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首發,中國古代學會評選出的“十大古都”異議

一、應為“二十大古都”。

前一向,今日頭條發了《中國最古老的大城市》一文,不夠全面、準確,因為還遺漏了邯鄲、成都、南陽、開封、南京。此文乃個人觀點,不具權威性,無須理睬。而中國古代學會評選出的“十大古都”,帶有官方性質,不能不認真對待。

我國先後評有“四大古都”“六大古都”“七大古都”“八大古都”“九大古都”“十大古都”,這是由中國古都學會通過,並經國內史學家承認的古代都城,有被公認的的性質。其中,“四大古都”為西安、南京、北京、洛陽。“六大古都”分別是:西安、南京、北京、洛陽、開封、杭州。上世紀80年代,評出了“七大古都”,安陽又躋身其中。不久,中國古都學會又評出“八大古都”,即又添了鄭州。在 “九大古都”序列裡,大同名列其中。現在評出的是“十大古都”,最後補進去的是成都。大同入選“九大古都”,有一點意想之外。

鄙人以為,中國古代學會評選出的“十大古都”,不科學,不嚴謹,經不起歷史性推敲。這是因為,無論是從古老上講,還是知名度(影響性)上說,還有不少城市遠比已經評為“十大古都”之一的大同條件硬棒,理由更充分。按照中國古代學會評選“十大古都”的條件,凡是比“十大古都”(特別是大同市)建都早而長、且影響大的中等以上城市,均應列入古都(非正式都城和今為縣城以下的不計)。這樣排位比較公平、客觀、合情、合理,也無有遺漏。照此說來,河南的商丘、許昌、淇縣、南陽,河北的邢臺、邯鄲,山東曲阜、陝西咸陽、寶雞,湖北的武漢、江蘇的徐州、山西的太原等,也應該成為古都。這樣,中國最古老的古都應是20個。如果按照建城史時間長短的順序,十大古都應是:

(一)古都商丘。商丘是中國建城最早最長的城市,有著四千多年的建城史 (公元前1952年),1500餘年建都史。為6朝古都。早在一萬多年前,三皇之一的燧人氏在這裡發明了人工取火,人類從此結束了茹毛飲血的歷史。

(二)古都洛陽。有著5000多年文明史、4000年的建城史,曾是13朝古都,先後有105位帝王在此定鼎九州。是中國的第一座有著完整規劃的城市,是建都朝代最多城市之一(還有西安)。為13朝古都。

(三)古都鄭州。有3600餘年建城史。鄭州有商城遺址。早在3600年前,這裡就是商王朝的都邑,夏、商、管、鄭、韓5次為都,是中國八大古都之一和“世界歷史都市聯盟”成員。

(四)古都邢臺。擁有3500餘年的建城史,600餘年的建都史。歷史上曾4次建國、五次定都,素有“五朝古都、十朝雄郡”之稱。

(五)古都武漢。其盤龍城遺址,作為武漢建城開端,距今有3500年的歷史。

(六)山東曲阜。有著3400年的建城史,古代是魯國的國都,也是孔子的故里,被譽為“東方聖城”“東方耶路撒冷”。

(七)古都安陽。擁有著3340多年的建城史,先後有商朝以及曹魏、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等7朝在此建都,有“七朝古都”之美譽。安陽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有文獻可考、併為考古學和甲骨文所證實的都城遺址。

(八)古蜀國成都。公元前5世紀中葉的古蜀國開明王朝九世時將都城從廣都樊鄉(雙流)遷往成都,構築城池,建城史可以追溯到3200年前。《太平寰宇記》載,周王遷岐“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而得名蜀都。蜀語“成都”二字的讀音就是蜀都。“‘成’者‘畢也’‘終也’”,成都的含義“就是蜀國‘終了的都邑’,或者說‘最後的都邑’。公元前316年,秦國先後吞併蜀國、巴國。秦張儀、司馬錯又築太城(府南城、龜城)。

(九)古都西安。古代稱為長安、京兆等,明朝時改名為西安。先後有周、秦、漢、隋、唐等在內的13個朝代在此建都,建城史3100多年,是世界四大古都之一,也是國建都朝代最多、帝都歷史最長的古都,曾經作為中國首都和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長達1100多年。

(十)並列:①古都咸陽。周建城邑在現咸陽渭城區白廟村,建城史距今3119年。西漢公元前202年建都咸陽,距今1187年。

②古都許昌。東漢建安元(196)年八月,曹操至東漢京都洛陽迎獻帝,遷都許都許縣(今河南許昌東),漢朝末代都城。許昌為魏五都之一。據公元前1108年建城文字記載,距今已經有3119年的歷史。

以下是第十二名至第二十名。

(十二)古都邯鄲。有3100多年建城史。戰國時為趙國都城,魏縣為魏國都城; 漢代時與洛陽、臨淄、南陽、成都共享“五大都會”盛名;漢末曹魏在臨漳建都,先後為曹魏、冉魏、前燕、東魏、北齊都城;北宋,大名府成為北宋陪都。

《十三》古代朝歌。即今河南省淇縣,簡稱淇,有著3000年的建城史。此乃中國商朝和春秋時期衛國的國都。

(十四)南陽建城史2789年。“亹亹申伯,王纘之事。於邑於謝,南國是式。”周宣王四年(公元前824年)申伯來朝,為優待母舅,宣王增加了申伯的封地,並派大臣召伯虎率兵先去為申伯築謝城,以作為周之南方屏障。南陽建城史當由此始,其建城迄今已有2843年。南陽為春秋戰國“八大盛都”之一。《鹽鐵論·通有篇》載:“燕之涿、薊,趙之邯鄲,魏之溫軹,韓之滎陽,齊之臨淄,楚之宛、陳,鄭之陽翟,三川二週,富冠海內,皆為天下名都。” 從春秋戰國一直到秦漢時期,南陽為全國大商會之一。

(十五)七朝古都開封。夏朝(帝杼)曾在開封一帶建都232年,史稱老丘。公元前8世紀,春秋時期的鄭莊公在今開封城南朱仙鎮附近修築儲糧倉城,取“啟拓封疆”之意,定名啟封。漢初因避漢景帝劉啟之名諱,將啟封更名為“開封”,這便是“開封”的由來。距今2819年。公元前361年,戰國時期的魏惠王遷都大梁,這是開封有明確歷史記載的第一次建都。北宋時都城汴梁,是世界上超大的都市。此時,全國經濟總量和人口總量,超過漢唐兩代的總和。但由於“重經輕武”“重文輕武”,被小小的匈奴打敗了。西安邯鄲朝歌(淇縣)

(十六)陝西省寶雞。是周秦王朝的發祥地,有著2700多年的建成史。在古代稱為西岐、陳倉、雍州等。

(十七)江蘇省徐州。古代稱“彭城”。徐州有超過6000年的文明史和2600年的建城史,自古就有“九朝帝王徐州籍”的說法,被稱為“東方雅典”。第十二名南陽(2789年),第十三名寶雞(2700多年),第十四名徐州(2600年),第十五名太原(2500年)。

(十八)山西省太原。雅稱“幷州”,在古代被稱為“晉陽”和“龍城”。太原有者2500年的建城史。

(十九)六朝古都南京。吳大帝孫權在此建都,改秣陵為建業(282年改建鄴)。此後,東晉、南朝的宋、齊、梁、陳均相繼在此建都,故有“六朝古都”之稱。六朝時期的建康城,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二十)北魏古都大同。距今1309年。

二、在中國古都分佈中,河南所佔比例最多。

(一)在“十大古都”中,河南佔4個。

在“四大古都”為西安、南京、北京、洛陽,其中有河南的洛陽。“六大古都”分別是:西安、南京、北京、洛陽、開封、杭州。其中河南佔倆,即:洛陽、開封。上世紀80年代,形成了“七大古都”,安陽躋身其中,河南佔仨,即:洛陽、開封、安陽。不久,中國古都學會又評出“八大古都”,又添了鄭州,這樣,河南佔了一半。在 “九大古都”序列裡,大同名列其中。現在是“十大古都”,最後補進去的是成都。實際上,比起大同(主要是北魏)與成都(主要是三國之蜀都)來,河南的商丘(商都)、許昌(為三國之魏都等多個都地)等,條件也足足夠了。因為河南古都太多,就不再申報了。另外,陝西的咸陽,河北的邯鄲也夠格。

(二)中國最古老的二十大古都中,河南佔8個,即在“十大古都”之一的洛陽、開封、安陽、鄭州基礎上,再添商丘、許昌、淇縣、南陽。按照古老的程度重新排序如下:

商丘、洛陽、鄭州、邢臺、武漢、曲阜、安陽、成都、西安、許昌、咸陽、邯鄲、淇縣、南陽、開封、寶雞、徐州、太原、南京、大同。其中河南有8個,即:商丘、洛陽、鄭州、安陽、許昌、淇縣、南陽、開封,而前3位都在河南,即:商丘、洛陽、鄭州。陝西3個(咸陽、西安、寶雞),也比較多。下來是是河北、山西也多,都是兩個,河北有:邢臺、邯鄲;山西有太原、大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