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自治區~介紹

​​內蒙古

內蒙自治區~介紹

由來 :
內蒙古自治區(簡稱:內蒙)
清代以前,無論是北方民族政權時期,還是中原封建王朝統治下,內蒙古地區從未形成為一個單獨的地方行政區域。內蒙古作為地域名稱,來源於明代的漠南。
公元 1480年(明成化十六年) 巴圖蒙克即汗位。稱達延汗(大元可汗的異譯)。再度統一了蒙古。他實行的分封制度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由此形成了漠南、漠北的各部,成為清朝在蒙古地區設立盟旗的基礎。公元1517年(明正德十二年)達延汗去世後蒙古地區又逐漸出現了封建割據的局面。蒙古封建領主形成了三個集團:漠南蒙古、漠北喀爾喀蒙古、漠西衛拉特(即瓦剌)蒙古。明末的漠南蒙古,東起今吉林,西至賀蘭山,南接長城,北臨瀚海,東面有嫩江流域的科爾沁和西拉木倫河流域的巴林、扎魯特、奈曼、翁牛特、喀喇沁、土默特部,西面有歸化城土默特、河套地區鄂爾多斯等部;察哈爾居中,為漠南蒙古各部名義上的宗主部。
公元1636年(明崇禎九年,清崇德元年),漠南蒙古十六部四十九個封建主聚會於盛京(今瀋陽),承認後金皇太極為蒙古汗的繼承者,並上博克達·徹辰汗(寬溫仁聖皇帝)尊號。同年,皇太極國號更為大清,即皇帝位,改元崇德。從此,漠南蒙古諸部臣屬了清朝,並在清朝統一全國的過程中出了力量。同年,清朝把明末的漠南各部的大部分地區劃為“外藩蒙古”中的“內札薩克蒙古”六盟四十九旗。它們有兵權,直統於理藩院。這六個盟分別是哲里木盟(包括今哲里木盟、興安二盟)、昭烏達盟(今赤峰市大部)、卓索圖盟(今赤峰市南部及遼寧省部分地區)、錫林郭勒盟(今錫林郭勒盟北部)、烏蘭察布盟(今烏蘭察布、巴彥淖爾盟二市北部)和伊克昭盟(今鄂爾多斯市及巴彥淖爾市河套部分地區)。公元1664年(清康熙三年),清朝將內札薩克蒙古和外札薩克蒙古,便以數千裡大漠(今中國和蒙古國邊界一帶)為界,劃為內蒙古和外蒙古。從此,內札薩克蒙古各盟、旗分佈的地域,即稱為內蒙古。“內蒙古”這個地區稱謂,即自此時沿用至今。


內蒙古歷史前沿:遼金以前~遼金時期~元朝時期~明朝時期~清治時期~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


內蒙自治區~介紹

地理位置:

內蒙古自治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草原、森林和人均耕地面積居全中國第一,稀土金屬儲量居世界首位,是中國最大的草原牧區。

內蒙古處歐亞大陸內部,屬溫帶大陸性氣候,橫跨中國東北、華北、西北三大地區,接鄰八個省區。

內蒙古自治區,簡稱“內蒙古”,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首府呼和浩特市。位於中國北部,內蒙古界於北緯37°24′-53°20′,東經97°10′-126°29′之間,地域遼闊東起東經126º29',西至東經97º10',東西直線距離2400多公里。每當早晨太陽從東方冉冉升起,大約需要兩個多小時才能把內蒙古大地全部照遍;南起北緯37º24',北至北緯53º20',南北跨距1700公里。當自治區南部早已是萬木競秀的春天,北端卻依然是冰雪覆蓋的寒冬。內蒙古東部與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毗鄰,南部、西南部與河北、山西、陝西、寧夏四省區接壤,西部與甘肅省相連,北部與蒙古國為鄰,東北部與俄羅斯交界,國境線長達4221公里.土壤總面積118.3萬平方公里,佔全國總面積的12.3%,相當於我國江蘇省土地面積的11倍多;相當於英國土地面積的4倍,法國土地面積的兩倍。

內蒙古自治區地勢由東北向西南斜伸,呈狹長形,全區基本屬一個高原型的地貌區,全區涵蓋高原、山地、丘陵、平原、沙漠、河流、湖泊等地貌,氣候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地跨黃河、額爾古納河、嫩江、西遼河四大水系。

截至2018年末,內蒙古總面積118.3萬平方公里,轄9個地級市、3個盟。全區轄23個市轄區、11個縣級市、17個縣、49個旗,3個自治旗,合計103個縣級區劃;246個街道、508個鎮、99個鄉、17個民族鄉、153個蘇木、1個民族蘇木,合計1024個鄉級區劃;常住人口2534萬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7289.2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68302元。

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駐地呼和浩特市賽罕區敕勒川大街1號。(首府坐落於呼和浩特市)

內蒙自治區~介紹

旅遊景點:

內蒙自治區~介紹

成吉思汗陵


內蒙自治區~介紹

輝騰錫勒草原


內蒙自治區~介紹

額濟納胡楊林


內蒙自治區~介紹

阿爾山

內蒙自治區~介紹

黃花溝旅遊區


內蒙自治區~介紹

九曲回溯—錫林河


內蒙自治區~介紹

老牛灣


內蒙自治區~介紹

庫布齊沙漠、恩格貝


內蒙自治區~介紹

南海


內蒙自治區~介紹

雲中城


內蒙自治區~介紹

熱水溫泉



內蒙自治區~介紹

科爾沁珍禽自然保護區


內蒙自治區~介紹

紅山國家森林公園


內蒙自治區~介紹

西夏王陵


內蒙自治區~介紹

靈泉

等一系列景區...........

大草原:呼倫貝爾大草原、錫林郭勒草原、鄂爾多斯草原
三大沙漠:巴丹吉林沙漠、騰格裡沙漠、庫布其沙漠
四大水系:額爾古納河水系、西遼水系、黃河水系、額濟納河水系
三大沙地:毛烏素沙地、渾善達克沙地、科爾沁沙地
四大湖泊:呼倫湖(達賚湖)、達裡諾爾湖、烏梁素海、居延海
三大山系 :大興安嶺 、 陰山、賀蘭山


內蒙自治區~介紹

人文情懷

一,飲食

整羊整牛,也稱全羊、全牛,是蒙古人款待貴賓的傳統禮儀。自古以來,蒙古人就有吃整羊、喝馬奶酒和給遠征人攜帶綿羔羊熟肉條的習慣。元世祖忽必烈登基,建造白色大蒙古包,用整羊招待來客和祭禮神祗。最隆重的席面,有整牛、珠瑪、整羊三種,主要取其完整、齊全之意。

二,草原盛會那達慕

“那達慕”大會,是居住在內蒙古自治區等地的蒙古、鄂溫克、達斡爾等少數民族人民的盛大集會。“那達慕”是蒙古語的音譯,意思是“娛樂”或“遊戲”。

每年夏、秋季節舉行。大會期間,各地農牧民騎著馬,趕著車,帶著皮毛、藥材等農牧產品。成群結隊的彙集於大會的廣場。並在會場周圍的綠色草原上搭起白色蒙古包。

三, 民俗風情祭敖包

“敖包”是蒙古語,意為堆子或鼓包。祭敖包是蒙古民族盛大的祭祀活動之一。敖包通常設在高山或丘陵上,用石頭堆成一座圓錐形的實心塔,頂端插著一根長杆,杆頭上繫著牲畜毛角和經文布條,四面放著燒柏香的墊石;在敖包旁還插滿樹枝,供有整羊、馬奶酒、黃油和奶酪等等。

祭敖包時,在古代,由薩滿教巫師擊鼓唸咒,膜拜祈禱;在近代,由喇嘛焚香點火,頌詞唸經。

四,哈達

哈達,蒙古族人民用來表示敬意的一種禮品。蒙古族人民的最高禮節就是獻上哈達。哈達,是一種生絲織巾,顏色很多,與辦多用白色、藍色和黃色。長度通常為1.5米,最長的有4米,寬度不等。兩端有穗,約6釐米。哈達上繡有佛像或雲紋、八寶、壽字等吉祥圖案。

五, 民族服飾

蒙古民族服飾,作為蒙古民族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主要標誌之一、它有兩個突出的歷史特點,這就是它的獨特的款式風格和代代相傳的生命力。蒙古民族服飾千百年來始終與蒙古民族人民相依為命,從不間斷地延續著、發展著。

食品美食:手把肉 烤全羊 奶皮 肉腸和血腸 哈達餅 刀切酥 蒙古糕 羊肉鬆 奶豆腐 燒賣........內蒙特色主要以乳製品牛羊肉最為出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