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啟拉利機槍精度差是什麼原因?

用戶97504839227


兔哥回答;瑞士啟拉利機槍誕生的年代比較早,正處於輕機槍發展的初期。上世紀二十年代中期瑞士槍械設計師啟拉利和恩德兩人設計出了啟拉利輕機槍,但當時這款槍並非是按照輕機槍設計,而是想設計一款自動步槍。這也是該槍重量比較輕的原因,長相也更像一款現代的突擊步槍;這款輕機槍的重量不到8公斤,作為當時的一款輕機槍這個重量是比較輕的了。該槍最後只所以被用作輕機槍,還是因為其重量,作為一款自動步槍又太重了,另外就是射擊時的精度無法保障,做為一款輕機槍用顯然要好點。




啟拉利機槍研製出來後並沒有被瑞
士軍方採購,生產數量不多,經過測試遠不能滿足軍方的要求,這款槍應該說是一款並不成功的產品。然而,該槍的命好,西方不亮東方亮了。1928年被當時民國政府採購了3000多支。而後四川的劉湘開始用自己的兵工廠大量仿製。引進而來的這款輕機槍被稱為7.92mmKE7式啟拉利輕機槍。原啟拉利機槍的控徑是7.5毫米,改成7.92毫米主要是便於和當時的德制輕武器口徑一致,便於保障。

該槍採用了25發的直彈匣供彈,自動方式並非是導氣式而是槍管短後坐式,靠子彈產生的後坐力實現子彈的上膛。因此,就必須有槍管運動的導管,所以,啟拉利機槍槍管外面有一個帶散熱孔的套管,槍管就在套管裡作活塞運動,這導致了該機的後坐力大,精度難於保障,同樣槍管容易受熱。為了解決槍管長時間射擊受熱膨脹,啟拉利機槍的槍管可以更換。但使用中換槍管顯得不如其它輕機槍方便快速。護木底下有個固定杆,把杆子掰開,護木扭轉90度,就能把護木和散熱套卸下來,然後從散熱套中抽出槍管,在換上槍管。






啟拉利機射擊方式是典型的自動步槍方式,既可以半自動射擊,也可以全自動射擊,而輕機槍通常都不具備半自動射擊方式。啟拉利機槍的理論射速450~550發/分鐘,這個射速不高,而實戰中通常只能半自動射擊,主要是精度太差了,作為一款輕機槍採用2~3發短點射,首發命中率都做不到100%,而後兩發上靶都困難這是接受不了的缺點。這個卻點就來自槍管的短後坐設計。因而,實戰中啟拉利要保障精度只能採用半自動方式,一個子一個子的往外嘣。而且,該槍採用了開膛待擊原理也對射擊精度影響大,啟拉利機槍的缺點並不多,但作為一款槍,打不準這一項就足夠了。





既然打不準為什麼還要引進它呢?好製造,該槍是當時仿製數量排第二多的機槍,僅次於捷克式;而製造者就是四川軍閥劉湘的兵工廠,其實叫它兵工作坊更恰當,幾百個人,技術落後,難度大的槍械造不了,啟拉利好製造,到1939年共仿製了約6千多挺。後來它太差了,就不生產了,開始仿製捷克式;但該槍的使用年限卻持續到了上世紀50年代初。








兔哥42928


從結構而言,啟拉利 KE7的精度應該確實算不上高。

一個是因為它是用的槍管短後座式自動原理,這種每發射一次就讓槍管往復一次的原理會讓槍管復位時有輕微的偏位,導致每發子彈的一致性不好。精度比不上固定槍管的捷克zb26。

二個是因為它採用了開膛待擊的原理,雖然讓彈膛不容易過熱,但對精度的影響很大。


瘋狗的輕武


這個精度差是因為生產工藝吧?!不應該怪槍管短後座自動方式吧!用這種自動方式的機槍多了,沒幾個精度不行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