莘縣:在脫貧攻堅路上的疫情防控阻擊者

新春佳節,忙了一年累了一年的人們,或與家人盡享閒暇時光,同品清茶一壺;或與親朋好友把酒言歡,共飲香酒一罈。但這一切的美好,都被突如其來的疫情打碎了。1月24日,面對形勢嚴峻的疫情,山東省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莘縣縣委書記王峰,縣委副書記、縣長高志國,把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科學籌劃抓部署、一線督導抓落實。大年初二,全縣幹群同步到位,上下同心,密鑼緊鼓,在莘縣這片紅色土地上,展開了一場聲勢浩大的生命保衛戰。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貧困戶、老黨員、扶貧幹部……一個個感人的故事躍然眼前,一張張淳樸的笑臉令人動容……

夜幕下的守護者

晚幕已至,夜色如濃稠的墨硯,深沉得化不開,兩個黑色的影子堅守在村口,為村民的幸福安康保駕護航。“在我們最困難的時候,是黨和政府施以援手,幫我們渡過難關,現在國家有難了,我們不能奔赴武漢為國家做貢獻,唯一能做的就是保護好自己,守護好家園。”莘縣古城鎮五里後村朱閆龍指著老人的背影告訴記者,“那是我的父親,執意要承擔站崗守班的任務,為村民的安全盡一份力,我來和他換班。”老人一瘸一拐,顫抖著蹣跚的步子,漸行漸遠……

據瞭解,朱閆龍的父親閆守用是莘縣古城鎮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不僅腿腳不好,還患有眼疾,系二級殘疾人。閆守用一家四口,兩個兒子均是在校大學生,妻子朱英民沒有固定職業,家庭經濟困難。該鎮扶貧辦瞭解情況後,介紹朱英民在五里後村附近食品加工廠工作,增加了家庭收入。同時,為了減輕家庭負擔,扶貧幹部幫助他落實了殘疾補貼,併為其兩個兒子申請了“雨露計劃”。大年初二,朱閆龍、朱閆騰沒有像別人家的孩子那樣,躺床上看電視或懶榻上曬太陽,消磨時光,而是謹遵父親的叮囑,每天都在村口為村民輪班值守,用真情築牢防控之牆,用行動詮釋感恩之心。

“我是黨員我先上,我是黨員我帶頭!疫情防控,絕不退縮!”字字鏗鏘,擲地有聲。該鎮五里後村退休老幹部朱伯海精神抖擻、目光堅毅,很難將他與76歲畫上等號。2003年,朱伯海是村裡的黨支部書記,當非典型肺炎疫潮來襲時,很多人猶如在睡夢中,全然不知“非典”病毒的危險性。唯有朱伯海意識到疫情的嚴重性,立即召集幹群竭盡全力切斷疫情傳染路徑。這樣的事情,一輩子遇上一次就已刻骨銘心,全國上下抗擊非典觸目驚心的畫面猶如發生在昨日,歷歷在目,誰曾想,“病毒”這個瀰漫著恐慌和災禍的詞彙如今又一次捲土重來。

“我都這把年紀了,還能為村裡做多少事?只要我能動,就要堅決扛起保護村民生命安全的責任和使命!”面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朱伯海決戰決勝的鬥志又被喚醒。大年初二,他與閆守用不謀而合,帶著朱閆龍、朱閆騰自發組成“老小組合——新冠病毒阻擊隊”,四人主動請纓,24小時義務輪班守住村口,嚴防進出車輛和人員,逐一登記,老小組合同心同德抗擊疫情,儼然成為五里後村村口的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戰“疫”中的逆行者

疫情還在繼續,全國各地守護生命的勇敢“逆行者”令我們欽佩,疫情一線醫護人員的非凡付出讓我們淚目,每天不斷更新的疫情數據令我們揪心……不同的人做著不同的事,不畏恐懼,逆風而行,只為同一個目標: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扶貧幹部初心不改,聞令而動,從脫貧攻堅戰場轉移到疫情阻擊戰場,發揮著黨員幹部先鋒帶頭作用,堅決打贏這場硬仗。“貧困戶多為年老體弱、鰥寡孤獨、智障殘疾等弱勢群體,這部分人免疫力較低,防範意識也較差,因此我們更應該做好這部分人的疫情防控工作,緊缺物資也優先考慮他們。”莘縣大王寨鎮分管扶貧領導石豔會如是說。巾幗不讓鬚眉,城域小區門口、鎮(街)村莊關口,隨處可見像石豔會這樣盡職守責、堅守崗位的女扶貧幹部,她們防護好自己的小家,也保護著大家,每天叮囑大家居家自過,每天為群眾消毒、送口罩、送蔬菜……隨叫隨到,從不間斷。

大事看擔當,危難顯本色。他頭戴橙色鴨嘴帽,身背綠色噴霧器,帶著口罩,走一路,噴一路,村民們誇他消毒的樣子真好看。“這消毒的活和扶貧工作一樣,得細,不能漏一戶一人,任何角落都得噴灑。”莘縣王莊集鎮柴樓村村支部書記柴福藏笑呵呵的說。儘管看不到全臉,通過眼睛也能感受到他受民愛戴的幸福。為了讓村內外更好的消毒,他把家裡的汽油機噴霧器和小型電動噴霧器都拿出來,為全村免費服務,每天早晚兩次消毒。大型噴霧器主要噴灑大街,通過邊開三輪車邊噴灑就能完成。噴完大街,他再用小噴霧器噴衚衕,既費力氣也耗時,徒步把全村衚衕都噴完一遍下來需要5桶水,約需兩個小時,兩遍得4個小時。從大年初二開始堅持到現在,連續作業,柴福藏腿開始痠疼,人也整整瘦了一圈,雙手因為不斷接觸消毒液都腐蝕成了黃色,脫了一層皮,就連兩個膀子也被噴霧器帶子勒出了一道道血印子。儘管如此,一刻也放心不下村裡的困難群眾,總會習慣性詢問困難群眾的需求。村裡人心疼他,要和他換班,這種苦活累活他寧願自己扛著,總能找到婉拒的理由。和千萬基層幹部一樣,他們的抱負並不宏大,志向也不輝煌,身處基層一線,只想幹好手裡的工作,為的不過是四個字:群眾滿意。

心繫疫情的暖心人

防控疫情仍處在攻堅階段,疫情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一箱箱緊缺的物資,一筆筆沉甸甸的善款,代表著一顆顆滾燙的心。莘縣百噸“愛心蔬菜”隨時待命發往疫區,各大企業捐款捐物……

疫情無情人有情,疫情形勢嚴峻,“愛心蔬菜”隨時待命。“我的大棚可產芸豆近3萬斤,拿出2.3萬斤供給菏澤、聊城市場,其餘7千斤可全部用於儲備集結,等待支援武漢。”在莘縣十八里鋪鎮的蔬菜大棚裡,村民沈傳為告訴記者。據瞭解,按每天5到8萬斤產量計算,全鎮每週提供40萬斤以上的優質有機蔬菜不成問題。這些愛心蔬菜,可隨時按指令發往武漢。

有春風的地方就有暖陽,一袋又一袋的新鮮豆芽被悄悄送到村民門口,靜靜等待新的主人帶回家。“現在政府防控病毒這麼忙還想著我們貧困戶,我們什麼也做不了,我們老實呆家裡不給政府添麻煩。”莘縣妹冢鎮西碾營村貧困戶李增鬥提著受贈的新鮮豆芽感恩的說。瞭解到疫情期間村民買菜不方便,莘縣金豆子集團愛心企業為妹冢鎮捐贈了7000餘斤豆芽,企業負責人希望把新鮮的豆芽按村發放給村民,特別囑咐要重點關心生活最不方便的貧困戶。

暖心不停步,疫情當前,滴水是愛。“作為村裡的人,能多出一份力量就多出一份力量”,莘縣駐京流動黨員黨委委員、北京金泊大道舊機動車經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法振靦腆的告訴記者。他是莘縣大張家鎮李莊村人,曾為村內因病致貧家庭捐贈2萬元,為村裡捐款25萬元換燈、修路、重建學校,在脫貧攻堅路上,他一直是村裡強大的支持者。如今疫情席捲,他義不容辭,向政府捐贈5萬元用於疫情防控工作,用行動阻擊疫情渠道,以奉獻為大愛撐腰。

2020年,終究是一個讓人記憶深刻的年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要康復出院,貧困群眾要脫貧奔小康。時下,雖說疫情在前,但莘縣上下防返貧、促脫貧的初心和決心不會改變。疫情防控期間,省市督導組到莘縣一線瞭解疫情防控工作,檢查生活物資、醫療物質等供給情況;縣扶貧工作人員、第一書記、幫扶責任人通過電話、微信等形式及時掌握建檔立卡貧困群眾疫情情況、生活必需品儲備情況,凝心聚力,堅持不懈抓好疫情防控工作,抓好脫貧攻堅工作,確保如期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

北風凜冽,春寒料峭,沒有一個冬天不會過去,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到。黨旗飄,戰鼓擂,眾志成城抗疫情,同舟共濟渡難關。因為有你們,防控工作更有力量,因為有你們,脫貧攻堅更加有底氣,致敬在脫貧攻堅路上的疫情防控阻擊者!

莘縣扶貧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