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橫千百度 彈指一揮間——《變量:推演中國經濟基本盤》書評

注:轉載請務必註明出處。點擊文後的原文鏈接,可以查看我給何帆教授的上一本書《變量:看見中國社會小趨勢》撰寫的書評。

在新型冠狀病毒肆虐的2020年春節期間,只有讀書才能使人的心靈得到慰藉。大年初六,我花了一整天時間閱讀何帆教授的新著《變量:推演中國經濟基本盤》。這是他3030本書宏大寫作計劃的第二本。為了向他致敬,我決定,只要有可能,我會就他這套書的每一本,都寫一篇書評。按照我的習慣,我一般只對閱讀時受啟發很大、或者覺得這本書的內容值得反覆回味的書,才會動手寫書評的。寫書評的目的,是概括該書的邏輯、記載讀書時的感想,供自己未來回憶時觀照。

《變量》系列的第一本書的副標題叫做《看見中國社會小趨勢》,而這本新書的副標題則叫做《推演中國經濟基本盤》。什麼是基本盤呢?且看何帆同志的解釋:“基本盤是彙集了我們的傳統優勢、制度基礎、資源稟賦,同時又能前瞻性地把握未來格局的一個集成系統,是中國經濟的操作系統,更是一個複雜而又生機勃勃的生態系統”。“如果這個基本盤還在成長,那中國經濟就會繼續成長;如果這個基本盤已經顯出頹勢,那中國經濟就很可能會失去未來的增長前景”。一言以蔽之,“

基本盤,就是失去了之後還能擁有的東西”。

在《看見中國社會小趨勢》一書中,使用的研究方法,是“從慢變量中觀察小趨勢”的“大樹模式”,也即既看全貌、也看細節。而在《推演中國經濟基本盤》這本新書中,使用的研究方法,則是“複雜紅利”驅動的“演化算法”。所謂“複雜紅利”,是指隨著中國經濟規模達到一定程度之後,中國經濟已經演化為一個錯綜複雜的生態系統,這個系統會為各種嘗試提供實驗的土壤。從一定意義上而言,“複雜紅利”要比規模優勢更加重要。而所謂“演化算法”,則是特定小趨勢被選擇並演化為大趨勢的過程,這個過程的精髓可以概括為“試錯”、“突變”、“適應”、“協作”與“混搭”五個關鍵詞。

寫到這裡,讀者可能還是發現不知所云。沒關係,這本書隨後用大量的案例來對“演化算法”進行了詮釋。何帆同志是一個造詞高手,他舉了五個典型案例來解釋上述五個關鍵詞,而這五個典型案例又可以用五個有趣的詞彙來概括,分別是“南牆效應”、“嗨動力”、“苟且紅利”、“互信網”與“混搭時代”。

“南牆效應”講的是教育。教育或許是當前這個時代中國家庭最感焦慮的問題。教改教改,越改越亂。何帆提出的“黃宗羲教改定律”聲稱,這麼多年來,每一次教育改革,本意是希望減少教育負擔,但改革的結果,莫不是教育負擔更重,而且一次比一次重。而導致這一怪圈的關鍵原因,是這一代家長的目的過於簡單粗暴,僅僅關注讓孩子考上最好的大學,而忽視了孩子的真實成長。這一代家長是高考制度的受益者,他們有一種不斷對子女教育加倉的衝動。他們把高考作為總決戰,其實高考僅僅是人生旅途的第一仗。“我們仍然在用19世紀的模式,教孩子20世紀的知識,卻想讓他們能夠成功地應對21世紀的挑戰”。這條判詞,多麼辛辣!在書中,何帆提到了中國開始出現的一些擁有嶄新理念的學校,例如“先讓周圍的世界安靜下來,你才能聽到自己內心的鼓聲”的先鋒學校,例如非常強調通識教育、社群建設和終身學習的百年職校,例如湯敏先生從“常青義教”到“雙師教學”再到“青椒計劃”的鄉村教改努力。然而,這樣的案例還是太少太少。那麼,應該如何突破應試教育這一死結呢?何帆認為,不撞南牆不回頭,應試教育模式也是如此。

只有當危機來臨,才有可能成為改革的最大動力。“應試教育的終結,不是因為曾經相信應試教育的父母改變了想法,而是因為不相信應試教育的新一代終於長大了”。

“嗨動力”講的是代溝。何帆認為,60後、70後、80後本質上是一代人,都是經歷了高速經濟增長的“被擠上車的人”。但90後、00後本質上屬於“衰退的一代”,坐的是慢車,機會越來越少、生活越來越難。有兩個定律可以很好地詮釋上述兩代人的差異:“拉斯蒂涅規律”指出,上一代人看到的是經濟增長帶來的個人成長機會,而下一代人看到的是收入不平等程度的加劇,相信每個人能通過個人努力實現財富自由的人越來越少;“鐘擺規律”指出,上一代人更珍惜在社會穩定條件下努力賺錢的機會,而下一代人看到的是財富積累導致的社會僵化與庸俗化,質疑經濟增長能自動帶來社會進步的人越來越多。能夠激勵上一代人的動力是“貧窮動力”,他們已經習慣把金錢作為衡量世間萬物的尺度。而下一代人尋找的是“嗨動力”,要看工作有沒有意思、企業好不好玩。自我表達是嗨,能夠參與是嗨,與人分享是嗨。不但“嗨動力”的燃點要比“貧窮動力”更高,而且“嗨”這件事具有高度的異質性。“在這個世界裡,成功是一種心流,是你做完了自己感興趣的一件事情”。“

你的成功和我的成功之間沒有兌換的匯率”。穿女裝的碼農老闆如是,參加楊超越編程大賽的程序員們如是,作為“行動者”與“投資人”的飯圈女孩們也如是。遲早,這個世界會是下一代人主導的世界。

“苟且紅利”講的是市場。何帆團隊在很多中國城鎮調研的結果發現,中國經濟面臨一個巨大的斷裂帶,一邊是強大的生產能力,另一邊是旺盛的消費能力,但這兩邊之間缺少一座橋樑,這種橋樑就是流通渠道。莆田鞋業就是一個最典型的案例。這裡的很多企業都能夠生產質量很棒的運動鞋,但大多數企業要麼滿足於為外國名牌做貼牌生產、要麼乾脆製作假鞋地下銷售。莆田鞋商的痛處,在於長期滿足外需的制度慣性之下,忽視了國內市場流動渠道的構建。由於缺乏流通渠道,中國很多製造企業,其實都不得不承受渠道商的盤剝與擠壓。不過,以拼多多為代表的新型互聯網流通企業,如果能夠和莆田鞋商之類的強大製造能力結合起來,就能夠為廣大城鎮的中低收入消費者提供價廉物美的商品,彌補上述生產與消費之間的鴻溝。“

拼多多的市場機會在於,用網絡的力量,用技術的力量,替代小鎮的假貨市場”。所謂“苟且紅利”,是指這個世界上有太多混日子的個人與企業。只要你在別人認為沒必要的地方,堅決不吝惜的投入,在別人不那麼認真的地方,多較勁一點,你就能享受到別人的苟且為你帶來的紅利。如果想要享受苟且紅利,每天你都應該進行如下靈魂三問:“你是不是真的相信這個時代?”“你是不是真的相信你自己?”“你是不是真的相信你的用戶?”

“互信網”講的是生產。在中美經貿摩擦加劇的背景下,越南似乎成為了中國製造業外遷的重要目的地。筆者在2018年曾經和研究團隊到越南調研,也得到了相仿的結論。不過,何帆在書中指出,與其說這是中國製造業的對外遷移,不如說這是中國製造業的對外擴散。無論是東南亞國家還是印度、墨西哥與巴西,與中國製造業相比的競爭力依然差距巨大。中國已經在全球價值鏈上不斷攀升,且全球價值鏈已經由“線”擴展為“網”,要實現中美脫鉤可謂千難萬難。中國是如何達到當前這個地位的呢?一是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帶來了全新的全球分工模式;二是中國加入WTO獲得了參與全球分工的機會;三是美國決策失誤導致產業空心化。中國產業的優勢在於“中國是全球市場上唯一一個既能和美國競爭,又能和非洲國家競爭的國家”。中國的問題在於,還沒有培養出一批能夠在全球供應網絡中紮根深、覆蓋廣的“核心節點企業”。全球互聯網先是演進為“互利網”,現在則演進為“互信網”,而信心則是非常脆弱的基礎。本書提出,在這一背景下,中國

政府應該更加關注國內事務,既要“築牆”以應對外部不利衝擊,又要“開門”以擁抱全球化。“在一片民粹主義的沙漠中,依然存在著全球化的綠洲,而這些綠洲連點成線,就是新的絲綢之路”。

“混搭時代”講的是技術。迄今為止中國的技術創新,可謂是充分利用了“農民工紅利”與“工程師紅利”,富士康與華為就分別是前者與後者的絕佳範例。技術進步大致具有三個特徵:一是技術是個慢變量,因此不要著急,要耐心等待;二是技術是個革命者,因此不要大意,熟悉的一切都會被改變;三是技術是個插線板,所以不要害羞,要把自己的充電器插上去。當前仍處於重大技術革命之間的高原期,而在當前階段,技術進步的關鍵詞依然是“混搭”。中國民用航天的故事告訴我們,體制內和體制外是可以混搭的。中國大飛機的故事告訴我們,國內技術和國外技術是可以混搭的。優必選(一家機器人制造企業)的故事告訴我們,市場和科研是可以混搭的。華為的故事告訴我們,市場激勵與思想教育、本土化與國際化、規模龐大與反應敏捷,這一系列不同力量也是可以糅合到一起的。事實上,美國之所以強大,關鍵也在於混搭。正如惠特曼所言,“美國是一個兼容幷包的國家,其他國家對它來說都是投稿,美國來決定是否採納”。

教育、代溝、市場、生產和技術,分別對應著演化算法的五個關鍵詞——試錯、突變、適應、協作與混搭。概括而言,《推演中國經濟基本盤》這本書的新視角,就在於如下發現:中國的優勢並不單純是規模大,而是規模複雜。複雜中蘊含著基因突變,基因突變就是小趨勢。而那些能夠適應環境變化的小趨勢,就可能會演化為未來的新物種,被選擇機制迅速放大,最終蓬勃成長起來。而這,就是中國經濟的基本盤,也是我們應該對中國經濟抱以樂觀態度的原因。

縱橫千百度,彈指一揮間。整體來看,何帆教授這兩本書的基調是樂觀的。在宏觀形勢不樂觀的大環境下,何帆同志通過社會調研的方式,梳理了眾多令人振奮的微觀案例,告訴我們中國的年輕人正在進化、中國企業正在演化、中國社會正在變化。在感到振奮的同時,我還是有著一些憂慮:第一,何帆教授書中的這些嘗試與案例,究竟是多數呢,是少數呢,還是極少數呢,究竟是趨勢呢,還是異常值呢?第二,這些好的嘗試要擴展開來,是否也會面臨“加總難題”或者“合成謬誤”?第三,這些小趨勢要演變為大趨勢,離不開外在條件(宏觀環境)的支撐,但如果宏觀環境出問題了呢?換言之,微觀層面的積極案例,依然離不開宏觀層面制度變革,依然離不開防控系統性金融風險,離不開通過結構性改革去提高中國經濟增長的整體效率,離不開和平發展的外部環境。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書中最溫暖人心的部分,在於何帆教授在結束語中,回訪了他在第一本書中提到的諸多案例,例如極飛、雲跡、蔚來、滴滴、阿那亞與范家小學。這些企業、社區與組織仍在茁壯成長。我想,這也正是何帆教授這套中國經濟編年史的特色與野心之所在。他不僅是在記錄,其實也是在施加影響。作為一個充滿愛心、柔情、敬畏心與歷史感的觀察者,他其實也是一個令人尊敬的實踐者。更何況,這哥們兒已經開始玩馬拉松了。

《變量:推演中國經濟基本盤》,何帆著,中信出版集團,2020年1月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