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你的表揚過火了嗎?

老師,你的表揚過火了嗎?


課堂是教師的主陣地,與學生形成良性、多元的互動,是教師在課堂中最享受的事情。但進入高年級,課堂的氛圍就開始趨向沉悶,學生個性化發言幾乎絕跡,創造性思維的火花也在課堂中泯滅了。

正當我一籌莫展之際,一位學生通過日記向我訴說了他在語文課上的心理感受:“老師,你在語文課上對同學的評價那麼高,使得其他同學失去了信心,都在懷疑自己的答案。”

讀罷愕然,難道我的評價過了火?平日裡評價的畫面一幅幅的展現在我的眼前:

“你的發言最棒”“你的發言極具文采,可以與文章媲美”

“你提的問題太有思考價值了,簡直無與倫比”……

是啊,當我靜下心來,才漸漸意識到:評價的魅力是無窮的,但不講究方法的亂評價則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

老師,你的表揚過火了嗎?


我的評價實事求是嗎?——

[典型句式]:“太棒了這麼短的時間就讀這麼好。”“你的見解太有新意了,真了不起”“你真聰明,一下子就明白了。”

[反思]: 賞識教育現在越來越受到老師的青睞,只要學生完成了教師指定的任務,不管什麼情況,都大表讚賞之詞。

教師不從學生的表現實際出發,缺少應有的理性分析。這種形式的評價只是為了迎合新課程改革的理念,一味地拔高對學生的評價力度。實際上,從學生回答內容的思維含量上分析,客觀上是存在差別的。

有的是大眾化的回答,大家都能想到,而有的則比較有創造性,有獨特的見解。教師如果不加分析,胡亂評價,這是否公平?賞識也應該有度,千萬不可濫用。對學生順利得到的結論立刻就大加讚賞,這樣的評價失去了應有的意義與價值。

另外,作為被評價者,聽慣了教師這千篇一律的拔高式評價,本來強烈的心理期待勢必產生疲軟現象。久面久之,他們則很少在乎老師的評價,甚至會在教師盲目的評價中迷失自我。

因此,我們的評價要做到實事求是,認真傾聽學生的發言,及時準確地作出評價。確實好,就不吝嗇表揚;有問題,教師千萬不能為了迎合某種理論而忽視了我們的教學實際違心地去表揚。該指出的堅定不移地指出來,讓學生知不足;該回避的巧妙委婉地迴避,別讓學生被表揚得一團霧水,藏在教師製造的糖衣炮彈中沾沾自喜。

老師,你的表揚過火了嗎?


我的評價情真意切嗎?——

[典型句式]:“太好了”“好極了”“真聰明”“有感情”“說得不錯”

[反思]:這種評價,教師完全是在走形式,並不是自身情感的瀉意流露。常掛在嘴邊的評價語已成為了教師的口頭禪,只要不經意就下意識地脫口而出。

而學生則對這樣的評價習以為常,常以麻木之態對之。如何改變這種狀態——將激情注入教師的評價之中。有研究表明:人面部表情傳遞信息的功能遠遠大於言語本身。

所以,我們教師在實施評價時,要注重語調、表情和言語的相互配合,讓學生通過這些細節從心裡感受到教師的評價是誠心誠意的,而並不是在走形式。

只有這樣,通過自身的情緒來鼓勵學生,才能激發他的積極性,讓他們真正從心靈深處體會到成功的快樂。

老師,你的表揚過火了嗎?


我的評價點明緣由了嗎?——

[典型句式]:“你的回答真精彩”“讀出了喜悅感情”“說得多好啊”

[反思]:這種評價教師只從形式入手,沒有點明實質。評價也只是不疼不癢,精彩在哪兒,好在何處,怎麼就讀出了喜悅之情。被評價者聽了如同在雲霧之中一般,一次不經意的表現卻得到了老師如此高的評價,但為何能如此卻說不清,道不明。

不少教師還引導其他的同學一起參與評價,“棒棒,你真棒”式的語言充斥著整個課堂,學生就像被趕著上架的鴨子,失去了自主的權利,更不用談什麼人性的彰顯,個性的張揚了。這種奉命式的評價,使 “決策權”牢牢掌握在教師一個人的手中,無形之中扼殺了學生明辨是非、自由發表自我見解的能力。

所以我們教師在評價之前要認真傾聽每個學生的發言,抓住其中的亮點,多使用“不但……而且”的句式,點明其發言的價值所在,讓好的學生知其所以然;讓差的學生學有榜樣,趕有目標。

老師,你的表揚過火了嗎?


我的評價關注群體了嗎?——

[典型句式]:“你談得最棒”“你的發言簡直無與倫比”

[反思]:這類評價以“最”字當頭。進行評價時,心中所想到的只有被評價的一個學生,而無視其他同學的存在,缺乏關注群體、統領全局的意識與技巧。

比如我在教學一篇課文讓學生質疑問難時,學生提出一個很有價值的問題。 我驚喜之餘,讚揚之語立馬送出:“你提的問題很有價值,簡直無與倫比。”隨著我的評價驚喜立馬停止,舉手的學生少了許多。今天看來問題就出在教師的評價上。

正如那位同學在日記中所言:教師拼了命的評價,其他同學還有信心嗎?學生本來高漲的積極性都在教師“封殺式”的評價中偃旗息鼓了。

其實,如果教師在評價中少一點絕對,多一點相對;少一點限制,多一點引領;少一點嚴密,多一點空間。那學生則能從你留下的縫隙中求得生存,求得發展。比如上述案例,教師只要稍作改動,尷尬的局面就會迎刃而解:“你提的問題很有思考價值。你是從這個角度提的,我們還可以嘗試從別的角度來提問,試試看。”這樣一來,既肯定了發言的同學,同時激發了其餘同學的積極性,留給更多同學展示的空間。

老師,你的表揚過火了嗎?


我的評價主體多元了嗎?——

[典型句式]:“我認為”“我覺得”“我很欣賞”

[反思]:這種形式的評價教師無視學生的自主權利和生命存在,不管什麼情況,教師始終是評價的掌控者。即使偶爾放手,也是換湯不換藥:學生還是傀儡,教師則還是垂簾聽政的幕後操控者。

要改變這種局面,教師必須樹立這樣的意識:還給學生自主權,激活學生的生命意識,多開展生生互評,學生自我評價。在放手讓學生自主評價時,教師還不能忽視自身主導地位的作用,要及時對學生的評價進行引導、點撥,使學生從不會評到會評、善評。從而使整個的評價體系由教師的“一言堂”發展成為師生的“眾議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