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時代專坑岳父的胡夏天王—劉勃勃

五胡十六國時代時代,各國崛起如白衣蒼狗,朝露瞬息;其中胡夏國的開創君主劉勃勃,以恩將仇報坑自己岳父而著名。

五胡時代專坑岳父的胡夏天王—劉勃勃


(一)坑岳父是家族傳統手藝—劉衛辰和拓跋什翼犍

劉勃勃的曾祖父劉虎是胡漢皇帝劉淵的同族,因為是宗室的緣故被封為樓煩公,任安北將軍、監鮮卑諸軍事、丁零中郎將。

劉虎被鮮卑拓跋部首領拓跋猗盧打敗後出奔塞外依附拓跋部 ,劉勃勃的祖父劉務桓和父親劉衛辰先後取了拓跋部首領拓跋什翼犍的兩個女兒。當時塞外將父匈奴母鮮卑的部落稱為鐵弗,所以劉衛辰的部落被稱為鐵弗匈奴。

劉勃勃的老爹劉衛辰後來給前秦苻堅的軍隊帶路,滅掉了岳父拓跋什翼犍的代國。拓跋什翼犍的兒子們被團滅,只有兒子拓跋寔留下了遺腹子拓跋珪。

代國滅亡後領地部眾被劉衛辰和劉庫仁瓜分,拓跋珪和母親賀蘭氏投奔獨孤部,和獨孤部一起依附劉庫仁。

劉衛辰因此被苻堅賞識,入居塞內被冊封為匈奴西單于,督攝河西各族,並迎娶了前秦宗室之女。

“天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劉勃勃11歲時,他的表哥拓跋珪攻破世仇鐵弗匈奴劉衛辰部,誅殺五千多人,並將屍體丟在黃河中。劉勃勃逃往拓跋珪的附庸部落叱幹部。

五胡時代專坑岳父的胡夏天王—劉勃勃


(二)東郭先生與狼—劉勃勃和沒奕於

劉勃勃投奔叱幹部後,叱幹部首領他鬥伏害怕拓跋珪問罪,準備把劉勃勃獻給拓跋珪。叱幹他鬥伏的侄子叱幹阿利暗中派遣勇士把劉勃勃劫走,把他送到後秦的高平公沒奕於那裡。

劉勃勃身高八尺五寸,善辯聰慧,儀表修美,又是匈奴王族的後代,沒奕於就把女兒嫁給了她。

《晉書》記載:叱幹他鬥伏送勃勃於魏。他鬥伏兄子阿利馳諫曰:"鳥雀投人,尚宜濟免,況勃勃國破家亡,歸命於我?縱不能容,猶宜任其所奔。今執而送之,深非仁者之舉。"他鬥伏懼為魏所責,弗從。阿利潛遣勁勇篡勃勃於路,送於姚興高平公沒奕於,奕於以女妻之。"

劉勃勃在高平立足後,不斷有離散的鐵弗匈奴部眾投奔,勢力逐漸壯大。當時高平公沒奕於名義上臣服於後秦姚興,私底下蠢蠢欲動有投降北魏拓跋珪的傾向。

後秦皇帝姚興為了牽制沒奕於,任命劉勃勃為安遠將軍,封陽川侯,和沒奕於一起鎮守高平,並把三城、朔方的雜夷三萬人分給他。

東晉義熙二年(406年),劉勃勃扣下河西鮮卑進獻給後秦的八千匹馬,並假裝去高平川遊獵,突襲岳父沒奕於的軍隊,殺死岳父和妻子

姚興接到消息後非常高興,任命劉勃勃為持節、安北將軍、五原公,把二萬多鮮卑雜胡部落配給他,讓劉勃勃鎮守朔方防禦北魏拓跋珪。

東晉義熙三年(407年),劉勃勃背叛後秦自稱大夏天王、大單于,任命自己的救命恩人叱幹阿利為御史大夫、梁公。幾年後以叱幹阿利為監工,徵發胡漢民夫十萬人於朔方水北,黑水之南營建都城“統萬城”。

歷史記載劉勃勃營建統萬城時,命令士兵用鐵錐能插入城牆一寸的,就把工匠殺掉屍體築入城牆內。

五胡時代專坑岳父的胡夏天王—劉勃勃


(三)不嫁女兒就派兵去搶—劉勃勃和禿髮傉檀

劉勃勃稱王自立後,向南涼國王禿髮傉檀求娶他的女兒為妻,禿髮傉檀認為劉勃勃殘暴沒有信義拒絕了劉勃勃。

劉勃勃以此為藉口,率領二萬騎兵攻打禿髮傉檀,殺死南涼一萬多士兵,搶劫了兩萬多人口和十幾萬牲畜。

禿髮傉檀忍受不了屈辱,率軍追擊劉勃勃,並派善於射箭的士兵射中劉勃勃的左臂。劉勃勃設下埋伏把禿髮傉檀打得大敗,還將南涼幾萬戰死將士的屍首築成“京觀”,取名為"髑髏臺"。

五胡時代專坑岳父的胡夏天王—劉勃勃


(四)表叔成了大侄子的妹夫—赫連昌和拓跋燾


劉勃勃自立為胡夏天王后 ,開始嫌棄自己姓氏來源於漢朝和親公主。於是更改自己姓氏為赫連氏意為與天相連,鐵弗匈奴部民改稱鐵伐氏意為剛強如鐵征伐四方。並且把統萬城的四個城門命名為招魏門、朝宋門、服涼門和平朔門,分別對應北魏、劉宋、南涼、和柔然四國。

劉宋元嘉二年(425年),劉勃勃去世,太子赫連昌繼位。劉勃勃的幾個兒子互相攻伐,拓跋珪的孫子拓跋燾俘虜了表叔赫連昌。

赫連昌被押解到北魏都城平城後,

大侄子拓跋燾把自己的妹妹始平公主嫁給了赫連昌,並封他為會稽郡公。拓跋燾也娶了赫連昌的三個妹妹 ,其中一個後來還被立為皇后。這關係夠亂的,拓跋部和鐵弗部也算是相殺相愛了幾代人。

拓跋燾常常和赫連昌一起深入高山危谷,兩馬相併追逐麋鹿,好似相親相愛的一家人。

沒過多久赫連昌又犯了他們家的老毛病,背叛北魏逃往西部。受到背叛的拓跋燾惱怒之下,殺死了赫連昌和他所有的兄弟。話說拓跋燾和曹操一樣,一生氣腦袋疼起來後就喜歡殺人,國號也取得一樣都叫“魏”。


結語:後世史書將劉勃勃、劉淵、石勒、劉聰、石勒、石虎、苻生等五胡君主列為殘暴不仁的典型。但劉勃勃不是最後一個殘暴的君主,歸根結底是亂世造就了劉勃勃的殘暴。

《晉書》:赫連勃勃獯醜種類,入居邊宇,屬中壤分崩,緣間肆慝,控弦鳴鏑,據有朔方。遂乃法玄象以開宮,擬神京而建社,竊先王之徽號,備中國之禮容,驅駕英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