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戰“疫”日誌

楊羅先

(一)

這個春節,有些特別。

武漢封城,上海迪士尼關閉,北京所有的廟會取消,賀歲電影全部下架,全國31個省區市均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

寧鄉,正月初一的文聯,9點不到,文藝家們便自覺轉換到了上班模式。

(二)

元月26日,寧鄉報告首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病例。

寧鄉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治指揮部,以最快的速度,一連下達七道最嚴調度令。

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文藝戰“疫”,共渡時艱。流淌的溈江,不再靜謐。

(三)

市公安局,迅速成立一線臨時黨支部;沙田鎮,率先組建黨員先鋒車隊。紅色集結號,第一時間在楚溈大地強勁吹響。

市委書記、市長,坐鎮前移的指揮部;市委宣傳部長,正月初一就走進市融媒體中心。大街小巷,普通農舍,是隔空的噓寒問暖,是真心的叮嚀與祝福。

瘋狂的毒魔,無疑給寧鄉踩了一腳急剎車。我們停下疾馳的腳步,開始用文化拷問我們的靈魂。

(四)

隔離,隔不斷一衣帶水的關心與祝福;封城,封不住血濃於水的深情與牽掛。

在壩塘鎮,美女書記的溫情“家書”,為在寧鄉的武漢兄弟姐妹送去了及時的溫暖;在八一山招待所,被留在寧鄉的遠方客人,就像住進了自己的家。

溈水,洞庭,長江。這些詩的意象,激發了廣大文藝工作者空前的創作熱情,他們用各種文藝形式,為武漢加油!

(五)

年飯取消了,婚期推遲了。親情,定格那些執手相看的淚眼;鏡頭,記下那些期盼凱旋的叮嚀。

黨旗是火把,黨徽是火苗。在抗疫一線,更多的勇士,亮出了自己共產黨員的身份。

這個春節,在全球關注的風口浪尖,讓我們記住了天空與大地的狂野,也讓我們記住了戰地高高飄揚的黨旗。

(六)

我不寫病毒,不寫口罩,不寫隔離,不寫防護服,不寫護目鏡,不寫請戰書。

如果我的筆可以雕刻時光,我要攜手世界衛生組織,把鍾南山的名字鑲嵌在歷史的天空。

廣州,武漢,北京。從抗擊非典到全民戰“疫”,我們應該讓神聖作主,推舉我們心中當之無愧的最美奮鬥者!

(七)

風,一陣刮過一陣;雲,一朵飄過一朵。這個正月的情緒,就這樣多愁善感而又不可捉摸。

宅居的老百姓,在客廳裡度步,像生活在一個比喻句裡。副詞,遊走在臥室、廚房、陽臺;名詞,憧憬著未來,讓那些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能夠有所依附。

毒魔無形,冷風瑟瑟。閃爍的幽藍,輸出的總是真真切切的病例。我們,只能訝然於滿目的寂靜與山河的無言。

(八)

也許,這是中國歷史上,人們集體享受的最憂傷的一個春節,最冷靜的一個假期。

在不得不採取的疫時管理中,我不知道,有多少顆心在彷徨,在哭泣。是災難,激活了我們也許早已淡忘了的潛能與勇氣。

醫者在聚集,物資在聚集,智慧在聚集。向著武漢,向著湖北,向著人心。

(九)

辦公室還是不能開空調。

我坐在冰冷的電腦前,一次次幻想著春天的模樣,火紅的玫瑰如同時光帶走淚水,像久別的戀人,一起捧著春風吹落的雨滴。

打開湖南日報《全民抗疫,各盡其責》的專欄評論,已經擁有數以百萬計的瀏覽量。它在無聲地告訴我們,再長的夜,也會看到黎明的曙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