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未都:蝦仁


馬未都:蝦仁


北京人都管蝦叫蝦米,不叫蝦。全中國最有名的畫家齊白石畫什麼最出名?北京人一定回答說是大蝦米。一個孩子駝背,大人一定拍著他的後背說,直起蝦米腰來!我有個朋友腰駝得特歷害,外號就叫“大蝦米”。

蝦是一種節肢動物,江河湖海都可見。其遊姿與魚截然不同,魚是擺動而前,蝦則一竄一竄的,像在水中爬行。我小時候從河裡撈過小蝦,裝入廣口瓶中欣賞過它那獨特的遊姿,別有風趣。

蝦遇熱則紅,入油泛異香。今人好東西吃得太多,已不知何為異香。我記得幼時誰家做蝦吃,一個門洞從一層到五層都飄著揮之不散的蝦香,而蝦香與任何食品的香味不同,濃郁誘人,不像魚羊烹調時多有腥羶。

尤其蝦晾乾之後,去皮成為蝦仁,金紅色,半潮干時特別有嚼頭,在缺嘴的年代嚼上幾粒,心中之滿足不是今天的孩子能感受得了的。我老家寄來的蝦仁因是海蝦所制,故稱之海米,最小的個個如米粒一般,蝦米或海米之米就是由此形象而來。海米也罷,蝦米也罷,我一直叫了二十多年後才知還有另一種叫法。我第一次去上海,見餐館菜單上赫然寫著:開洋白菜,便大惑不解,菜上來後一看,明明就是個海米白菜嘛,為啥叫“開洋”呢?

我問過許多江南人,為啥把海米叫“開洋”呢?至今沒人回答出我這個問題。有人告訴我,開洋僅指較大蝦仁,小的仍稱米。於是我就揣測,可能古時江南人吃的都是小河蝦,河蝦難以晾成蝦仁,這大蝦仁對他們來說,可能真算是開洋葷呢!

2010.6.2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