導性的研究結論與政策建議。


11


全國教科重大項目

“立德樹人的落實機制研究”


全國教科重大項目“立德樹人的落實機制研究”,首席專家袁振國教授,現任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學部主任,主要研究專長為教育政策。


本課題將從學理上釐清“立德樹人落實機制”的基本內涵、時代意義、理論旨趣、政策依據、指導思想等,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立德樹人機制建設的話語體系;為中央和各級地方政府的決策、立德樹人落實機制建設和改革,提供一些切實可行的思路、觀點、方法、具體措施、典型案例、成功經驗等,特別是關鍵性、破題性的手段和措施。


12


全國教科重大項目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教育理論體系研究”


全國教科重大項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理論體系研究”,首席專家李政濤教授,現任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授、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華東師範大學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研究所所長,主要研究專長為教育基本理論、中國基礎教育改革。


本課題將在理解與釐清中建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理論體系”的核心構成、內在邏輯、話語體系、歷史演變和生成基礎,為“教育理論體系”的“中國特色”“中國話語”走出去,提升“中國影響”服務。


13


全國藝科重大項目

“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

市場主體建設研究”


全國藝科重大項目“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市場主體建設研究”,首席專家馮學鋼教授,現任華東師範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部副主任兼工商管理學院院長,主要研究專長為旅遊產業經濟與管理、旅遊服務貿易。


本課題通過對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市場主體建設的系統考察,運用文化學、旅遊學、經濟學、產業經濟學、社會學、民俗學、地理學、系統論的學術交叉及GIS、空間計量分析、計量經濟學、紮根理論、文本分析、統計學等分析工具,深入研究中國以市場主體建設為中心的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問題以及實現路徑,推動文化產業、文化事業、旅遊產業深度融合發展,達到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推動文化傳承、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目的。


14


教育部重大攻關項目

“大數據驅動下自然資源

生態安全預測預警預案研究”


教育部重大攻關項目“大數據驅動下自然資源生態安全預測預警預案研究”,首席專家蔡永立教授,現任華東師範大學生態與環境科學學院教授,主要研究專長為生態風險評估、生態安全管理。


本課題針對不同的自然資源類型和特點,集成運用不同來源的大數據,構建自然資源生態安全預測預警大數據模型,進行生態安全的預測分析和警情判斷,從而建立新型的多維度的自然資源生態安全預警預案體系。


15


教育部重大攻關項目

“語言與國家認同關係研究”


教育部重大攻關項目“語言與國家認同關係研究”,首席專家胡範鑄教授,現任華東師範大學國家話語生態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專長為社會語言學、國家形象修辭學、政治傳播等。


本課題將依據“以語言政策推進國家認同”的基本目標,設計一系列新的方法,切實把握“語言和國家認同”的社會現狀,分析“語言和國家認同”的作用機制,構擬一個基於“有效推進國家認同,進而推進國家和諧發展”目標的“語言政策決策樹”,並就如何回應“語言和國家認同”中的現實問題提出政策建議。


文、來源|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院


不負韶華!華東師大人文社科重大項目盤點獲大豐收

知道你也在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