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論》商品貨幣篇中精彩論述

1.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手段同時產生;

2.隨著商品交換日益突破地方的限制,從而商品價值日益發展成為一般人類勞動的化身,貨幣形式也就日益轉到那些天然適於執行一般等價物這種社會職能的商品身上,即轉到貴金屬身上;

3.“金銀天然不是貨幣,但貨幣天然是金銀”,這句話已為金銀的自然屬性適於擔任貨幣的職能而得到證明。但至此我們只知道貨幣的一種職能:它是商品價值的表現形式,或者是商品價值量藉以取得社會表現的材料。一種物質只有分成的每一份都是均質的,才能成為價值的適當的表現形式,或抽象的因而等同的人類勞動的化身。另一方面,因為價值量的差別純粹是量的差別,所以貨幣商品必須只能有純粹量的差別,就是說,必須能夠隨意分割,又能夠隨意把他的各部分合並起來。金和銀就天然具有這種屬性;

4.貨幣商品的使用價值二重化了。它作為商品具有特殊的使用價值,如金可以鑲牙,可以用作奢侈品的原料等等,此外,它又取得一種由它的獨特的社會職能產生的形式上的使用價值。

5.因為其他一切商品只是貨幣的特殊等價物,而貨幣是它們的一般等價物,所以它們是作為特殊商品來同作為一般商品的貨幣發生關係。

《資本論》商品貨幣篇中精彩論述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