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如何塑造你的人生

人生真奇妙。你遇見誰,在什麼時間段,真的是有股神奇的力量在左右,這種緣分順其自然就來。

拿我與《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和《與運氣競爭》這兩本書的偶遇來講,我遇到這兩本書是因為前幾天刷圈聽說這兩本書的作者,也寫過《創新者的窘境》的哈佛大學教授克里斯坦森去世了。

我之前為了瞭解創新的方法論,還買過《創新者的窘境》、《敏捷創新》等書,但是對教授並不瞭解。通過他去世的消息,我覓到了《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和《與運氣競爭》這兩本書。

知道的有點晚了,可能也許正逢其時。

我花了兩天時間讀完了這兩本書,有些許啟發,拿來分享。

因為作者是站在人生下半場尾聲的視角來看他的人生,所以他用的是衡量(measure)。不過,我認為從我的視角和我的受眾視角來看,用塑造更貼合實際。

對於絕大多數來說,人生要處理的關係有工作關係,配偶和家人的關係。人生中的工作關係很重要,工作首先是安心立命的工具。沒有工作,就沒有面包和牛奶。大家都不工作,社會就只能烏托邦。

你要如何塑造你的人生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什麼是滿意的工作?

如果用《心流》作者米哈爾來定義,滿意的工作就是給人一種心流體驗的工作。心流的典型特徵是:做工作的時候會忘記自己,忘記時間的流逝,有很強的愉悅感。也可以說先有了流,才有了成就,才有了幸福。

好的工作可以給人帶來成就感。成就感對於我這種人來說,尤其重要。如果在工作上找不到成就感,整個人很難有力量。

而在克里斯坦森教授的評價裡,對滿意的工作的定義更加務實。他對滿意的工作定義由弗雷德裡克.赫茨伯格的動因論做支撐。

動因論包括兩種不同的因素:基礎因素和動力因素。基礎因素包括地位、薪水、安全保障、工作條件、公司政策等,一些基礎因素不能達到我們的預期,會讓我們不滿。如果工作的基礎因素得到了改善,你不會立刻愛上這份工作,最多是不再討厭它;

真正讓我們非常滿意並愛上工作的因素是動力因素。動力因素包括有挑戰性、獲得認可、責任感和個人成長。因為工作本身的因素讓你感覺對工作有意義的貢獻。動力因素更多跟自己的內心和工作的內在狀況有關。

赫茨伯格的理論指出,如果動力因素起作用,一個人即使賺不到大把的錢,人也會變得積極起來。

所以要找到真正的職業幸福,就是找到有意義的工作機會,從中學到新知識,獲得成功和成就,承擔越來越多的責任。

克里斯坦森教授提醒:

超過一定的臨界點,改善基礎因素,如錢、地位、薪水、工作條件都只是幸福的副產品,而不是產生工作倖福的原因。

不過對於我們大多數來說,很容易把重點放在努力獲得職業成功的有形陷阱裡,一味追逐加薪和名利。

而動力理論的建議是:問自己不同類型的問題,而不是總問自己過去問過的問題。

這份工作對我有意義嗎?這份工作將會給我帶來發展機會嗎?我還能繼續學習新東西嗎?我將會被賦予更多責任嗎?

這個問法很實用。不管是在現有崗位上還是在未來的跳槽機會的甄選上,都很需要。當然,如何印證和得出肯定的答案,可能依賴上級和新僱主的評估和承諾。那麼如何印證這些承諾的真假,也有一套理論來支持--假設理論。

話雖這麼說,但現實生活中,還是比較難找到。不然就不會說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的說法了。

那怎麼辦?

你要如何塑造你的人生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制定人生戰略

戰略就是你想實現怎樣的目標,以及如何來實現這個目標。人生若無目標,猶如航海沒有方向。最終的結果不得而知。

但其實制定戰略還是很難的。戰略不是對一些聯繫不緊密的事情進行分析,而是一個情況多樣、難以控制的連續過程。因為周密戰略和新出現的偶然機遇會為爭奪資源而有矛盾。

畢竟資源有限。

平衡好周密戰略與意外機會,並在這個過程中做好管理。

什麼戰略可以作為周密戰略?

比如一種事業出路,既能提供先決條件的基礎因素,又能提供動力因素。

你當前所從事的行業崗位可以作為你的周密戰略嗎?

我的一個小妹妹,現在紐約一所大學讀博士,她明年畢業,現在有些迷茫。未來想去高校當教授,但是又想如果有企業實習機會怎麼辦?如果找不到心儀的高校怎麼辦?

我給她的建議就是參考下克里斯坦森教授的經歷,或許有啟發。

克教授的周密戰略是起初想到華爾街日報做編輯,但是沒有找到機會,而是拿到一家諮詢公司的實習機會。在他快畢業的時候,他有個意外機會。諮詢公司的人告訴他,如果他畢業留下,就可以支付他的學費。他當時很缺錢,就留下來了,一干就是5年。

5年後,他想去做編輯,結果有朋友邀請他一起創辦公司。他為此很興奮,因為自己可以拿主意了。做了幾年公司,他被趕走了。他在考慮是否按照原來的周密戰略追逐夢想,還是嘗試走學者道路。結果,哈佛商學院教授給了他機會,讓他去讀博士,後來成為教授。

他開始從內心深處認識到,他有必要將這條新開拓的道路變成周密的戰略。

為了在這個領域成功,我意識到自己需要真正把重點放在這方面。

所有戰略都是周密戰略和意外機遇結合的產物。關鍵是要走出去,並行動起來。當你真正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就應該將應急戰略轉化成周密戰略。


你要如何塑造你的人生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匹配資源來執行戰略

資源有限。

你如何配置你的時間、精力和才華,最終決定了你的人生戰略。

如果不用心處理,個人資源配置過程就會根據大腦和內心的“默認標準”為你做出投資決策。但是資源的分配不是通過一次會議或是提前一週看日程安排來決定和配置,也是一個持續的動態過程。

配置資源,就是要決定哪個做為重點。

我對此有些許體會。

從大的方面來講,我的戰略排序是工作成績突出、和家庭孩子有親密關係、學習成長和個人娛樂以及社交。

所以我在時間、精力的投放上就是按照這個順序來進行配置。

我首先保證工作的時間和精力,這是安身立命之本,也是個人獲得最大成就的地方。在沒有孩子的時候,我基本上把投入孩子上的資源都投放到工作上。

其次就是每天1-2個小時的高質量陪伴孩子,創造親密關係。

但是如果沒有業餘的學習成長,我會不開心,所以每隔一年,我都會在業務給自己找事情做,比如考一些證書,比如回爐到商學院讀書。

資源有限的前提下,那隻能犧牲掉個人娛樂時間和社交時間。這一塊佔的時間極少。

這樣相對清晰的分配資源也給我帶來了相對滿意的回報,各個板塊差不多同步發展,副產品就是情緒上不糾結不焦慮,有問題就解決,沒問題就繼續前進。

克教授說,

如何一個戰略,都是從數百次日常決定中產生的,它是關於如何安排時間、精力和金錢的決定,是關於如何分配人、財、物的決定,都表明了你真正在乎的是什麼。如果不能最終有效實施,你的戰略只能是一個良好願望。

深表同意。

你有什麼感想嗎?歡迎私信我交流。

2/36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