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哪個名人讓你覺得不可思議?

紅雨說歷史


東晉孝武帝司馬曜的寵妃張貴人

這位張貴人在歷史上雖然稱不上是特別有名,可她在聽到司馬曜嫌棄她年老色衰,打算另寵新歡後,直接把司馬曜給灌醉悶死了。在其他寵妃因為嫉妒而相互傷害的時候,她居然透過現象看本質直接弄死了罪魁禍首,實在是太不可思議了。



晉孝武帝司馬曜

司馬曜是東晉的第九個皇帝,他十一歲便登基。

兩晉時期,士族門閥聲勢浩大,特別是東晉司馬睿開國後,士族專權,到司馬昱甚至於“政由恆氏,祭則寡人。”意識是說,政權把握在士族譙國恆氏手中,皇帝只執行祭祀等活動。

司馬昱死後司馬曜登基,在謝安和王坦之的擁立下,匡扶了皇室,但其實實權還是轉移到太原王氏和陳郡謝氏手中,這兩大士族就是著名詩句“舊時王謝堂前燕”裡的“王謝”。在謝安的幫助下,司馬曜以少勝多贏得了淝水之戰,打敗了苻堅。即使這樣,隱忍士族把持朝政許久的司馬曜還是開始讓自己的胞弟司馬道子分謝安的權,謝安受到排擠不久後便死去,而他的侄子謝玄也隱退,至此司馬曜把皇權收回了自己的手中。


司馬曜收復皇權後開始縱情酒色,時常“酣歌為務”“長夜之飲”。他娶太原王氏王濛的孫女王法慧為皇后,這位王皇后也同樣嗜酒,皇后死後,司馬曜十分寵愛據說千杯不醉的張貴人,兩人在一起飲酒作樂,甚是開心。

女人總有變老的一天,太元二十一年,三十歲的張貴人和司馬曜在清暑殿裡開懷暢飲,喝高了的司馬曜對著張貴人說“你現在年老色衰,不如廢了你找個年輕漂亮的。”張貴人聽了氣憤不已,而喝醉了的司馬曜越說越過分,妒火中燒的張貴人於是起了殺心。


對司馬曜起了殺心的張貴人灌醉了司馬曜身邊的侍從宦官,然後和身邊的宮女用被子悶死了酒醉不醒的司馬曜,還賄賂司馬曜身邊的侍從,要他們說司馬曜是因為喝多了在睡夢中死的。

當時,司馬道子正有謀權篡位之心,所以根本就不追究司馬曜的死因,而當時的太子司馬德宗也是智力殘疾,更加不會追究其父皇的死因,於是司馬曜就這樣被自己的寵妃活活捂死,張貴人卻啥事沒有。


事實證明,不要隨意試探自己的女人,誰也不知道一個嫉妒的女人能幹出啥事。


寶阿寶呀


今年9月29日,在新中國70週年華誕前夕,人民大會堂舉行了一個意義重大的頒獎儀式——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頒授儀式,儀式上,共頒發了8枚共和國勳章,共和國勳章是經過全國人大審議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最高榮譽。

8為共和國勳章獲得者分別是于敏、申紀蘭、孫家棟、李延年、張富清、袁隆平、黃旭華、屠呦呦,他們8個人,都很偉大,今天,筆者就講一下其中的張富清老人,一個讓人不可思議、肅然起敬的英雄。


一張報功書,深藏60年

張富清老人原本是陝西人,後來一直住在湖北省恩施市來鳳縣,當地的左右街坊都知道他是退伍軍人,不過也沒有特別在意,直到去年11月,在地方政府進行退役軍人信息採集的工作中,張富清老人拿出了一張已經泛黃的報功書和幾枚獎章,這時候,大家才知道,原來這個平時在生活中萬分低調的老人,竟然是一個特等英雄。

1948年,張富清老人還是個小夥子,他參加了西北野戰軍,成為解放軍的一員,在短短一年多時間內,他先後榮獲特等功一次、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並被授予軍“戰鬥英雄”稱號、師“戰鬥英雄”稱號和“人民功臣”獎章。

當時,張富清的報功書是由西北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彭德懷元帥親自簽發的。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傑出的戰鬥英雄,在建國以後的1955年,張富清所在的部隊需要去地方支援經濟建設,他因多次立功而且身體有傷,按理說是可以申請回到陝西老家的,但本著“去祖國最需要我的地方”這一念頭,他毅然決定前往當時很落後、偏遠的來鳳縣參加工作。

絕口不提當年勇

這一去,就是64年。這64年間,張富清老人把他的報功書和獎章全都收藏起來,從不示人,甚至連他的子女都不知道自己的父親曾是這樣一位英雄。他只是默默無聞地在崗位上奉獻,先後在當地糧食局、銀行等單位工作,無論在哪個崗位,都保持著軍人的形象,為人正派,工作中總是挑最困難的任務,深受同事敬佩。

用張富清老人自己的話說:“當年和我並肩戰鬥的那些戰友,許多都犧牲了,他們根本沒有機會向組織提任何要求。比起他們,我今天吃的、住的已經很好了。我有什麼資格把戰功拿出來顯擺呢?又有什麼資格向組織提要求呢?”


這幾句話,非常樸實,但結合張富清老人這些年的事蹟,卻昭顯著一名老兵最樸素的信念。當地的地方官員還披露過這樣一點事情:

張富清老人年紀大了,難免有高血壓的情況,有時候會在醫院拿一些降壓藥,而他每次吃完藥就立刻鎖起來,不讓其他人碰。因為他的大兒子也有高血壓,但他覺得,他的藥是國家全額報銷的,如果拿去給別人吃,就相當於謀私利,所以就算兒子也不能吃。

多麼不可思議的事,多麼不可思議的人!你能想象嗎,或許你身邊某個年邁的老人,當年曾是在戰場上為共和國出生入死、立下汗馬功勞的英雄,只是多年來,他一直不居功,不自傲,甘做祖國的一顆螺絲釘,從年輕氣盛到耋耄之年,初心不變,始終如一。

不可思議之人,萬般偉大之人。


臥聞海棠


查爾斯·狄更斯,全名查爾斯·約翰·赫法姆·狄更斯(英文原名:Charles John Huffam Dickens,1812年2月7日—1870年6月9日),英國作家,日爾曼人。


01、在牢獄中度過的童年

狄更斯是維多利亞時期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主要作品有《大衛·科波菲爾》、《匹克威克外傳》、《霧都孤兒》、 《老古玩店》、《艱難時世》、《我們共同的朋友》、《雙城記》等。

這些作品陪伴我們度過了美好的童年,可是你知道嗎?狄更斯的一生過得異常艱辛坎坷。

狄更斯的作品通常都以一個艱辛苦難的生活為開篇,這和他的原生家庭生活狀況息息相關,他的童年大多是在債務人監獄度過的,因為他貧窮的父親無力償還債務,經常導致全家入獄,這也是維多利亞時期非常典型的現象。


02、破滅的初戀

成年後的狄更斯在一家工廠工作,藉此幫忙償還債務。工廠糟糕的工作環境卻成了他創作的主要靈感來源。 17歲的狄更斯做了一個速記員,他卻像一個無憂無慮的男孩,經常開一些無傷大雅的玩笑。

他也曾虛構了一個堆滿了書的書架,書名多是滑稽可笑的,比如《諾亞方舟的架構》和一套名為《貓的生命》系列的九卷書籍。

狄更斯18歲那一年在家庭間的小劇團認識了瑪麗亞·皮特奈爾。瑪麗亞是一個小銀行家的女兒,家境優渥,美麗卻高傲。

但自以為雙方互相鍾情的狄更斯鼓足勇氣向瑪麗亞傾訴了愛慕以後遭遇到了冷淡的拒絕。

也許我們可以從《遠大前程》中的那個美麗孤傲又冷漠的艾絲黛拉小姐身上發現瑪麗亞的影子。雖然在作品中,男主人公最終和放下一切偽裝和孤傲的艾絲黛拉小姐走到了一起。

這卻無法改變現實生活,這次愛情挫折在狄更斯的心靈上刻下了深刻的烙印,以致於他輕蔑現實中的女子而愛好幻想理想中的女性。



03、平淡而無趣的婚姻生活

22歲的查爾斯·狄更斯擔任《記事晨報》記者,他結識了晚報的編輯喬治·霍加斯的女兒,兩人相愛並結婚了。

但由於彼此在思想、性格、志趣上的迥然不同,兩人的關係始終處於不冷不淡。

兩人一共生下了十個孩子,但是這依然無法挽救他們的婚姻,47歲的狄更斯與妻子凱瑟琳分居,由此遭到社會輿論的衝擊。同年在《家常話》上發表關於自己家庭糾紛的聲明。

狄更斯真正愛的是凱瑟琳的妹妹瑪麗,他們三觀意外契合,極其投緣。瑪麗符合狄更斯夢中情人的形象。小說《老古玩店》中的耐爾就是以瑪麗為原型塑造的。

1837年5月,瑪麗驟然病故,這使狄更斯十分悲痛。在長達幾個星期,狄更斯都無法振作起精神來工作。多年後,回憶起當年的情景,狄更斯這麼描述當年的心情:“她逝世後,有好幾個月——我記得是大半年——我每夜都帶著一種恬靜的快樂夢見她,那是這樣愉快,以致我沒有一夜睡覺時不盼望她以這種形象或那種形象回來。”

在狄更斯逝世的那一年,還是瑪麗念念不忘,他說:“她老是這麼深刻地留在我的思想裡……以至對她的回憶變成我生存的一個重要部分,如我心臟的跳動跟我的生存不能分離一樣。”

也許他們真的是一對天設地造的一對,也許得不到的才是最美好的。

不過縱觀狄更斯的一生,雖然寫下了無數經典,可是他的生活卻是如此不得意,命運彷彿故意要和這位文學巨匠過不去,美好的東西總是稍縱即逝。也許這就是生活,誰能說得清呢?


少禾君


中國歷史上有這麼一個人,救國家於危難之間,力挽狂瀾,救民族於生死之際,責無旁貸,他就是我們的毛主席,敬愛的人民領袖--毛澤東。

東方紅,太陽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他為人民謀幸福,他是人民的大救星。人人都會傳唱,人人都在銘記他的豐功偉績。

毛澤東(1893年-1976年),字潤之,湖南湘潭人,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革命家、戰略家、詩人。

他出生之時,整個中國正在遭受千年以來的最大屈辱,北京、上海、天津、重慶、武漢等城市,隨處可見列強“租界”,各港口西方遊輪橫行霸道,礦產、鐵路等國家經濟命脈盡被出賣,國內百姓生靈塗炭,人民受盡苦痛和人禍之擾,民不聊生,那時的中國已是半殖民地國家。

從東北山海關到北京,遍地的西方駐軍,各處軍事要塞都被外國佔領,香港、澳門等城市領土更是直接被割讓,清政府腐敗無能,國將不國,已經徹底淪為西方列強奴役中國百姓的傀儡。

鴉片戰爭、不平等條約、割讓土地、大量的賠償白銀等,一系列喪權辱國行為,都在侵蝕著國人的靈魂,敲打著他們的尊嚴。

炎黃子孫被汙衊為“東亞病夫”,五千年文明眼看就要就此絕跡,無論是政治、經濟、文化都是各方面被滲透,國家財富危矣,國民靈魂危矣,國之文明危矣。

俄羅斯,自北方,包我三面;英吉利,假通商,毒計中藏;法蘭西,佔廣州,窺視黔貴;德意志,膠州領,虎視東方;新日本,割臺灣,再圖福建;美利堅,也想要,割土分疆。這中國,那一點,還有我份;這朝廷,原是個名存實亡!替洋人,做一個守土官長,壓制我,眾漢人,拱手降洋!

然而就是這歷史最關鍵的時刻,一位農民兒子,一位心憂天下的偉人站了出來,他就是我們敬愛的毛主席。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

他有信心帶領中國土地上四萬萬的老百姓走出困境,他想法超前,與時俱進,選擇以中國工農為主力,農村包圍城市的路線進行革命。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相信只有真正經歷過人生大風浪,走過人生多磨難的人,才有如此豪氣萬丈。敢於人先,風雨無阻,他一直走在民族獨立大業的革命路上。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

毛主席一生心憂蒼生,為國請命,民族復興,掃除侵略,國內統一等等都是他的人生使命,萬里江山重複回,紅旗插遍人心中。

他廢除舊制,清除陋習,推翻封建剝削,解放了全中國,重建了新中國。

如果有人來侵略我們,我們就予以堅決回擊。 美國的原子訛詐、嚇不倒中國人民。我國有六億人口,有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美國那點原子彈,消滅不了中國人。

在整整一代人的心中,他的偉岸是不可磨滅的,記憶還是那麼的清晰,他就是毛主席。

萬事為民請命,不圖私我兩利,力挽狂瀾,雄才大略,民之偉人。


春朝青牛


梁啟超、譚嗣同、康有為、孫中山、袁世凱、宋教仁、胡漢民、陳其美、汪兆銘、許崇智、陳炯明、蔣中正、陳獨秀、張國燾、毛澤東、鄧小平、陳紹禹、周恩來、周佛海、陳公博、段祺瑞、王士珍、馮玉祥、馮國璋、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徐世昌、黎元洪、李烈鈞、譚平山、李宗仁、白崇禧、陳濟棠、瞿秋白、蘇兆徵、羅亦農、李大釗、王荷波、楊闇公、楊明齋、楊匏安、李漢俊、張申府、沈玄廬、丁寶林、繆伯英、劉清揚、楊開慧、向警予、陳碧蘭、楊子烈、夏之栩、徐全直、楊之華、陳鐵軍、郭隆真、張金保、楊淑慧、何孟雄、周文雍、陳延年、陳喬年、張太雷、林偉民、趙世炎、楊殷、鄧培、彭湃、粟裕、鄧華、鄧鏗等。


有才君子


今天說的這個不可思議的歷史人物是大遼國第四位皇帝遼穆宗耶律璟,之所以說這個人物讓人不可思議,就在於他的昏庸和暴政,荒耽於酒,畋獵無厭,賞罰無章,朝政不視。

而這個遼穆宗有幾大特點:一是戒色,不近女色;二是傻吃捏睡,不理朝政,人稱“睡王”;三是殺人成性。



【一】戒色,不近女色。這一點在中國歷史上的歷朝歷代都是最特別的一個特點,再仁厚的君主都好色,見美女都邁不開步,但是遼穆宗耶律璟就是有個性,從來都不近女色,他的後宮之中就一個皇后,沒有其他的妃嬪,而且他與皇后的關係形同陌路,誰也不理誰。大臣們勸諫他要多納妃嬪以便多出子女後代,但都被他給駁斥回去,如果惹惱他,他就會把勸諫的大臣殺死。



【二】傻吃捏睡,不理朝政。在平定叛亂穩定政權之後,耶律璟覺得無後顧之憂,於是更加放縱,晚上喝酒作樂,直到第二天早晨,然後白天就大睡其覺,政事都拋在腦後,每天都是如此,長此以往就被冠以“睡王”的稱號。

而且遊獵不分季節,不管寒冬還是盛夏,只要高興,便去遊獵,在遊獵的時候也不忘記喝酒,加上野味助興,酒喝的就更盡興了,酒也就喝的更多了。每次遊獵喝酒都要長達七晝夜才肯結束,而睡覺的時間也就更長了。



【三】殺人成性。他聽信巫婆之術,其呈給耶律璟的延年藥方,必須用男人的膽和著吃才有效,於是在數年間殺人無數。他除了喝酒、睡覺、遊獵外,最大的愛好就是殺人,在與後周政權的戰爭每次遭遇敗北,他都拿臣民開刀。從應歷十三年一直到他死,從《遼史》的記錄中我們可以看到,他每年都會殺很多人,簡直是嗜血成性。

所以,耶律璟這樣殘暴的暴君最終是沒有好下場的,在一次醉酒深夜醒來之後,耶律璟餓了要吃東西,呼應左右僕人沒有及時過來服侍,於是又要大開殺戒,最終他的手下在表面應付他的時候,聯手將其殺死,最終結束了他罪惡的一生。



古羅馬其實一直是個盛產逗逼君主的國度,比如自稱太陽的尼祿,再比如被拍成不可描述電影的卡里古拉,還有把基友封神的哈良德。

總之這幫哥們身上發生任何事情都是可以理解的,讓吐槽機覺得不可思議的是他們居然還有一個逗逼行徑的集大成者——埃拉伽巴路斯(Elagabalus)。

為了方便記憶,我決定叫他小埃,這哥們其實還是有點牛X的,因為他並不是純粹的羅馬人,他是敘利亞人,那時候敘利亞還是羅馬帝國的東部行省。

公元218年小埃在軍隊的支持下,戰勝了來自北非的君主馬克裡努斯,正式成為羅馬帝國的皇帝,話說當時羅馬帝國真的很開放,哪來的人都可以當皇帝。

當上皇帝那年小埃年僅14歲,正是中二癌晚期的年紀,所以一上臺他就開始慘烈的報復成人社會,把羅馬城霍霍了個雞飛狗跳。

首先這哥們並不信奉羅馬眾神教,這孩子在敘利亞是太陽神殿的祭司,他的名字本身就是太陽神祭司的意思。當他溜達一年才到羅馬城後,做的第一件事兒就是把自己身穿祭司袍的畫像掛在勝利女神維多利亞神像上面。

禁衛軍對這個舉動是非常不爽的,我們要知道羅馬是個十分迷信的國家,挖根蘿蔔都得對著豐收女神祈禱一番。軍隊更是拿勝利女神親奶奶供著,你丫居然把自己畫像掛上面!這不是踩我們臉嗎?

隨後小埃貶值了羅馬銀幣,把含銀量從58%降低到46%,這下商人們也很不滿意;小埃又在羅馬修建太陽神殿,搞出了新宗教,把太陽神弄成羅馬萬神殿的老大,這下所有萬神祭司也不滿意了。

作死到這份上小埃依然沒消停,少年人總是對性充滿好奇,作為帝國皇帝,如果不硬上幾個美女就太不羅馬了。於是他把家庭女神維斯塔的護火貞女給硬上了,更絕的是提上褲子就不認賬,又把人家拋棄了......

他身上唯一很羅馬的事情大概就剩下搞基了,然而這貨搞基是部不分時間場合的,他十分熱衷在神殿的祭祀典禮上搞基。而且通常會上演雙向插座的橋段,在場圍觀群眾噁心的瓜都沒心情吃.....

要說羅馬人民的耐受力是真強,這麼噁心的二貨他們居然還忍著,大抵是因為之前尼祿、卡里古拉們的鋪墊太過完美,羅馬人已經對逗逼司空見慣了。但是他們明顯低估了小埃的節操,讓他們三觀盡碎的事情還在後面。

折騰一圈發現沒人捧場的小埃終於有了危機感,他決定自力更生,靠自己賺錢養活自己。於是這孩子化好濃妝,戴上假髮直奔向妓院,他成了一位失足婦男。而且這位失足男非常敬業,試過的人都說好......

生意越來越好的小埃依然充滿危機意識,他覺得被中間商賺差價很不爽,果斷的自主創業,在王宮裡開了買賣。每天小埃都會脫光衣服站在一個掛著金戒指的窗簾前,一邊用手搖窗簾,一邊對路過的人發表演講:“大爺!來玩會兒唄?”

到了這種地步羅馬人實在受不了了,他們開始密謀幹掉這個讓帝國蒙羞的混蛋,可是就在他們還沒商量出個對策時,一個更不可思議的皇帝手令傳來,“帝國任何能讓我變成真正女人的醫生都將獲得1萬銀幣,最好能夠保留當男人的功能......”

我去他個大爺!掀桌子吧!還對個屁策啊!?老子們一分鐘都忍不了了啊!讓這種混蛋活在世界上都是我等的罪惡。222年3月11日,禁衛軍一窩蜂的衝進王宮,把小埃給幹掉了,為了不汙染環境,他們甚至把屍體都給扔進臺伯河......

吐槽機自負算讀過不少史書了,作死作到這份上的不是沒有,但下限深到如此不可思議,居然能倚門賣笑的皇帝,小埃絕對是第一個..........


歷史吐槽機


我要說的這個名人就是明朝的倒數第二個皇帝——明熹宗朱由校。就是那個歷史上著名的“文盲皇帝”和“木匠皇帝”。

對,這個皇帝做皇帝沒有多少政績,倒是把個明朝帶得越來越弱,等到他弟朱由檢也就是崇禎皇帝繼位時已無力迴天了。

先來說說“文盲皇帝”這一點,這倒不能完全怪他自己。這要從他爺爺和父親說起。他父親朱常洛(也就是明光宗)是他爺爺明神宗萬曆皇帝偶然寵幸皇后宮中宮女王氏生下來的。萬曆不喜歡王氏,雖然朱常洛是老大但卻是一直不立他為太子,後來雖然朱常洛成了太子卻一直提心吊膽的生活,擔心被廢,所以一直沒怎麼讀書。自然朱由校的教育也沒得到重視。《明朝那些事兒》這本書對朱由校沒讀多少書這是樣說的:

如果說皇帝陛下的文化程度和魏公公差不多,似乎很殘酷,但卻是事實,天啟之所以成長為準文盲(認字不多),歸根結底,還是萬曆惹的禍。萬曆幾十年不立太子,太子幾十年不安心,自己都搞不定,哪顧得上兒子,兒子都顧不上,哪顧得上孫子讀書,

等到後來朱由校當上皇帝后,因為不識字,鬧了許多笑話。這裡就選一個來給大家看下。

有一年,江西發生亂賊,撫軍剿平後很高興,就上了個奏摺報捷請功。他在奏摺中寫了個“追奔逐北”來表明他的辛苦。可朱由校識字不多啊,交身邊一個叫何費的太監來唸。你想啊,人以群分,這皇帝這校,身邊的太監當然也不咋樣。於是,這太監把個”追奔逐北“給讀成了“逐奔追比”,還把“追比”解釋成“追求贓物”。這下撫軍的功勞一下變成了貪贓。表揚沒得到,反而被降了俸祿,你說冤不冤。

這朱由校文化沒多少,不過他在木工方面倒是有天賦。他在這方面心靈手巧,凡是他看到的器械、亭臺樓閣他都能做出來。這些刀砍斧鑿的活他都要親自動手,而且樂在其中。當然,一個人有點愛好也不算錯,問題是他是皇帝啊,他有關係國計民生的大事情要做,每天把時間浪費在這上面算什麼呢?

(木匠皇帝朱由校的作品)

明朝體例是這樣的,當時大臣的奏摺是要皇帝親批的,一些要發出去的旨意由司禮監代擬後也要皇帝批紅。可這朱由校忙啊,忙著做木工,就把這些事交給了魏忠賢去辦,於是魏忠賢把持了朝政。這魏忠賢我們都知道,雖名為“忠賢”,可是個著名的壞人啊,當然不會幹什麼好事。

於是乎,這個一身手藝的木匠皇帝,把個明朝帶得是風雨飄搖啊。只是可憐了崇禎皇帝想要重振大明卻無力迴天了。

一個皇帝本該帶領萬民奔小康的,卻是“文肓”和“木匠”,你說是不是“不可思議”。


摯守靜篤


歷史上名人名事甚多,然而有這樣一位英雄,他的事蹟,他的壯歌在一直傳頌,

他的人生充滿著不可思議。這位英雄叫蘇武,生在強盛的漢武帝時代,但早年還籍籍無名,他的父親做過太守一職;後來他應為父親的原因也做了個官。

漢武帝時代,奴經常騷擾邊境百姓,於是衛青、霍去病等大將三次大舉進攻匈奴,使漢朝國威遠揚、威名赫赫;但是長期對外作戰,使的國庫空虛,百姓哀怨,加上飛將軍李廣的自殺、衛青的老邁、霍去病英年早逝等造成的名將凋零,使的漢武帝改變對外的策略——韜光養晦,無為而治;這時匈奴且鞮單于也剛即位,亦有意與大漢朝改善關係,於是漢派使者議和。

此時已40歲的蘇武被任命為中郎將,率使團出使匈奴議和!擔任使者也有一定危險性,常言道兩國交戰,不斬來使,但是畢竟到了敵人的地盤,風險還是有的。這不,不幸的事就發生在剛到匈奴的蘇武,他的副手張勝被朋友坑了一把,他們密謀挾持單于的母親回中原立功,不料陰謀敗露;

單于殺了主謀後,把毫不知情的蘇武等人也抓了起來嚴加拷問,蘇武的副手張勝經不住招供認罪,蘇武和使團屬官常惠則寧死不屈,匈奴大怒,把蘇武等人扔進了地窖裡,天寒地凍,飢寒交迫讓蘇武等人自生自滅。蘇武等人渴了吃雪,餓了雪蘸氈毛充飢……好幾天後,蘇武等人頑強地活了下來;匈奴看到蘇武沒死,吃驚不已,以為有神靈庇護。

餓不死你也要用另一種辦法懲罰你——流放,蘇武被流放到北海附近(今貝加爾湖),主要任務是放羊,放的是一群公羊,什麼時候公羊生崽了就結束你的流放!蘇武牧羊由此而來。

這是不可思議的條件,怎會有不可思議的結果呢,就像人說“太陽打西邊出來”、“母雞打鳴”……一樣荒誕離奇,這是變向監禁。

如今的貝加爾湖依舊荒涼,可以想象漢朝當時的貝加爾湖又是什麼樣子了,那裡自然環境極其惡劣,匈奴人又斷絕糧食無非想逼他投降罷了,但是蘇武寧死不服,吃草根、野果,唐朝詩人李白說他“渴飲月窟冰,飢餐天上雪”;與肆虐的風沙、刺骨的寒冷相搏與兇狠的狼群無盡的寂寞相伴,蘇武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白天他極力遠眺,期盼來自故國親人的書信;夜晚他抬頭忘向星月,憧憬回國的日子。

幾年後,李陵來看望他,帶來了他家的消息,不辛的是兄弟應事自殺,母親去世,夫人也改嫁……已經沒有家了,他的心冷了……但愛國之心不變。

匈奴在公元前85年分裂;漢昭帝也繼位了,於是遣使向匈奴索要蘇武,但是匈奴答覆漢朝:蘇武早已死去多年,蘇武的使團屬官常惠用重金收買了匈奴兵,將蘇武北海牧羊的實況偷偷告之漢使,漢使再次面見單于時,講了個“鴻雁傳書”的故事:漢朝皇帝在上林苑打獵的時候,射下一隻北來的大雁,雁腿上綁著一封信,信上說蘇武就在北海牧羊……

這把新單于給震驚的不小,只得將蘇武從北海接回,這才將給漢使!19年的異國他鄉,流放生活,考驗著蘇武的愛國之心他的堅持與毅力不可思議。

公元前81年,傳奇般的蘇武回到了長安,漢宣帝時,蘇武因功被賜關內侯;公元前60年,蘇武病逝,宣帝將他列入“麒麟閣十一功臣”之列!

蘇武的經歷是不可思議的,他的事蹟激勵著古今多少志士仁人,他的愛國情懷將不朽於歷史!


歷史紅塵


誠意提問使我想起一個人,那就是唐初王玄策,他是一個著名的使節。公元647年,玄策奉唐大宗之命出使天竺(現印度),朝會當時北印度的霸主戒日王,結果沒到地頭,戒日王被一個叫阿羅順那的纂位殺了並自立為王,聽說大唐使團入境,競派了2千兵將伏擊,玄策被擒扣押。後來,王玄策買通看守得與脫逃,北上來到了尼泊爾王國,以唐使及吐蕃松贊干布的名義向尼借得7千騎兵,同時還以唐天可汗李世民的名義檄文號召臨近大唐藩屬國,又借得萬餘兵馬,松贊干布聞言,也發兵1千2百人助陣,直撲天竺,在茶博和羅城外,玄策一仗擊潰天竺2萬象軍。648年,城破,斬殺天竺兵將三千餘人,俘虜萬餘人,乘勢攻入中天竺,阿羅順那求得東天竺王尸鳩摩的援兵反攻唐軍,玄策使火牛陣全殲並治捉了阿羅順那,遠近城邑望風而降,中天竺亡,東天竺尸鳩摩趕緊臣服朝貢大唐,玄策才罷兵並押解阿羅順那回朝述職,唐太宗大喜下詔封賞王玄策散大夫的之職。這就是一人滅一國的傳奇典故,並使北印度五百年後到11世紀才統一政權。王玄策一個不可思議的人幹了一件不可思議的事,而從中可見大唐的威望和強盛,直到現在海外叫我們做唐人,聚居區叫唐人街的由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