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魯克林祕案》:沒有邊界的權力終將導致人性的扭曲

《布魯克林秘案》(Motherless Brooklyn)是愛德華·諾頓的導演處女作,劇本改編自喬納森·勒瑟姆(Jonathan Lethem)的小說《布魯克林孤兒》。影片將時間框架設定在上世紀的五十年代,講述了一個患有妥瑞氏綜合症的私家偵探追索朋友遇害真相的歷程,再現了那個時代錯綜複雜的社會現實,留給人們無限的遐思。

《布魯克林秘案》:沒有邊界的權力終將導致人性的扭曲

《布魯克林秘案》海報

愛德華·諾頓在其第一部電影《一級恐懼》中展現了精湛的演技,榮獲美國第54屆金球獎最佳電影男配角,並獲奧斯卡最佳男配角提名,從此一鳴驚人。後來又參演了《搏擊俱樂部》、《無敵浩克》等影片,成為廣受認可的實力派演員。

愛德華·諾頓飾演的是一名患有妥瑞氏綜合症(Tourette's Syndrome)的私家偵探。妥瑞氏症又稱抽動-穢語綜合症,患者會不由自主地抽搐、眨眼睛、做鬼臉以及大叫或發出穢語。

無論是《搏擊俱樂部》、《無敵浩克》,還是《布魯克林秘案》,這種帶有一些精神分裂症或多重人格的角色,愛德華·諾頓飾演起來駕輕就熟。同時,這種邊緣人物的設定,既容易拉近角色和觀眾的距離,也賦予角色更多可以發揮的空間。

一、濃濃的復古風:布魯克林舊日風情和爵士樂

小說原著本來設定的時間是上世紀九十年代,但醉心於五十年代的諾頓,在徵求作者同意的情況下,將影片的時間框架設定為五十年代的紐約。

布魯克林區(原名是荷蘭文的Breukelen)於1898年劃入紐約市,成為五大區之一。布魯克林區曾經是非裔、拉丁裔等少數民族聚居區,在十九世紀時就有"樹之城"、"家之城"的美譽,具有濃濃的鄉土氣息,環境非常宜居。

《布魯克林秘案》:沒有邊界的權力終將導致人性的扭曲

紐約市地圖

電影通過高超的特效技術復原了許多紐約的地標建築(比如布魯克林大橋),配合引人入勝的鏡頭語言和配色,讓上世紀五十年代的紐約風貌重現眼前。

街道上是一輛輛復古的雪佛蘭轎車,人們穿著雙排扣西裝,帶著呢氈帽,每個人看起來都彬彬有禮。這一切都讓電影在視覺上賞心悅目。

電影在配色方面也非常講究,用的是高級灰低飽和度色調,凸顯出懷舊風格,人們彷彿回到了舊日的街道。

《布魯克林秘案》:沒有邊界的權力終將導致人性的扭曲

最值得一提的還是其中的配樂——爵士樂。

爵士樂是一種起源於美國、以布魯斯和拉格泰姆為音樂根基的、集合非洲黑人文化和歐洲白人文化的音樂。上世紀前十幾年爵士樂主要集中在新奧爾良,在三十年代轉移到紐約,後來風靡全球。

《布魯克林秘案》:沒有邊界的權力終將導致人性的扭曲

影片中有一段略顯冗長的爵士樂演奏,男女主人公伴著音樂漫舞,在舒緩的音樂節奏中隱隱透露出主人公些微焦躁的心理狀態。

而Thom Yorke和Flea合作的主題曲《Daily Battles》穿插於影片中,迷離夢幻,為《布魯克林秘案》增添了一種孤寂蕭索的氛圍。

二、厚重的歷史:紐約城市發展中的進與退

社會發展並非總是一帆風順的,一個城市的發展也是如此。影片講述了布魯克林都市發展中錯綜複雜的角力。產生激烈衝突的主要有兩方面的勢力:莫西·蘭道夫(Moses Randolph)代表著上流階層和政府部門的意願,而霍洛維茨女士則是底層民眾的代言人。

《布魯克林秘案》:沒有邊界的權力終將導致人性的扭曲

莫西·蘭道夫

一方面要改造城市,拆除舊房子,建設公園、立交橋等公共基礎設施,為數十年乃至上百年後的人考慮;一方面要保留城市舊格局,抵制暴力拆遷,維護底層民眾的切身利益。

結合紐約城市發展歷史來看,莫西·蘭道夫(Moses Randolph)的人物原型很可能是Robert Moses羅伯特·莫西。他是一名出色的建築大師,熱衷於修建城市公園、大橋。

《布魯克林秘案》:沒有邊界的權力終將導致人性的扭曲

羅伯特·莫西

在他監督下完成的工程包括35條高速公路、12座橋樑、眾多的公園、林肯藝術中心、兩座水力發電站以及許多住房項目。他非常看重城市交通,認為"交通創造了城市,城市也為了交通而存在"。他的項目和理念極大影響了美國其他城市的項目規劃。

影片中莫西·蘭道夫還有一個落魄的兄弟保羅·蘭道夫(Paul Randolph),他一直在暗處出謀劃策,只為了實現他心中的城市夢想。其實,保羅·蘭道夫也是有人物原型的,他就是美國著名的建築師保羅·魯道夫(Paul Rudolph)。


《布魯克林秘案》:沒有邊界的權力終將導致人性的扭曲

保羅·魯道夫

保羅·魯道夫是美國二戰以後最有名的現代主義建築設計師之一,他曾經擔任耶魯大學建築系主任,1965年他來到紐約,開始進行更大規模的建築實踐,包括城市社區的總體規劃以及校園和教育建築,辦公樓和住宅項目的設計。

保羅·魯道夫曾經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對羅伯特·莫西提出的"紐約高速公路"計劃進行優化,即在建設高速公路的同時儘量不去破壞城市的舊有格局。

《布魯克林秘案》:沒有邊界的權力終將導致人性的扭曲

規劃圖

電影中的霍洛維茨女士是反對激進城市建設的人,她的人物原型很可能是簡·雅各布(Jane Jacobs)。她是一名城市主義者和激進主義者,在著作《美國大城市的死與生》中介紹了有關城市如何運作,發展和失敗的開創性思想,這些現在已經成為建築師、規劃師和政治家的共識。

《布魯克林秘案》:沒有邊界的權力終將導致人性的扭曲

簡·雅各布

她通過阻止高速公路和道路的擴張來激發社區積極性,認為好的城市生活一天應該是這樣的:早上雜貨店的店主打開窗戶,中學生們在上學路上把包裝紙丟在地上,中午裁縫打開窗給花草澆水,愛爾蘭人在白馬威士忌酒館裡晃盪。也會"舞出一個舞步",比如把鑰匙留在隔壁的熟食店。

《布魯克林秘案》:沒有邊界的權力終將導致人性的扭曲

《美國大城市的死與生》

影片將城市發展歷史融入其中,不同發展理念的交鋒碰撞,既拓展了觀眾的視野,也增添了戲劇的張力。只有對影片背後的歷史有更深入的瞭解,才能更深刻地領會電影角色的內心世界,體會電影所要表達的人文訴求。

三、無邊界的權力終將是噩夢

電影一開場是引用莎士比亞戲劇《一報還一報》(Measure for Measure)的話,"有巨人的力量固然好,但像巨人那樣濫用力量就是一種暴行,"(O, it is excellent to have a giant's strength; but it is tyrannous to use it like a giant.)我認為這是影片最想表達的內容——權力觀

(一)個人層面的權力觀

弗蘭克是他的家庭和偵探事務所中最有權力的人。他掌控著一切,妻子和手下們都不清楚他的真實意圖和動向,這固然有保護家人和朋友的因素,但也是他彰顯權力的體現。


《布魯克林秘案》:沒有邊界的權力終將導致人性的扭曲

弗蘭克

因為體力、智力等因素積累起來的權力,如果不合理使用將導致事與願違的結果。弗蘭克雖然愛妻子和手下,但他也給他們施加了巨大的壓力。妻子與弗蘭克行同路人,而手下的託尼不願意一直活在弗蘭克的陰影下,希望自己出人頭地,他與弗蘭克的妻子私通。託尼後來在弗蘭克死後竟然與敵人同流合汙,實在是寡廉鮮恥。

即使是最不起眼的權力,如果不珍惜慎的話,都可能產生惡劣的影響。

(二)行業層面的權力觀

弗蘭克是個私家偵探,用自己的專業技能幫助某些有特定需求的人群,這本無可厚非。但私家偵探本身就是一種出於灰色地帶的行業,時刻遊走在道德和法律的邊緣,稍有不慎就容易墮入萬劫不復的深淵。

弗蘭克不是一個為正義而殉道的戰士,而是一個世俗的生意人。他在調查時意外發現了莫西·蘭道夫的秘辛,希望以此為憑藉,敲詐一筆錢,但最終是與虎謀皮,飲彈身亡。

《布魯克林秘案》:沒有邊界的權力終將導致人性的扭曲

同時,影片也揭示了新聞行業的權力觀。有的報紙媒體被政府權要控制,完全沒有自己的職業操守,淪為別人的發聲筒和作惡的幫兇。

任何行業都應該堅守自己的道德底線和行業操守,不然行業代表的權力必將成為為虎作倀的工具。

(三)政府部門的權力觀

影片展現的上世紀五十年代的布魯克林是一個矛盾叢生的時代,既有種族歧視,也有貧富分化和權力腐敗。

莫西·蘭道夫,虛偽的"人民之子",信奉權力教,他通過組建自治區當局(Borough Authority),繞過政府的干預,市長在他面前也形同傀儡,他最終成為真正控制整個城市的人。

一方面,他通過修建公園等基礎設施獲得了公眾的歡心,成為大家心目中的英雄;另一方面,他內心又厭惡那些民眾,特別是黑人。為了實現自己的城市理想,他積極推動貧民窟清除計劃,逐步將黑人清除出去。

《布魯克林秘案》:沒有邊界的權力終將導致人性的扭曲

莫西·蘭道夫無疑是那個有著巨人力量的人,他有知識、有魄力、有手段,前期的工作為城市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舊有的成功經驗增添了他的驕傲自大,也成為後期他迷信權力、濫用權力的濫觴。

當權力沒有制約,權力必將失控。莫西·蘭道夫享受著權力的掌控感,他是這個城市的"神":城市公共泳池成為他的私人泳池,只有當他用完後民眾才可以使用;市長可以被他呼來喝去,完全不要顧及市長的臉面;為了實現他的城市構想,底層民眾的哭泣可以置若罔聞;如果膽敢有人反抗他的意志,他就有能力讓這些人從這個世界上"消失"……

《布魯克林秘案》:沒有邊界的權力終將導致人性的扭曲

如果政府部門的權力沒有邊界,那麼以改善民生、提升福祉為名的行動必將導致巨大的災難。只有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將權力裝進制度的牢籠才能保證社會的公平正義。

四、結語

影片讚揚了男女主人公身上的優良品質:女主角勞拉公心為民,不謀私利;男主角萊昂內爾堅守底線,在勞拉的感化下,走出了弗蘭克的影響,真正成長起來,做出了屬於自己的人生抉擇。

"布魯克林很大,有些東西更大。"雖然有諸多無力撼動的東西,但為了讓這個城市變得更好一點,他們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竭盡全力,這何嘗不是一種知其不可而為之的果敢勇毅。

《布魯克林秘案》:沒有邊界的權力終將導致人性的扭曲

康德曾經說過:"有兩種東西,我們對它們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們所喚起的那種越來越大的驚奇和敬畏就會充溢我們的心靈,這就是繁星密佈的蒼穹和我心中的道德律。"

只有人人心存敬畏,各盡己職,讓權力邊界明晰、運行有序,這樣才可能創建一個更加美好的社會。


參考文獻:

1、https://www.britannica.com/biography/Robert-Moses

2、https://www.britannica.com/biography/Paul-Rudolph

3、http://www.janejacobswalk.org/about-jane-jacobs-walk/meet-jane-jacobs/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