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的晚婚和獨身

年輕人的晚婚和獨身

《晚婚》歌手:江蕙 作詞作曲:李宗盛

情讓人傷神

愛更困身

女人真聰明

一愛就笨

往往愛一個人

有千百種可能

滋味不見得

好過長夜孤枕

我不會逃避

我會很認真

那愛來敲門

回聲的確好深

我從來不想獨身

卻有預感晚婚

我在等...

無意中聽到這首歌,歌詞很耐人尋味。尤其是“我從來不想獨身,卻有預感晚婚”這句是讓我想寫這篇《年輕人的晚婚和獨身》文章的原因。

有人說"這是個年輕人想要一個人生活,中年人愛上一個人生活,老年人必須一個人生活的時代。”為什麼?

讓我們先來看一組數據據,《中國統計年鑑2018》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15歲以上未婚人口總數為2.15億,再加上2300萬離婚人數,我國單身人口規模已達到2.4億。離婚率一直在大幅遞增趨勢,老齡化趨勢也日益明顯和增加,再加之人口結構的幼齡化。2017年的人口總數是13.90億人,也就是說,每六個人中間,就有一個處於“空巢”狀態。

從年輕人的空巢維度講為什麼會有這麼多單身人士?原因會有太多太多,但是今天我們就從當代年輕人面臨的壓力來說說吧。

年輕人的壓力有多大?

居高不下的房價年輕人買不起房;工作996/007修福報年輕時沒有個人生活;35歲失業病態;找工作時企業會考慮你是否已婚已育(尤其是女性);信用消費主力負債壓身;到了計劃晚婚年齡忽然發現那時自己的最好狀態似乎已不在......也許這些種種的所有才促使年輕人有點迷失自我,不能像大人們眼中的好孩子一樣在什麼樣的年紀該做什麼樣的事情。所以在這種壓力下年輕人的晚婚和獨身就是在追逐自我本身,想守住那份單身僅有的自由吧。

是啊,戀愛是人生的附加項,絕不是必需品;結婚也不是最終的歸屬,因為當代中國經濟的發展人們的需求不再是馬斯洛層次底層需求,而是更高層次的精神需求,所以我們的年輕人大多似乎已學會了”享受孤獨“。

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單身,單身的人也越來越優秀,這其中不是沒有道理的。一個人的時候會有更多的時間、金錢、精力來提升自己;一個人的時候更學會了獨立思考和建設我們的精神追求目標;一個人的時候你也就擁有了全世界的自由。天氣好了就出去打場球;想看電影了就隨便約個人;想喝酒了就痛痛快快來個酩酊大醉;反正一個人過,怎麼開心怎麼來。如果結婚年輕人的恐懼會像《歡樂頌》裡安迪說的話:“生活節奏完全打亂,很多時間段身不由己,需要配合另外一個,真受約束。人得愛得多深,才肯與一個男人結婚生孩子,都想象不出來。”

所以,再等等,再等我優秀一點也許是每個年輕人對自己的要求,這也許是導致大部分人先選擇單身的原因吧。

我們公司就有一個鐵打的單身青年。地說:“我每個月生活費不少,偶爾自己賺點小錢。我也不大打扮,這些錢基本用於精神生活開支,看個電影聽個演唱會,偶爾出去跑跑窮遊,買個kindle或音響,入個耳機或者喜歡的手錶,過得多好。”她這話說的也在理。的確,在幾個同事裡,她是玩的最嗨,也是活得最快樂的那一個。可見,把錢花在自己喜歡的事情上,回報率比談一場失敗的戀愛和失敗的婚姻高多了。

我們也可以再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當今社會的離婚率那麼高?

聊到這裡對於保持單身也許你會說這是自私,這是懦弱的結果......

但是誰又能理解當代年輕人面對現實的承受不來和無助......

當代的年輕人你可以說他們不優秀,但是我們不可以說他們不努力。因為年少時的他們在大浪淘沙經濟快速增長的中國不計日夜努力工作只為想要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時代不等我們、時間也不等我們,努力著努力著而本來只是以為晚婚卻變成了獨身。

所以,單身也許是年輕人的第一“生產力”吧......

最後我們也要始終堅信,孤獨之前是迷茫,孤獨之後便是成長,成長之後,所有人都會得到最好的,也才能真正的找到自己做回本我。

我會很認真

那愛來敲門

回聲的確好深

我從來不想獨身

卻有預感晚婚

我在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