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油詩和詩的界限在哪裡?

飛龍在天9783


打油詩和詩的界限在哪裡?

比如: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他就是詩, 可是你如果改成了:舉頭望明月,低頭思婆娘。它就成了打油詩。 那麼詩和打油詩的界限在哪裡?

首先我們確定一點,打油詩也是詩。那麼我們要如何區別打油詩呢?這也就是題主的問題,區別詩和打油詩的界限在哪?

是有界限的,但是這個界限相當的模糊。詩的特徵我們就不說了,即可高雅大情懷,又可悲傷小情調,好像並沒有什麼不適詩歌不適合表達的,為何又多出一個“打油詩”的類別呢?

打油詩有哪些特徵,我們羅列幾首出來和一般詩歌進行對比,看能否找出不同。

首先看打油詩宗師張打油的開山之作:

詠雪

天地一籠統,井上黑窟窿。

黑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

還有詩僧王梵志的關於“土饅頭”的詩:

王梵志:饅頭詩

城外土饅頭,餡草在城裡。

一人吃一個,莫嫌沒滋味。

近代打油詩之王張宗昌司令的一些打油詩:

詠雪

什麼東西天上飛,東一堆來西一堆。

莫非玉皇蓋金殿,篩石灰呀篩石灰。

我們大致可以看出打油詩的特點無非是:通俗,詼諧,機心。

其實我們從寫法結構上是無法區分打油詩的,我們只能從語言的淺白上來做出判斷,但是打油詩雖然不避俚俗粗陋,卻有一種流於表面的幽默,甚至還有機巧的靈思。

而幽默詼諧和機心其實和絕句律詩並沒有什麼差別(寫苦情的除外),那麼就只有從通俗上來辨別了。說簡單些:一字改半天,捻斷數根鬚的就不算;俚語俗腔開口即來,人人一聽就懂,並且會心一笑的基本上就是這個路數了。

打油詩也不簡單,要有靈機一動,要有幽默詼諧,才能是眾口相傳。而流俗正是打油詩和詩的最大區別,但是這個區別的界限是模糊的,隨著社會變化的,雅俗也是在不斷轉換變化的,這種東西沒有一個成文的標杆理出來,全靠老百姓心裡的那桿秤。

無非就是意境與文筆。其實這也就是寫詩最基本的東西,還是那句話,打油詩和好詩沒有詩體之分,只有雅正和流俗的區別。

有很多東西,一旦真正高雅起來,就沒有了。像二人轉一樣,上了大雅之堂,就沒人看了。

打油詩也差不多,你要真把他整精緻、高端了,他就不是打油詩了。

一家之言,歡迎指正評論。


梧桐樹邊羽


呵呵呵,天涯浪人不請自來了!

詩!

什麼是詩?

詩的本質是什麼?

詩的語言格式有哪些樣式?

詩的基本特徵是什麼?

詩是不是高雅文化殿堂的專屬寵物?

詩在平民百姓當中的表現是什麼樣的一種情況?

其實這些話題在中國文化領域,古來就一直存在者爭執。

而爭執得比較熱烈,比較難解難分的,應該就是中國現代詩歌領域的詩詞文化高層觀點和詩詞民間見解之間了。

今天今日頭條提出的“打油詩和“詩”的界限在那裡?”把民間喜所樂見的“打油詩”和詩分離開來。這就充分說明,中國之今天,在詩歌詞曲文化領域,從自命詩人,專家,作者,編輯,文化傳播者當中,對什麼是“詩”,還是一頭霧水的。他們好像都找不到方向,把握不定到底什麼是“詩”。也就是説,中國人對於“詩”的理解和認識,一直都是模糊的。不像我們看女人一樣,一看就清清楚楚,絕不會認錯的![捂臉][捂臉][捂臉]

這是今天這種無謂的爭論的直接原因。

我想再次強調:詩乃心聲!

凡是人們從心裡為了抒發感情的語言,都是詩!

可是,作為一種文學樣式表現出來的“詩”,它又必然帶有自己的語言格式,特點,特徵。因此,只是在這個前提下,我們討論的“詩”,才有“詩”的各種各樣的模式:古體詩,新詩,打油詩,散文詩,詞,曲。呵呵呵,差一點忘記了,還有一些吃古不化的文人念念不忘的“格律詩”。[我想靜靜][我想靜靜][我想靜靜][我想靜靜]

嘻嘻嘻,我常常把“詩”和“女人”混在一起看。讀詩就像看女人,有些女人一出場,花裡花俏,豔嘴媚眼的,可謂“漂亮”著實“性感”。畫眉輕衣,鮮遮少擋的,的確誘人。但我相信,絕大多數普通人的眼裡,這些美坯子都不算是“女人”的。要算也只能算可以悅目的尤物。可以供玩樂的戲子罷了。“詩”,似乎也是如此。有些“詩”,的確讓人吟之如吃醋,賞之如觀鼠,實在令人無語!但你不能不説“它”不是“詩”。畢竟它也是,餘秀華,李少君,郭沫若,或海子之流心血的泛濫呀!

這和我們看趙本山穿女人的裙子一樣,好好的一個春晚,看著,看著,倒看出噁心來了[發怒][發怒][發怒]

所以,我認為,

凡是粉飾登場的東東,都不是好東西!

凡是塗脂抹粉的女人,也不是好女人。

凡是刻意平仄是詩句,也不會是好詩句。

好突然地覺得,“打油詩”好像比那些酸文人,酸作家,酸教授們寫的穩格合律,四平八正的“格律詩”可愛多了。因為凡是打油詩,都是廣大平民百姓自然流露出來的心聲呀!天然去雕飾,樸素暖人心。

哈哈哈,如果一定要分出“打油詩”和“詩”的界限,我想,這就是吧!


用戶51182697922李思


問題:打油詩和詩的界限在哪裡?

答:

一、真正的打油詩和詩的界限

主要是內容特性的區別。即真正的打油詩

具有諷刺、挖苦、挪揄、自嘲、嘲笑、調

笑、打趣等內容特性。語言節奏相對輕快

幽默、詼諧、風趣等。

(另外,真正的打油詩和詩的共同特性,

是以相對淺明通暢的文言文為載體表述的

有韻文體。可有平仄格律聯對,也可無)

舉例打油自嘲《人生過半》

半生顛簸滿身傷 ,立目山巔各兩茫 。

感顧身邊空蕩蕩 ,風撫兜角響叮噹 。

☞(“身邊空蕩蕩”指身邊無兒無女無妻;

“響叮噹”指沒錢,袋角只有幾個鋼鏰叮噹)

二、自古至今俗稱的“打油詩”和詩的界限

1、俗稱的“打油詩”,具有第一點真正打油

詩的內容特性;

2、還具有內容低俗,節奏更輕快明白易

懂,語言更油滑順溜,更誇張荒誕;

3、俗稱“打油詩”屬於非詩體裁,只是一種

有韻文體。是以古代方言或口語,現代書

面白話或口語為載體的文字創作韻文。是

一種“順口溜文體”,即文字創作的“順口溜”

(俗稱“打油詩”也可有平仄格律或聯對。)

舉例如下:

A、古代方言或口語創作的“張打油”作品

江 上 一 籠 統 ,井 上 黑 窟 窿 。

黃 狗 身 上 白 ,白 狗 身 上 腫 。

B、現代書面白話或口語創作的作品

圖上小兔有幾隻 ? 一數一二三四五 。

原來還有一隻鼠 , 卻把它當兔來數 。

(以上均為自身的特色感悟理解,並有

一定文學科學性和創新的概念觀點。自

古來對“打油詩”的概念較籠統含糊,現

解答以供詩愛好者共享。)



鬍子風詩詞


所謂打油詩與律詩,絕句(權且稱為高雅詩罷)的區別,根本上的區別,根本上的實質區別,說明了,就是出自何人的手筆。與詩的意境,遣詞造句,文釆高低區別不大。就像現在那些所謂的成功人士,各類精英,先富起來的那一部份人一樣,放個屁都可驚天動地,成為經典,成了名言。在物慾橫流,金錢至上的社會,有銭就有勢,有勢就可撗行無忌。君不見李超人字字被捧為千金?馬桶的契弟也成了武術大師,武術宗師了嗎?如果是平民百姓,即使出類拔萃,也是不值得一提的。所謂打油詩,如果出自此類人之手,即會頃刻之間成為傑作,成為大作。如同那些所謂名人的書法,就像小孩習字的水平一樣,不也可以天價賣出嗎?所以,詩應該是富有思想,富有意境,富有文釆,富有內涵,富有畫意,朗朗上口,合乎韻律,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則是一首好詩了。那有,那管它什麼打油打水,被人說三道四。人民群眾,平民百姓喜歡喜愛,自己滿意就行。


xin243274429


題主想知道詩和打油詩的界限,無非是想區分打油詩和詩,那麼,我們先來看看二者區別何在。

是格律上的區別嗎?不是。

在舊體詩這個範疇中,講格律的只有近體詩,諸如古詩、樂府、歌行都只需押韻就可了。如果不講格律就是打油詩,那麼豈不是《夢遊天姥吟留別》、《長歌行》、《孔雀》東南飛都算是打油詩了?那麼如今符合格律略感迂腐的各種老幹體就不是打油詩了?

是用詞俚俗的區別嗎?也不是。

杜甫的古詩用詞也俚俗,《羌村三首·其三》第一句就是“群雞正亂叫”,這與我們大家公認的打遊詩“江上一籠統”有何差異?

宋代打油詩中“是非只為多開口,記否朝廷貶汝無”算俚俗嗎?並不算。

類似的通俗詩句屢見不鮮。如果用俚俗就是是打油詩的話,如上的小詞、古風也算是打油詩了嗎?顯然不是。

由此可見,認為“出語俚俗、詼諧幽默、小巧有趣的詩為打油詩”的論斷,很顯然有失偏頗,有隔靴搔癢之嫌。

答主認為,打油詩和詩的區別究其根本,在於立意的不同。

詩的本質是言志,因此詩的創作,是為了表達思想、感悟甚至是理想抱負,主題是很明確的,並且通過五七言、近體、絕句等體裁來將這個主題表現出來的,立意深遠,寓意於詩。因此,好的舊體詩通常都是渾然天成、妙手偶得、古拙質樸、天然雅趣……

而寫打油詩的出發點,就是嘲謔、戲弄、逗笑,甚至是惡搞,無論是有意還是無意,均顯得格調不夠高。

日常,答主也好寫打油詩,很多時候就是為了找找樂子,活躍氣氛。

正如題主所說,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改成“舉頭望明月,低頭思婆娘”就成了打油詩。

所以,打油詩和詩的界限,大概就在於創作的出發點了,就是所謂的立意。而打油詩的創作,尤以改寫、仿寫居多。

另外,由於現代普通人作詩對格律不甚講究,多為順口溜,詩作愛好者常常稱自己的作品為打油詩,自謙之餘,恐怕更主要的是怕人挑刺吧[偷笑]



弓雖強


打油詩,俗稱"順口溜″,它是民間流傳非常廣泛的文學形式之一,其短小精悍朗朗上口韻味十足簡潔明快易傳易記而被廣大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譬如:不開車不知道奔馳藍鳥;不上市場買菜不知道什麼叫斤斤計較。而詩卻與打油詩不同,它不但押韻高度凝鍊,還要概括性強,富有哲理性的想象,把人和物的生動形象展現在讀者面前,讓人產生無限的遐想,並給人以美的享受,借物生景,借景生情。如臺灣詩人余光中的《鄉愁》:“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通過"鄉愁是船票,是墳墓,是海峽″的描寫,充分體現了臺灣同胞思念家鄉,懷念親人,盼望海峽兩岸早日統一的愛國愛家愛親人的情懷,其描寫委婉,情感豐富,感染力強,而打油詩則直白開門見山。當然,儘管打油詩與詩有著不同的表達方式,就文學形式而論,都是我國燦爛文化中的瑰寶!


不忘初心ZCJ


與友踏青去拜神,

午時天晴酉時陰。

春風春雨來得好,

又洗萬物又喜人。

奉上打油詩一首春天於黃島。



認識易經


村官也是官。

打油詩也是詩。

只不過它與順口溜是一個級別一個層次。

詩分幾類:

①唐詩(包括宋詞)。

②新詩(五四時期的白話詩)。

③近體詩(仿西化傾向)。

④自由詩。

⑤御用詩。

⑥跟風詩。

⑦奇葩詩。

⑧晦澀詩。

⑨開化詩。

⑩開水詩。

無論什麼詩,一定要使用詩的語言,要有意境,要有文采,要有高度深度精度。不然,僅僅把文字任意排成行,隨心所欲說一段話,怎麼可能是詩呢?


青春大男孩作家


正規合律的詩是由打油詩和順口溜昇華而來,打個比方就象爬泰山,打油詩是在紅門岱宗坊,而正規合律的詩就到進了南天門,遊逛天街。更優質的詩就登上了玉皇頂,看到了噴薄躍出的太陽!而意景也隨著水平高度而變美!


張紅心


筆者作為編輯,經常收到許多詩歌愛好者寫的詩,這其中就有些詩是打油詩。

打油詩確實曾被定義為舊體詩的一種。但是,隨著詩歌的發展,打油詩的核心特徵也會大量在現代詩歌中出現,人們的認識也會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這時再把打油詩的概念限定在舊體詩中就妥了。今天,若從更全面的角度看,打油詩也可以是現代詩歌,不僅是舊體詩。

至於打油詩和非打油詩間,則感覺過度通俗特別是俚俗的就是打油詩,感覺不過度通俗尤其高雅的就不是打油詩。兩者之間同樣也存在模糊地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