澠池:杜家村裡唱大戲

1948年,杜家村村民李長順愛好唱戲,決心組織一批人建立村西戲劇團,於是他們賣了自家的耕牛,除掉一棵公用柏樹進行變賣,又籌集了一部分資金購買了戲箱、戲裝,就是在這樣有限的條件下,他們排出了第一部劇目《二進宮》。

後來李長順進一步擴大規模,他吸收了幾個喜歡蒲劇的年輕人,排練了《黃鶴樓》、《遊龜山》等劇目,在周邊村裡演出,影響很大。

解放後,村民趙禮娃獨身到山西芮城蒲劇團學習深造一年,又到陝縣會興鎮蒲劇團學習深造一年,後又到義馬平老四蒲劇團學習深造,學有所成回到杜家後,成為主要演員。1962年,在趙禮娃等人的組織下,在杜家村上河自然村正式組建杜家蒲劇團,專門設有食堂,專業排練,趙禮娃任總導演,排練出了《金沙灘》、《興隆詩》等劇目。

60年代初,杜家村蒲劇團參加澠池縣文藝匯演時,《古城會》劇目獲得一等獎。70年代末,他們多次到周邊縣市演出,其中《太尉清宮》在澠池匯演中榮獲一等獎。

1984年,大隊部由於電線短路發生火災,將放在屋內的戲裝、戲箱大部分燒燬。後來經過村幹部發動劇團全體演員和群眾積極動手搞副業賺錢,又一次購買了戲箱。

澠池:杜家村裡唱大戲

杜家金鵬蒲劇團器材

澠池:杜家村裡唱大戲

張村鎮杜家金鵬蒲劇團掠影

澠池:杜家村裡唱大戲

張村鎮杜家金鵬蒲劇團掠影


西鄉杜家的戲樓,也經歷了變遷。解放初期,劇團演出在杜家村過街樓上演出。解放後,演出的地點轉到杜家學校大門外南的三間大教室內演出,一直到60年代。1978年,當時的村幹部動員號召各生產隊群眾上山採石,用馬車運輸,各生產大隊做磚燒磚,在村中心又建起了磚木架構大戲樓,每年村裡廟會都會邀請專業劇團到杜家村演出。


2014年,杜家村多方籌集資金幾十萬元,拆除了舊戲樓,在原址重建了寬敞漂亮的人民劇場。人民劇場的改建實現了幾代人的夢想。

澠池:杜家村裡唱大戲

人民劇場

澠池:杜家村裡唱大戲


張村鎮杜家金鵬蒲劇團掠影

澠池:杜家村裡唱大戲

張村鎮杜家金鵬蒲劇團掠影

澠池:杜家村裡唱大戲

張村鎮杜家金鵬蒲劇團掠影

澠池:杜家村裡唱大戲

杜家村村容村貌

近年來,張村鎮堅定不移地把精神文明創建融入工作大局,廣泛深入持久地開展文明鄉鎮創建活動。每年都會邀請省、市、縣各類劇團到各村唱大戲。元宵節組織各行政村參加社火文藝匯演,並選派優秀節目參加縣民間藝術文藝匯演。目前全鎮現有鎮舞蹈隊、杜家村金鵬蒲劇團、杜家社火隊、秦村戲迷樂園、秦村社火隊、利津社火隊、張村社火隊共7個業餘文藝團隊。全鎮13個村都有群眾性舞蹈隊伍,農閒時間開展廣場舞健身活動,從而引領張村鎮精神文明建設健康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