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抗“疫”一線——隔離病房 隔不斷的關愛

1月30日晚,南通市通州區人民醫院護士何莉華的微信收到一個500元的紅包,紅包的備註為“你們辛苦了,買點水果”。紅包發自一個剛剛出院的發熱隔離觀察患者小張。

南通抗“疫”一线——隔离病房 隔不断的关爱

自從“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通州區人民醫院積極響應市、區防疫指揮部的要求,實行全員預檢分診、開設24小時發熱門診和發熱病人觀察病房,主要接診武漢返鄉或去過以及途經武漢、與武漢返鄉人員有接觸史的病人,同時承擔通州客運站所有乘客的體溫監測工作。部門增加、流程調整,大大增加了門急診和傳染科的工作量。醫院在全院各科室抽調了思想素質高、責任心強,專業技術過硬的骨幹充實到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何莉華就是其中的一員。何莉華是該院十八病區護士長,從收治第一個觀察病人開始,她就和張冬梅、劉冬梅兩位護士一起工作在發熱病人觀察病房中,一天也沒有離開。

何莉華清晰地記得小張入院時的情形。1月28日晚8點,何莉華接到通知,即將收治一位發熱患者,1月19日從南通坐火車回湖北老家,1月24日返回通州,1月27日開始咳嗽,1月28日開始發熱,測量體溫38.2,主訴噁心、嘔吐、咽痛、咳嗽、打噴嚏,當地衛生院高度懷疑“新冠肺炎”。小張由專用救護車送到觀察病房,從對方的神情中,何莉華看到了緊張、壓抑和恐懼。何莉華和醫生一起對小張進行了再次問診和生命體徵監測,隨後將之送入病房。從醫生辦公室到病房有大約100米的距離,一路上沒有路燈,何莉華的腦海中突然閃過網上報道的患者情緒崩潰將不滿轉嫁到醫務人員身上,採取撕毀防護服、吐口水等過激行為,她的心突然砰砰直跳。儘管如此,何莉華強忍內心的不安,用輕鬆的語氣安慰小張:之前的病人都排除了,你一定也沒事的,我們在病房裡放了告知書和聯繫卡,有什麼需要可以通過微信隨時聯繫我們。

由於當晚小張並沒有住院的準備,且身邊沒有親友,護士就成了小張唯一的依靠。也許是因為緊張亦或是孤獨,小張一會兒要紙巾,一會要吃水果,何莉華和小姐妹都一一滿足他的要求。第二天檢測結果為陰性,“警報”解除,小張如釋重負,同樣高興的還有何莉華和她的同事們。

微信紅包之後,還有小張對醫護人員的問候。他說,謝謝你們在隔離的時候照顧我,給隔離區的同事們加個雞腿吧,你們辛苦了,感恩!何莉華則回覆:在家好好休息,你還沒徹底好呢,不要出門,心意我們領了!

春節期間,通州區發熱觀察病房共收治觀察病人5人。防護服、防護鏡、口罩,每天把自己包的嚴嚴實實,既是對自己負責,更是對病人負責。雖然一個班下來內衣溼了又幹、幹 了又溼,但所有的病人都排除了“新冠肺炎”,何莉華她們特別欣慰。1月31日,通州區疫情防控指揮部決定將通州七院作為“新冠肺炎”收治定點醫院,何莉華和她的同事們再次奔赴劉橋,投入定點醫院的改建工作中。(記者 錢珊姍 潘鼕鼕 通訊員 陸雲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