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會考知識點詳細總結


高中生物會考知識點詳細總結

高中生物知識點總結

必修一《分子與細胞》

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個體→種群→群落→生態系統→生物圈

顯微鏡的使用:先低後高,不動粗焦(調到高倍鏡後再不能轉動粗準焦螺旋)

真核細胞與原核細胞的根本區別:有無核膜包被的細胞核

細菌、藍藻的結構模式圖(略)

大量元素:C、H、O、N、P、S、Ka、Ca、Mg等。 微量元素:Fe、Mn、Zn、Cu、B、Mo等。

基本元素:C、H、O、N。 最基本元素:C

水在細胞中以兩種形態存在:自由水(約95.5%)和結合水(約4.5%),二者可以相互轉化。

水是生物體內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生命活動的直接能源物質為ATP、主要能源物質為葡萄糖、生物體最好的儲能物質是脂肪

糖類由C、H、O組成,包括單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脫氧核糖)、二糖(蔗糖、麥芽糖、乳糖)、多糖(澱粉、纖維素、糖原(動物))。

酶的特點:專一性、高效性。 激素作用的特點是:特異性、高效性

鑑定下列有機物的試劑及現象:

澱粉:碘液——變藍 還原性糖(如葡萄糖):斐林試劑(加熱)——磚紅色沉澱

蛋白質:雙縮脲試劑——紫色 脂肪:蘇丹Ⅲ染液——橘黃色;蘇丹Ⅳ染液——紅色

蛋白質基本組成單位:氨基酸。元素組成:C、H、O、N,大多數蛋白質還含有S

氨基酸結構通式:必須有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且連接在同一個C上

形成:氨基酸分子間通過脫水縮合形成肽鍵(—CO—NH—或—NH—CO—,不能省略"—")相連而成。

二肽:由2個氨基酸分子組成的肽鏈。三肽:由三個氨基酸組成。多肽: n≥3

公式:脫水縮合時脫去的水分子數=肽鍵數=氨基酸數-肽鏈數

蛋白質結構的多樣性的原因:氨基酸的種類、數目、排列順序不同

核酸:由C、H、O、N、P組成,包括DNA和RNA

DNA:脫氧核糖核酸,基本單位:脫氧核苷酸,鹼基類型:A-T,C-G,DNA可被甲基綠染成綠色

RNA:核糖核酸,基本單位:核糖核苷酸,鹼基類型:A-U,C-G,RNA可被吡羅紅染成紅色

細胞膜的化學成分是:脂質、蛋白質、多糖,其中基本骨架是磷脂雙分子層

細胞膜的結構特點:流動性。 功能特點:選擇透過性 結構模型:流動鑲嵌模型

原生質層的組成:細胞膜、液泡膜、兩膜之間的細胞質。相當於半透膜。 質壁分離與復原(詳見課本) 

物質出入細胞的方式有:

(1)被動運輸:①自由擴散:順濃度梯度,不需要載體,不需要能量,如O2、CO2、H2O、酒精、甘油

②協助擴散:順濃度梯度,需要載體,不需要能量,如葡萄糖進入紅細胞

(2)主動運輸:逆濃度梯度,需載體,需能量,如小腸絨毛上皮細胞吸收氨基酸和各種無機鹽離子

(3)胞吞作用、胞吐作用:需能量,不需要載體,如吞噬細胞吞噬抗原、胰島素的分泌等

核糖體:合成蛋白質的場所。 內質網:蛋白質加工、運輸,脂類合成。 溶酶體:消化車間

高爾基體:蛋白質的加工、分類和包裝 中心體:與有絲分裂有關(動物和低等植物)。

線粒體: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可被健那綠染成藍綠色。 葉綠體:光合作用的場所

細胞核是細胞的遺傳信息庫,是細胞遺傳和代謝的控制中心,不是代謝中心。

生物膜系統:由細胞膜、細胞器膜、核膜共同構成的結構體系。原核生物和病毒無生物膜系統。

染色質和染色體:是同種物質在細胞不同時期的兩種存在狀態,由DNA和蛋白質構成。

病毒:無細胞結構,遺傳物質為DNA或RNA, 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遺傳物質為DNA

酶的種類:蛋白質或RNA 。酶具有專一性,高效性。作用條件要溫和。

ATP:三磷酸腺苷,結構簡式:A-P~P~P,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團,~代表高能磷酸鍵

葉綠體層析在濾紙條上的名稱和顏色分佈自上而下(4條色帶):

胡蘿蔔素(橙黃色)、葉黃素(黃色)、葉綠素a(藍綠色)、葉綠素b(黃綠色)

SiO2:有助於研磨的充分。碳酸鈣: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壞。無水乙醇(或丙酮):有機溶劑,提取色素

光合作用的場所:葉綠體(真核生物)、細胞質(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光反應場所:葉綠體中的類囊體薄膜。

光合作用的光反應和暗反應的能量變化 光反應:光能—活躍化學能 暗反應:活躍化學能—穩定化學能

光合作用的反應式:CO2+H2O

高中生物會考知識點詳細總結

(CH2O)+ O2 其中, O2來自水的光解,具體過程見教材P103.


影響光合作用的因素:溫度、光照強度、CO2濃度等

有氧呼吸的場所:細胞質基質、線粒體(主要)。具體過程見教材P93,三個階段都產生能量,但第三階段能量是大量的(在線粒體內膜上)

無氧呼吸的場所:細胞質基質,只在第一階段釋放少量能量

無氧呼吸的2種反應式:C6H12O6→2C2H5OH+2CO2+能量(少) C6H12O6→2C3H6O3(乳酸)+能量(少)    

硝化細菌:化能合成作用,自養型生物

有絲分裂:(1)分裂間期: DNA的複製和有關蛋白質的合成。結果:DNA加倍;染色體數不變(一條染色體含有2條姐妹染色單體)。在細胞週期中所佔時間最長

(2)分裂期 前期:①出現染色體和紡錘體 ②核膜解體、核仁逐漸消失

中期:每條染色體的著絲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數染色體數目的最佳時期)

後期:著絲粒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開,分別向細胞兩極移動

末期:①染色體、紡錘體消失 ②核膜、核仁重現

區別:植物由細胞板形成細胞壁;動物細胞末期不形成細胞板,而是細胞膜向內凹陷,最後縊裂成兩個子細胞

觀察洋蔥根尖有絲分裂過程:解離(細胞會死亡)→漂洗(防止解離過度)→染色(龍膽紫溶液或醋酸洋紅液)→製片

細胞的分化:由同一種類型的細胞經細胞分裂後,逐漸在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上形成穩定性的差異的過程

細胞分化的原因:是基因選擇性表達的結果

植物細胞全能性:指植物體中單個已經分化的細胞在適宜的條件下,仍然能夠發育成完整植株的潛能。(已分化的動物體細胞的細胞核也具有全能性)

衰老細胞的特徵:水分減少、酶活性降低、呼吸速率減慢、色素積累、細胞膜通透性改變使運輸功能降低。

細胞凋亡:是一個主動的由基因決定的細胞程序化自行結束生命的過程,也稱為細胞編程性死亡

細胞壞死:細胞的非正常死亡

細胞癌變的特徵:無限增值;形態結構顯著變化;細胞表面糖蛋白減少,容易擴散轉移

必修二 《遺傳與進化》

1、減數分裂

減數第一次分裂:

間期:精原細胞(卵原細胞)進行染色體複製(包括DNA複製和蛋白質的合成)

前期:同源染色體兩兩配對(聯會),形成四分體,四分體中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常發生部分片段的交叉互換

中期:同源染色體成對排列在赤道板上(兩側)

後期:同源染色體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

末期:初級精母(卵母)細胞形成2個子細胞,即次級精母(卵母)細胞

減數第二次分裂(無同源染色體):

前期:染色體排列散亂。

中期:每條染色體的著絲粒都排列在細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後期:著絲點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開,成為兩條子染色體。並分別移向細胞兩極。

末期:每個次級精母(卵母)細胞形成2個子細胞。共產生4個

2.精子的形成場所:精巢(哺乳動物稱睪丸);卵細胞的形成場所:卵巢

3. 精子和卵細胞形成的區別:初級卵母細胞經減數第一次分裂形成兩個細胞:次級卵母細胞(大)、極體(小),極體經減數第二次分裂又形成2個小的極體,而次級卵母細胞經減數第二分裂形成兩個細胞:卵細胞(大)、極體(小),最後3個極體退化消失,只剩一個卵細胞。

4 .精原細胞和卵原細胞

的染色體數目與體細胞相同,它們屬於體細胞,通過有絲分裂的方式增殖,但它們又可以進行減數分裂形成生殖細胞。

5. 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數目減半發生在減數第一次分裂,原因是同源染色體分離並進入不同的子細胞。所以減數第二次分裂過程中無同源染色體。

6. 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對於維持生物前後代體細胞中染色體數目的恆定,對於生物的遺傳和變異具有重要的作用。

7. 減數分裂與有絲分裂圖像辨析步驟:

一看染色體數目:奇數為減Ⅱ(姐妹分家只看一極);二看有無同源染色體:沒有則為減Ⅱ(姐妹分家只看一極);三看同源染色體行為:確定有絲或減Ⅰ

注意:若細胞質為不均等分裂,則為卵原細胞的減Ⅰ或減Ⅱ的後期。

同源染色體分家—減Ⅰ後期 姐妹分家—減Ⅱ後期

例:判斷下列細胞正在進行什麼分裂,處在什麼時期?

高中生物會考知識點詳細總結

答案:減Ⅱ前期 減Ⅰ前期(聯會) 減Ⅱ前期 減Ⅱ末期 有絲後期 減Ⅱ後期 減Ⅱ後期 減Ⅰ後期

高中生物會考知識點詳細總結

答案: 有絲前期 減Ⅱ中期 減Ⅰ後期 減Ⅱ中期 減Ⅰ前期 減Ⅱ後期 減Ⅰ中期 有絲中期

8.相對性狀:同一種生物的同一種性狀的不同表現類型,如高莖和矮莖、長毛和短毛。

9.顯性性狀;隱性性狀;性狀分離:在雜種後代中出現不同於親本性狀的現象

10.顯性基因;隱性基因;等位基因:決定1對相對性狀的兩個基因(如A和a)。

11.純合子(如AA、aa的個體);雜合子(Aa)

12.表現型與基因型(關係:基因型+環境 → 表現型)

13.雜交;自交;測交

14.基因:具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在染色體上呈線性排列

15. DNA複製的方式:半保留複製。 特點:邊解旋邊複製。 原則:鹼基互補配對原則

DNA複製、轉錄、翻譯的場所分別是:細胞核,細胞核,核糖體。

16.鹼基之間通過氫鍵連接成鹼基對,A(腺嘌呤)配對T(胸腺嘧啶), C(胞嘧啶)配對G(鳥嘌呤)

注:RNA中沒有T,而是U(尿嘧啶)

17.DNA複製需要解旋酶、DNA聚合酶,還需要模板、原料、能量。

18. 轉錄:以DNA的一條鏈為模板,合成RNA的過程(注:場所主要在細胞核,葉綠體、線粒體也有轉錄)

原料:4種核糖核苷酸; 酶:解旋酶、RNA聚合酶; 原則:鹼基互補配對原則(A—U、T—A、G—C、C—G)

產物:信使RNA(mRNA)、核糖體RNA(rRNA)、轉運RNA(tRNA)

翻譯:以mRNA為模板,合成蛋白質的過程(場所:核糖體)。 模板:mRNA(具有密碼子)。

原料:氨基酸(20種)。 搬運工具:tRNA(具有反密碼子)

19. 中心法則及其發展 

高中生物會考知識點詳細總結

 

20. 基因控制性狀的方式:(1)通過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代謝過程,進而控制生物的性狀(間接);

(2)通過控制蛋白質結構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狀。

21. 基因突變:是指DNA分子中鹼基對的增添、缺失或改變。(可以發生在生物個體發育的任何時期)

特點:①發生頻率低:② 不定向 ③多害少利 ④普遍存在 結果:使一個基因變成它的等位基因。

時間:細胞分裂間期(DNA複製時期) 應用——誘變育種(高產青黴菌株的獲得,黑農5號大豆)

意義:①是生物變異的根本來源;②為生物的進化提供了原始材料;

22. 基因重組:是指生物體在進行有性生殖的過程中,控制不同性狀的基因重新組合的過程。

23. 染色體結構變異:缺失、重複、倒位、易位。(如貓叫綜合徵)

24. 染色體數目的變異:(1)個別染色體增加或減少,如21三體綜合徵;(2)以染色體組的形式成倍增加或減少

25. 遺傳病發病率的調查應在廣大人群中隨機抽樣調查;遺傳方式的調查應當在患者家系中進行。

26. 染色體組:特點:①一個染色體組中無同源染色體,形態各不相同;②一個染色體組攜帶著控制生物生長的全部遺傳信息。

27. 單倍體、二倍體和多倍體:由配子發育成的個體叫單倍體。

由受精卵發育成的個體,體細胞中含幾個染色體組就叫幾倍體(二倍體、三倍體…….)。

28. 多倍體育種:方法:用秋水仙素處理萌發的種子或幼苗(能夠抑制紡錘體的形成)。

原理:染色體變異 實例:三倍體無子西瓜的培育; 優缺點:培育出的植物器官大,但結實率低,成熟遲。

29. 單倍體育種方法:花葯離體培養。 原理:染色體變異

30. 單基因遺傳病: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的遺傳病。(如,白化病:常隱 ,紅綠色盲:伴X隱性)

多基因遺傳病:由多對等位基因控制的人類遺傳病。

染色體異常遺傳病:染色體異常引起的遺傳病。(包括數目異常和結構異常)

31. 雜交育種(原理:基因重組);誘變育種(原理,基因突變)

32. 基因工程的三種必要工具:(1)基因的剪刀—限制酶 (2)基因的針線—DNA連接酶 (3)運載體:質粒(化學本質DNA)、噬菌體、動植物病毒

基因工程:獲取目的基因→目的基因與運載體重組→將目的基因導入受體細胞→篩選含目的基因的受體細胞 

33. 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生物進化的實質: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基因頻率的計算方法。

34. 物種的形成:⑴物種形成的常見方式:地理隔離(長期)→生殖隔離 ⑵物種形成的標誌:生殖隔離

35. 生物多樣性包括:遺傳(基因)多樣性、物種多樣性、生態系統多樣性三個層次。

36. 共同進化:不同物種之間、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和發展。

36 人類基因組計劃測序是測定人的24條染色體(22條常染色體+X+Y)上的鹼基序列。

37. 遺傳方式的判斷:無中生有為隱性,隱性遺傳看女病,女性患者的父親和兒子均為患者,則可能為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若有正常,則一定為常染色體遺傳。

有中生物為顯性,顯性遺傳看男病,男性患者的母親和女兒均為患者,則可能為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若有正常,則一定為常染色體遺傳。

必修三《穩態與環境》

體液包括:細胞內液和細胞外液。 細胞外液=內環境(細胞直接生活的環境),包括:組織液、血漿、淋巴(液)

內環境的各成分間的相互轉化關係(略)。

內環境的理化性質(滲透壓,酸鹼度,溫度),血漿pH7.35~7.45(有緩衝物質起作用),血漿滲透壓約為770kpa,人體內環境溫度37攝氏度左右。

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反射。 反射的結構基礎:反射弧。

反射弧的組成:感受器→傳入神經(有神經節)→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

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一個神經元):雙向。 傳導方式:神經衝動(電信號)。

靜息電位:外正內負)。 動作電位:外負內正

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多個神經元):單向。 突觸的結構:突觸前膜、突觸間隙(為組織液)、突觸後膜。

信號變化:電信號→化學信號→電信號 傳遞速度:較慢 突觸單向傳遞的原因:神經遞質只能由突觸前膜釋放

下丘腦:內分泌腺活動的調節中樞(血糖平衡),體溫調節中樞,水平衡(滲透壓感受器)

大腦皮層;高級反射中樞(所有的條件反射,感覺中樞(痛覺,渴覺,溫覺,冷覺))語言,學習,記憶,思維,

言語區:W,V,S,H區

人體各種激素: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促甲狀腺激素、甲狀腺激素、胰島素、胰高血糖素

血糖平衡的調節:正常人的血糖含量0.8-1.2g/l(80-120mg/dl)。

胰高血糖素:升血糖,由胰島A細胞分泌;胰島素:降血糖,由胰島B細胞分泌(二者屬於拮抗作用)。

反饋調節;正反饋;負反饋

人體免疫的三道防線:(1)皮膚和黏膜 (2)體液中殺菌物質(溶菌酶)和吞噬細胞 (3)特異性免疫(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

抗體:化學本質為蛋白質,只由漿細胞(即效應B細胞)產生。 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的具體過程(P37)

過敏反應: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時才發生的。特點:發作迅速、反應強烈、消退較快;一般不會破壞組織細胞,也不會引起組織嚴重損傷;有明顯的個體差異和遺傳傾向。

自身免疫疾病:類風溼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風溼性心臟病。

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HIV,艾滋病的傳播途徑:性傳播,血液傳播,母嬰傳播

胚芽鞘向光性的原因:單側光照射後,胚芽鞘的生長素向背光側橫向運輸,使背光一側的生長素含量多於向光一側,因而背光側生長的快。

頂端優勢的原理:頂芽產生的生長素向下運輸,大量積累在側芽部位,使側芽的生長受到抑制,頂芽優先生長

生長素的化學名稱:吲哚乙酸。 縮寫:IAA。

生長素的運輸:①橫向運輸(只發生在胚芽鞘尖端):在單側光刺激下生長素由向光一側向背光一側運輸

②極性運輸,屬於主動運輸:從形態學上端運到下端,不能倒運

③非極性運輸:在成熟的組織,葉片,種子等部位。

生長素的作用:既能促進生長,也能抑制生長;既能促進發芽也能抑制發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赤黴素:促進細胞伸長生長; 細胞分裂素:促進細胞分裂;

乙烯:促進果實成熟; 脫落酸:促進葉和果實的衰老與脫落。

植物生長調節劑:人工合成的,如生長素類似物2,4-D、乙烯利、NAA

影響種群密度的主要因素:出生率、死亡率、遷入率、遷出率、年齡組成、性別比例。

種群密度的測量方法:(1)樣方法:適用於植物和活動能力較弱的動物,要隨機取樣。

(2)標誌重捕法:用於活動能力強的動物,N:M=n:m

年齡組成:增長型、穩定型、衰退型

種群的數量變化曲線:① " J"型增長曲線(理想條件下,實驗室),

②" S"型增長曲線(條件:資源和空間都是有限的,環境容納量K不是固定不變的,在K/2時,種群增長率最大,理論上最適合捕撈)

豐富度:群落中物種種類的多少。 土壤小動物豐富度調查方法:取樣器取樣法。

種間關係:(1)互利共生(根瘤菌與豆科植物) (2)捕食 (3)競爭 (4)寄生

初生演替:沙丘、火山岩、冰川泥、水面。 次生演替:火災後的草原、過量砍伐的森林、棄耕的農田。

生態系統的成分:(1)生產者(自養生物,第一營養級);(2)消費者(初級消費者為第二營養級);

(3)分解者;(4)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

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特點: 單向流動,逐級遞減(10%~20%)。

流經生態系統的總能量是指:生產者固定的全部太陽能。

碳循環的主要形式:CO2,在生態系統與無機環境間循環利用。

生態系統的信息傳遞:(1)物理信息(光、聲音、電、磁、溼度、溫度、顏色、形狀)

(2)化學信息 (3)行為信息

生態系統的穩定性:(1)抵抗力穩定性 (2)恢復力穩定性。

生態系統中的組分越多,食物網越複雜,自我調節能力就越強,抵抗力穩定性越高,恢復力穩定性一般也越差

生物多樣性包括:物種多樣性、基因多樣性、生態系統多樣性

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措施有:就地保護(最有效,如自然保護區)、易地保護(動物園、植物園)、離體保護(精子庫、種子庫)

生物多樣性的價值:(1)直接價值:食用、藥用、工業用、旅遊觀光、科學研究、文藝創作

(2)間接價值:與生態功能有關

(3)潛在價值:未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