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第一枝親戚:林文奎的家系‖一爺之孫


林家第一枝親戚:林文奎的家系‖一爺之孫

前情回顧


老大文奎和老二文祿的行當已經成為歷史——北京再也沒有棚匠這個職業了。當年,人們辦紅白喜事,全都講究搭棚子,大概是因為住房都不寬敞,辦喜喪事又是辦得越大越排場,越有面子,是顯示家庭社會地位的大事,疏忽不得,於是棚匠這個行當就應運而生。據說這哥倆都有副好嗓子。起棚子時喊號子招呼大夥幹活,嗓子好是很重要的。這一嗓子“上高嘞——”老遠老遠都能聽得見。

文奎娶的是一位丁氏姑娘,這位丁家姑娘有一位名聲顯赫的兄弟叫丁永立,乃是京劇武生戲的宗師,專教武打戲,是演猴戲的李萬春、李少春的祖師爺。這位兄弟有錢有勢,見老姐生活拮据,常常在去天橋聽戲的路上拐個彎來看看老姐。見到姐姐,放下點錢,一聲不吭,轉身就走,連口水也不喝,一副不願搭擱窮親戚的樣子。

林丁氏一生生育過三個孩子,心寬體胖,成天樂呵呵的。等到她老了,就變成一個胖老太太。一到夏天,她就愛光膀子。好幾位小輩都記得她這種做派,說她的乳房像一對鞋底子,熱了往肩膀上一搭,那樣子十分壯觀。寶森說:女人哪,作姑娘時是“金的”,作媳婦時是“銀的”,生了小孩以後就是“狗的”了。我們至今在河北農村還能見到老女人夏天光膀子不避外人的習俗。

文奎和丁氏所生的兒子寶清按血統講雖是林家的長子長孫,但他在叔伯兄弟的“大排行”中卻是老二,因為他比叔叔文祿的兒子寶良出生較晚。寶清還有兩個妹妹——大虎和二虎,她們倆分別在29歲和19歲上死去,姐姐死於生育,妹妹死於肺病,俗稱“女兒癆”,還沒出嫁就死去了。這個家庭裡有好幾位死於肺病。這種傳染病過去沒有特效藥,十人得病九人得死,成為奪去人們生命的一個主要原因。生育時的孕婦死亡在當代中國也快要成為歷史了,但在本世紀初年,這種死法不僅在廣大農村極為常見,就是在北京這樣的大城市,也不是什麼罕見的事情。

林寶清性情淳樸憨厚,但又十分要強,這種性情與他後來的慘死不無關係。

年輕時他沒有事情做,叔伯兄弟寶良想幫幫他,就給了他一點本錢,讓他開了個小酒鋪。可是他手腳笨,又不太會說話。一天,一位老太太來打酒,他拿起酒舀子給老太太舀酒。舀的時候應該直上直下,才能舀滿。可他一舀是歪的,便氣得罵了自己一聲“操蛋”,又重新舀,舀起來又是歪的,他又罵一聲“操蛋!”這樣“操蛋、操蛋”了好幾次,就是舀不好,老太太實在看不下去了,說:“小夥子,你就這麼做生意呀!好在我是個老太太,要是那些大姑娘小媳婦的來打酒,你也這麼操蛋操蛋的,行嗎?”寶清把他遇到的困境告訴了大哥寶良,寶良哈哈大笑,讓他不要再做酒鋪了,介紹他去同仁堂當了夥計.

由於寶良在同仁堂是老闆的紅人,寶清人又老實可靠,就把碾珍珠的重要差事交給了他。這個活計不能交給不可靠的人來做。有人說,如果寶清碾珍珠的時候偷偷抓上一把藏起來,他早就發財了,可是寶清老實,他可不幹這種事。他還負責監督“等子”(天平),稱配藥所需的金子和珍珠時,寶清負責監督分量的準確與否。他從來沒有利用職務之便往家裡撈過好處。

沾了寶良的光,寶清在同仁堂地位不低。同仁堂的職工餐廳分三六九等,老闆吃的是頭席,有雞鴨魚肉;拉抽屜配藥的吃二席,沒有雞鴨,只有燉肉;打雜的吃三席,沒有肉。在哪個席吃飯是每個人地位的標誌。寶清乾的是二席的活計,吃的卻是頭席的飯。每月的初二和十六,同仁堂裡都要擺酒席,他上的也是頭桌酒席。每天一到飯時,夥計會大聲唱道:“林寶清,頭——席——”這對於自尊心極強的寶清來說是很重要的。

寶清娶了一位旗人姑娘何氏,據說以前是禁止滿漢通婚的,直到西太后的時代才開了禁。本世紀初年,能娶到旗人姑娘的也不一定是富貴人家,因為清朝被推翻之後,旗人的錢糧就沒有了,貴族身份也隨之喪失。八旗子弟全都敗了家,因為他們不但不會掙錢,還特別會花錢,個個過慣了公子哥的生活,女孩子要是嫁了他們,就得跟著他們受罪。因此,許多旗人姑娘找到個能養家餬口的漢人,也就嫁了。

這位旗人媳婦為寶清一連生了四個兒子:聯啟、聯富、聯強和小兒子聯孝。孩子多,負擔重,偏偏這時大哥寶良的庇護人死去,大哥丟了同仁堂的差事,寶清家的生活也開始走下坡路,每況愈下。小兒子病餓交加,瘦得只剩一個大腦袋,小胳膊細得像麻稈樣。何氏捏著一大疊當票向親戚們求告,誰要是能幫助點錢,就把兒子給他。可是親戚們也都不寬裕,誰也拿不出錢來接濟他家。最後,夫妻倆不得不找了一戶家境殷實的小販人家,忍痛把小兒子賣給了人家。

小兒子被賣掉之後,寶清飽受摧殘的精神徹底垮掉了,據說他發了精神病,每天都得由妻子護送到工作的地點去。有一天他發了病,突然跳進了院裡那眼兩丈多深的深井,被守夜的人救起之後,就此臥床不起,一蹶不振。他在39歲的壯年辭世,死後人們發現,炕蓆竟然少了一大截,原來是在他病餓交加神志不清時吃下去的。他死後家裡沒錢給他下葬,兒子們穿著孝服到處去磕頭化緣,親戚們給湊齊了棺材錢才算把他下了葬。

丈夫死後,何氏靠給人當保姆養活三個兒子,還要伺候婆婆,日子過得十分艱難。大兒子聯啟小小年紀就去學徒,老二和老三到處去打點小工幫助家用。到這時,這個家庭已經淪落成了典型的城市貧民家庭。

未完待續 敬請關注

林家第一枝親戚:林文奎的家系‖一爺之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