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基計劃深度解讀!附備考建議

1月15日,教育部發布“強基計劃”。宣佈2020年起,不再組織開展自主招生工作,自2020年起在部分高校開展強基計劃。


一、強基計劃政策剖析

本節從招生對象、招生專業、試點高校、招生方式、考核方式、錄取方式及培養模式幾方面對強基計劃政策逐層剖析。


1

招生對象

強基計劃主要選拔培養有志於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且綜合素質優秀或基礎學科拔尖的學生。北京高考資訊解讀:《意見》中對強基計劃的招生對象有明確說明,即「綜合素質優秀」及「基礎學科拔尖」兩種類型。

這種政策的變化是在“意料之中”的。原自主招生的選拔方式打破傳統高考的“唯分數論”和“一考定終身”的弊端,為學科特長和創新潛質人才提供多一條出路,但在實施的過程中也出現了“招生學科過於寬泛”、“虛假報名材料”等問題。強基計劃以綜合素質優秀為主,學科特長為輔的設計顯然更加合理。


2

招生專業

(1)範圍:聚焦高端芯片與軟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進製造和國家安全等關鍵領域以及國家人才緊缺的人文社會科學領域。

(2)具體專業:重點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及歷史、哲學、古文字學等相關專業招生。


3

強基計劃試點高校

強基計劃起步階段在36所“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展開試點,名單如下。北京高考資訊預測,隨著計劃的推進和政策的成熟,未來很有可能在更多高校進行招生。


●●● 試點高校名單

●●●

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吉林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復旦大學、同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南京大學、東南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廈門大學、山東大學、中國海洋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南大學、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四川大學、重慶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蘭州大學、國防科技大學。


4

招生流程


強基計劃深度解讀!附備考建議


強基計劃在招生流程設計上有很大變化,在高考出分後劃定考試資格名單並組織考核,在其他批次錄取開始前完成錄取。

溫馨提示:這種流程的設計並非首例,我們在浙江、上海綜合評價中能看到很大相似點,尤其是上海。在具體實施政策沒有出臺前,老師和家長可以參考上海現行高考錄取模式多做研究。

此外,政策規定:“對於極少數在相關學科領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現的考生,有關高校可制定破格入圍高校考核的條件和破格錄取的辦法、標準。”破格錄取考生高考成績可達一本線,對於不夠競賽保送資格的考生而言依然有非常大的誘惑力。


5

考核方式

報名強基計劃考生,須參加高考,並在高考出分後參與校測。校測包含筆試、面試和體育測試,考查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思維。


6

錄取方式及批次

高校將考生高考成績、高校綜合考核結果及綜合素質評價等按比例合成考生綜合成績,依據考生填報志願,按綜合成績由高到低順序錄取。


其中,高考成績佔比不得低於85%,依據文件解讀校測成績佔比15%,綜合素質評價使用辦法由高校在招生簡章中公佈。依據文件規定,強基計劃錄取名單應在提前批次錄取開始前完成錄取備案,被錄取的考生不再參加後續高考志願錄取。因此可以推斷今年各省市高考錄取時間會進行相應調整。


7

培養模式

強基計劃服務國家戰略,為國家重大戰略領域輸送後備人才,所以在人才培養層面有很多創新舉措。單獨制定培養方案,在研究生推免、直博、獎學金等方面予以優先安排,探索建立本-碩-博銜接的培養模式。


二、強基計劃和自主招生政策對比

強基計劃深度解讀!附備考建議


三、強基計劃幾個關鍵回答


1、強基計劃的招生範圍是面向全國的嗎?

答:依據教育部政策文件:“合理確定在各省(區、市)的強基計劃招生名額,並在各省(區、市)的分省計劃中安排。”可以預測強基計劃是面向全國招生且是分省制定計劃招生。另外,除中國農大、中央民族大學、國防科技大學外,其餘33所學校在2019年自主招生中均面向全國招生,具體以後續高校簡章發佈為準。


2、強基計劃的招生計劃是多少,高校普通招生的名額是否增多?

答:未入選強基計劃的54所原自主招生高校,隨著自主招生的取消,預計可能會增加其他的招生方式,如綜合評價等。如未增加其他招生方式,那普通招生的名額增加是一定的,對裸考生將是利好消息。

3、強基計劃發佈後,原有的綜合評價招生方式是否取消?

答:2020年強基計劃針對36所雙一流高校進行,而往年舉行綜合評價招生的中國科學院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在本文件中沒有提及,而南方科技大學已經開通了2020年綜合評價報名通道,因此基本可以判定往年傳統的綜合評價招生途徑依然存在,後續還等官方通知出臺。

4、北大博雅和清華領軍是否取消?

答:領軍博雅招生原則上屬於綜合評價的招生方式,但是錄取方式卻採用的是和自主招生類似的降分錄取模式。是否會直接受到強基計劃的影響,在此次的政策文件中也未明確說明,還需看後續的政策通知。


5、綜合素質評價報告有何作用?

答:實施新高考改革的省份曾在新高考改革方案中均提到綜合素質評價報告,在此次的強基計劃中政策中,已明確提出最終的錄取成績由高考成績、高校綜合考核結果及綜合素質評價情況等按比例合成考生綜合成績。並由高校認真研究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使用辦法,並在招生簡章中提前向社會公佈。


四、新高考趨勢預測及備考建議


強基計劃政策發佈,自主招生的終結,新高考改革進入加速時期。未來新高考趨勢如何?家長和考生需要如何來應對和準備?北京高考資訊團隊基於多方渠道獲悉的信息,就未來新高考形勢及備考給予以下幾點建議:1、強基計劃建議參加,是進入頂尖高校的重要途徑

原有自主招生的主要焦點在於高校招生環節,招生與培養脫節。而強基計劃著眼於國家對人才的戰略需要,強調拔尖創新人才從選拔到培養兩個階段。

顯然,強基計劃改革更先進,更優化、更落地。另外,參與的高校全部都是“一流大學”建設高校,是每年高考關注度最高的一批院校。在現有高考區分度降低的趨勢下,強基計劃這類特殊招生必定是頂尖高校選拔人才的重要途徑。所以,建議有條件的考生一定要參與。

2、競賽和綜合成績需平衡,缺一不可

在強基計劃錄取方案中,高考成績所佔比例不低於85%。為此,很多家長和考生糾結,到底要不要只攻綜合,放棄競賽。

溫馨提示:競賽和綜合成績需平衡,兩者缺一不可。雖然綜合成績是入門條件,但在高校考核中,為選拔出高校意向的基礎學科拔尖考生,選拔測試通常會加大難度,偏向競賽風格和方向,沒有良好的競賽基礎很難在考試中勝出,如:每年北大、清華、中科大、上交大等名校自主招生,考試試題都以競賽試題為主,且大部分難度都達到了競賽複賽水平。


3、對2020屆家長和考生建議

①建議能報名參加的一定報名參加,新興的選拔形式,也是多一次進入名校的機會。在高考成績優異的情況下,強基計劃無疑是錦上添花。

②保持綜合成績優秀,強化學科素養能力拓展。綜合成績是高考的基礎,但學科素質能力則是參加強基計劃的核心優勢,在高考文化課學有餘力的前提下需要做好競賽素養的拓展。

4、對2021屆家長和考生建議

①提前學習研究政策刻不容緩。近幾年,高校招生政策一直處在改革調整狀態,如提前不做關注和研究,很容易出現臨時抱佛腳,倉促準備的情況。一旦準備不足,都跟考生的報考帶來直接影響,所以,提前學習研究政策必不可少。

②競賽、綜合成績仍須雙管齊下。不管政策怎麼調整,選拔的核心不會變。北京高考資訊團隊提醒,不管是以前的自主招生還是現有的強基計劃,優秀考生的路徑永遠是綜合、競賽兩條路徑,這一點永遠不會變。

③提前進行生涯和學業規劃更加重要。在現有政策及新高考實施趨勢下,考生需提前瞭解自己的興趣愛好及特長,提前瞭解和關注意向高校、專業及選拔路徑要求,因此生涯規劃對低年級學生來說已經刻不容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