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大慶、勝利、遼河等很多大油田,為什麼還要大量進口石油?

一德格天1


作為中石化系統的一名油田人,我長期在油田基層工作,對油田與地方的基層狀況還是有比較深的瞭解。在這裡感覺有必要也有義務向頭條的朋友介紹簡單一下。

石油作為戰略物資,在國際國內的能源結構中都佔據重要地位。這個在可預見的未來幾十年內是不可動搖的。

建國後早期陸續開發的陸上油田大多集中在東部:大慶、勝利、遼河、華北、中原、江漢、河南,等等。經過幾十年的高速開採,實際上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東部油田已經進入開發後期,面臨產量急劇遞減、儲量將近枯竭、後備儲量接替不上、持續發展後勁不足等嚴重困難。而由於當年體制造成的特有的會戰模式,部分油田還面臨人員大量富餘、連續虧損、企業生存困難等困境。處境有點類似當年原煤採光後的東北煤礦。

之後國家調整了油氣戰略部署,九十年代後大規模向西部、海上、海外拓展石油勘探開發等業務,並開始大幅度提升原油進口。歷經二十多年的艱苦奮鬥,中國的石油人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不僅在塔里木盆地、鄂爾多斯盆地取得重大突破,目前已將兩地建成囯內重要的油氣基地。而且在非洲、中東、中亞等海外拓展並牢牢佔據了廣闊市場。

這其間,中國的石油人付出了艱苦巨大的努力、克服了種種難以想象的困難,行業外的人是難以想象的。外部工作環境的艱苦遠超國內,他們離家千里萬里之外,長年累月與家人分別,他們及他們背後的千萬個家庭做出了巨大的犧牲。

不知說明白了沒有。


琅琊葉南薰


原因很多,採油量不足,採油成本大,戰略資源儲備,還有原油作為國際大宗能源商品,利用人民幣支付能夠提高人民幣在國際金融市場的地位,目前很多國家都想打破美元作為國際貨幣的地位,中國目前勢頭正強👍。


都什麼DX


大慶年產4000萬噸,勝利不到3000萬噸,遼河油田可能是2000萬噸,合計不到1億噸。

加上別的油田,每年中國石油產量約1.5億噸。但是中國每年消耗的原油是6億噸。不進口怎麼辦?!


象眼觀天下


進口石油是為了給後代省著點兒,你把石油都用光了,我們的後代咋辦呢?😄🌹🌹🌹🌹🌹🌹😄😄😊😍😍😭😭👍😂😍😂😂😭😂👍😭😂😏😍😂😱💣😍😂😭


金良222527417


勸你提這個問題之前先看看書,稍微學點知識,若做到這一點,你就不會提出這個問題了,恕我直言


唐宋元明清3564


國家太大,人太多!別說石油啥都得進口。玉米大豆老豬……等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