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當前,專家不應該有“口誤”而應該有靜心

在9日晚的湖北省第19場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佈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科研攻關組專家陳煥春表示,“分析發現,新型冠狀病毒屬於SARS冠狀病毒。”

這一表述隨即引起熱議。“教父級”專家鍾南山院士接受採訪表示,SARS冠狀病毒是一個專有名詞,是專門指急性呼吸綜合徵的病毒,它(與新型冠狀病毒)不是一回事,這兩個(病毒)是兩回事,“2019新型冠狀病毒是另外一種病毒,都是屬於冠狀病毒。”

中國疾控中心病毒所所長許文波在接受第一財經採訪時也表示,“新型冠狀病毒是一個新的病毒,不是SARS病毒”。陳煥春院士在發佈會後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新型冠狀病毒屬於SARS病毒的表述,“可能是口誤或者有一點錯誤”。

在這個方面,或許存在學術上的爭論,莫衷一是。但我們這裡要說的是,在防控疫情形勢依然嚴峻的形勢下,作為專家,尤其是處在重要位置的專家,出口一定要謹慎,其發言對防控疫情及社會整體都具有廣泛影響,決不可以存在所謂的“可能是口誤或者有一點錯誤”。這方面的教訓已經不勝枚舉。

在對疫情采取嚴控措施之前的上月中旬,疫情已經非常嚴重,但武漢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主任醫師李剛公開表示,目前綜合判斷,對本次的疫情初步印象是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染力不強,不排除有限人傳人的可能,但持續人傳人的風險較低。隨著各項防控措施的實施與落實,疫情是可防可控的。此前也有國家級的專家撰寫論文指出了“可防可控”。李剛要職位有職位,要專業有專業(主任醫師),也可以說是專家,但他發佈的“疫情是可防可控的”的言論給今後疫情防控造成的影響大家有目共睹。

其後還有各種專家的各種言論出來。比如,有的專家稱雙黃連可以抑制新冠病毒,隨即引起人們對雙黃連產品的搶購。在昨日,李克強總理到中國醫學科學院病原生物學研究所,考察疫情防控科研攻關工作。科研人員告訴總理,目前有效藥篩選已取得積極進展:從全球2000多種藥物中篩選出30多種,進而通過細胞實驗從中又篩選出效果比較明顯的幾種藥物,其中一種藥物通過體外細胞實驗表明,可抑制病毒複製,另外兩種已啟動臨床試驗,其他正在加快研究中。

疫情当前,专家不应该有“口误”而应该有静心
疫情当前,专家不应该有“口误”而应该有静心

中國醫學科學院病原生物學研究所無疑是最權威的機構之一,但其科研人員出言十分謹慎。這是一種科學的態度。很難想象,當初向社會公眾推介雙黃連的所謂專家是否具備這種科學的態度。

專家為何有“口誤”,原因有很多,其中包括,在媒體的追問下,不得以有所表示,說幾句話,被媒體引用進而放大。這樣的專家有點“無辜”。同時,也包括有的專家對自己所在的領域並不熟悉,因為形勢需要被推到了前臺。“因為我是代表整個湖北省(科研)攻關,我是把他們的這些成果綜合起來講的”,“有些材料也是他們提供的”。陳煥春的這番話很值得反思。作為一個院士,作為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科研攻關組專家,位置十分重要,話語權非一般人可比,影響力也非同一般,難道可以以別人提供的材料說話?

還有一種所謂的專家,為了自己的特定利益而說話。這種情況在當下網絡十分發達、信息十分透明的情況下,無疑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古語稱,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句話大家耳熟能詳。但前面還有“淨口”兩個字。“淨口”不是不說話,而是深思熟慮後再說話。在當前疫情依然嚴峻的情況下,這是對專家提出的更高要求。

李克強總理到中國醫學科學院病原生物學研究所,考察疫情防控科研攻關工作時強調:你們是在與時間賽跑,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科學防控至關重要。藥物研製要尊重科學、遵循規律,把安全性和有效性作為根本標準。早一天發現有效藥,提高治癒率、降低病死率,這個病毒就不可怕了,就能給全社會一個“定心丸”。

這個“定心丸”需要真正的專家靜心努力。歷史,也不會忘記他們。

(作者系第一財經評論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