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hrödinger上市,蓋茨、谷歌均為股東:用AI提高藥廠研發效率

據IPO早知道消息,生命科學和材料研究軟件平臺Schrödinger今日晚間於納斯達克掛牌上市。此次IPO計劃發行1000萬股,籌資2億美元,發行價為17美元。


來源 | 本文由IPO早知道整理撰寫,文中觀點僅供參考

Schrödinger上市,蓋茨、谷歌均為股東:用AI提高藥廠研發效率

Schrödinger成立於1990年,公司利用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技術平臺輔助製藥公司進行藥物設計,幫助製藥公司快速研製創新藥物,在美國、歐洲、日本和印度均有運營部門。

Schrödinger(SDGR.US)的股東陣容頗為豪華。

2019年5月,Schrödinger獲得1.1億美元F輪上市前融資,由蓋茨基金會(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領投,Invus、Google Ventures跟投。

2019年1月,Schrödinger完成了8500萬美元E輪融資,投資方包括蓋茨基金會、藥明康德風投基金、啟明創投、Google Ventures、Baron Capital等。


更快速、更精確的研發平臺


傳統的藥物發現和開發工作變得越來越複雜、漫長、資本密集,而且容易出現高失敗率。傳統的藥物發現依賴於許多輪昂貴而耗時的人工分子設計、化學合成和實驗測試。在藥物發現過程中,時間長、成本高、失敗率高的一個主要原因是,在化學合成之前預測分子的特性是非常複雜的,傳統的方法並不奏效。


Schrödinger的產品擁有機器學習的速度和物理分子模擬的準確性,因此吸引了大型生物藥研發企業夥伴。

2018年,全球營收排名前20位的製藥公司都採納了Schrödinger的解決方案,合同收入佔Schrödinger2018年營收的33%。Schrödinger採取生物製藥企業合作和全資的方式,推進藥物研發項目。Schrödinger與10多家不同的生物製藥公司合作開展了25個以上的藥物研發項目,其中包括其聯合創辦的一些公司。

Schrödinger上市,蓋茨、谷歌均為股東:用AI提高藥廠研發效率

Schrödinger軟件平臺的業務協同

作為一家技術服務商,Schrödinger的軟件被世界各地的生物製藥和工業公司、學術機構和政府實驗室使用。而公司進入生物製藥領域始於公司與合作伙伴聯合創立Nimbus Therapeutics和Morphic Holding兩家美國生物藥企。Nimbus曾以12億美元交易價向吉列德(GILD)出售了其ACC抑制劑,該抑制劑可作用於吉列德正在研發的NASH(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藥物靶點。Schrödinger目前仍是Nimbus和Morphic的股東。

2017年Schrödinger與日本武田(製藥巨頭)展開了在腫瘤、神經變性、精神分裂等領域的研究合作;2018年,公司與藥明康德在紐約合資(各50%股權)成立Faxian Therapeutics,公司利用藥明康德的先導化合物優化服務,結合自身精準的分子軟件平臺加速藥物研發。


全資項目將擴大研發力度


Schrödinger有自己的醫藥研發團隊,自2018年年中以來,Schrödinger已經啟動了5個全資項目,其研發管線主要包括:

SDGR1:可抑制實性腫瘤癌細胞DNA複製的CDC7抑制劑;

SDGR2:加速實性腫瘤細胞DNA破壞和凋亡的WEE1抑制劑;

SDGR3:MALT1抑制劑,可抑制非霍奇金淋巴瘤或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患者中對BTK藥物不耐藥或復發的患者體內NF-kB複合物致癌基因的激活過程;

SDGR4: 可治療腎細胞癌的HIF-2 alpha抑制劑;

SDGR5: SOS1/KRAS抑制劑,以及其他類型的KRAS抑制劑。

Schrödinger上市,蓋茨、谷歌均為股東:用AI提高藥廠研發效率

由於藥物分子和材料的物理特性是相同的,Schrödinger在E輪融資時表示要推進在工業領域的應用,目前,其已將計算平臺擴展到材料科學在航空航天、能源、半導體和電子顯示器等領域的應用。

招股書顯示,截至2019年前三季度,Schrödinger軟件服務收入和自主藥物研發收入佔比分別為82.4%和17.6%。未來Schrödinger還將最大限度地擴展商業機會,包括計劃在2021年上半年開始啟動新藥臨床試驗申請(IND)。儘管合作項目是其業務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其更追求擁有全資項目,並在這些項目的基礎上進行戰略評估,自己進入臨床開發或授權項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