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八字訣”精義

“八字訣”精義

形意拳的拳勢合乎真氣運行的法則。

有 “八字訣”曰:頂、扣、圓、敏、抱、垂、曲、挺。

此八字是前輩高手參研形意拳學的經驗總結,它不僅是三體式站樁的基本要求,也是形意拳練習中對形體、意識的基本要求。學者如將此八字真正做到 ,則內氣自然充實運行,意、氣、力自成一體。

一、頂

要做到頭頂、舌頂、掌頂。

頭上頂,即懸頭豎頸,狀如頂物。但勿僵頂,須含領勁,這樣自然振作精神,又有還精補腦之能。

舌上頂,要用舌尖輕舔上愕,不用僵力,藉以搭 “鵲橋” ,通周天,又可生金津玉液,咽之可助長真氣的運行,且能滋養臟腑。

掌外頂,則勁力達手,而手為筋梢,筋長力壯,掌頂實要打出一股透勁。

二、扣

要做到齒扣、肩扣、手背足背扣。

齒為骨梢,扣齒則骨堅。而扣時又不可咬牙切齒,須雙齒輕釦,如此有固齒效能。

肩扣,指肩窩部略向後引伸。凡前手發出,後手肩窩後引,前後則成爭衡對拔之狀,形成爭力。而扣時不可故意用力,宜以意松沉暗釦,如此前胸開闊,對於虛胸實腹有所助益。又因肩為上肢根節,鬆鬆扣肩催前出之手臂順出勁力,可抖擻出暴發力,使人碎不及防。

手背足背扣,勁力自緊。凡出掌,必要拇指外撐 ,食指挑勁 ,餘指稍炸,虎口撐圓。如此掌心圓凹 ,氣達勞宮,擊人必力強三分。腳步趨踩之法,進退之道,必要五趾抓地。如此身穩膝挺 ,激盪湧泉,人與地氣通。

三、圓

要做到脊背圓、前胸圓、虎口圓。

脊背圓,即放鬆軀幹使腰部氣血流通,並配合斂臀、提肛、垂尾間,使脊骨關節節節鬆開,脊背肌肉層層舒展 ,以構成全身力量運動迴旋的樞紐 。

前胸圓,首要虛胸實腹,氣沉丹田,加之胯微後縮和扣肩之法,使心胸開闊,氣宇軒昂。而圓則易變,故於防守又有助益。

虎口圓,凡出掌,拇指必外撐,食指含挑勁,以使虎口圓滿。如此力入勞宮,擊人必雄,又可帶動腕部,使腕靈活易轉 ,使人難測。

四、敏

要做到眼敏、手敏、心敏。

欲求眼敏,必先養眼。在樁功中目似垂簾 含神內視 在行拳中目光專注 不可遊離既求眼敏 又不可故意瞪眼 要心存威儀,眼自敏銳 。

手敏非指一味求快 ,而是要求練時手眼相合,手到眼到。手勢變化,以意貫穿,該剛應剛,當柔要柔 。如此方能出手迅敏,敵難預防。

心敏,首要心靜,意念既不僵緊執著,也不昏沉散亂。如此習久 ,頓覺心胸開闊,有氣吞山河之豪情。頭腦清醒,心思敏捷 ,此謂心敏。

五、抱

要做到丹田抱、心意抱、兩臂抱。

丹田抱,即指養就丹田之氣,使腎水充足,神清目明,並以上濟心火,使得心平氣和。如此則意到氣到,氣到力到, 形意靈動融和,遇敵臨危不亂。

心意抱,要求意念專注,一心在拳,對於外界干擾要做到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形意相抱,周身一氣。

兩臂抱,指行拳之時,凡掌劈拳擊,肘頂指戳等法,兩臂總要同含擰裹勁,有抱合之意。如此左打右顧,左顧右打,或打或顧,打顧相兼,技擊時自能守住門戶,利於攻擊。

六、垂

要做到肩垂、肘垂、氣垂。

肩垂,首要松肩,由松而垂。則臂長而活,氣血流通,且拳有催勁,轉化便利。

肘垂亦為松垂,不可壓物般死板拿勁,如此松透勁沉,力量催手,易制人而不受制於人。又兼肘垂護肋,

焉能不垂?

氣垂必先求體松、神清、心靜。習形意拳者應主修靜功,涵德養氣,以此配合拳式,注重呼氣,自然氣沉丹田,浩氣逼人 ,此氣垂之功。

七、曲

要做到臂曲、膝曲、腕曲。

臂曲有利於上肢行氣。回防則如同擰繩,勁力不懈。出拳時,臂亦要成直而不直、曲而不曲狀,易變易護,此謂臂曲。

膝曲有利於下肢行氣,又因雙腿不僵不滯,富於彈性 ,進退則帶動腰肢,發揮整體性。腕曲則力量走手,由腕抖勁,一曲之間,乍然而發,力達勞宮。

八 、挺

要做到頸挺、脊挺 、膝挺。

頸挺不可勉強拔長頸部,而要做到頭部正直,頸肌舒展,頸部自然豎起。如此既能保證身體不犯前俯後仰、左歪右斜之病,又使頭腦清醒,精氣貫頂。

脊挺 ,要做到脊骨上下對拔 ,背肌左右舒展。要求含挺而不可僵挺,做到挺而活,利於溝通子午任督二脈,又易催勁。膝挺方求不僵不散,可意使雙膝略向內扣勁,使檔不敞而利於防守。並配合抓趾扣足背之法,使膝有前撞之意,挺而有力。結合塌腰正脊之法,久練則上虛上實 ,陰陽調和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