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電商平臺的“另類”補貼

疫情之下,電商平臺的“另類”補貼

除夕夜搶購百億補貼商品還仿如昨日,而今電商平臺們的補貼對象變成了賣家們。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肆虐,給原本期待 " 小陽春 " 到來的線下商業按下了暫停鍵,線上電商也並未 " 因禍得福 "。生產停滯、物流受阻,對數量佔多數的中小賣家來說," 活下去 " 是當下唯一的願望。

淘寶、京東、拼多多紛紛出臺方案,利用各自的優勢,給商家們 " 託一程 ",共渡難關。

有商家元宵前訂單隻有往年的 15%

"這兩天流量確實增加了,有的時候甚至比雙11當天還要多,但是訂單增長沒有那麼多。今年正月十五元宵之前的訂單隻有往年的 15%。"淘寶五冠賣家阿樂,主營業務為廚房用品,他告訴 ZAKER 新聞,很多人認為,受疫情影響較大的是餐飲、旅遊等線下商業,線上電商成為 " 受益者 ",但這其實是個誤區。

阿樂說,現在大家主要網購兩類商品,一是生活必需品,如米麵糧油、菜肉等,第二類防範疫情的產品,如口罩、酒精、消毒液雨衣等。像廚房用品這類非必須品,買家可能會等到疫情結束之後再購買。

ZAKER 新聞在某電商運營論壇上發現,不少店主也在 " 叫苦 "。一位主營副食品的店主表示,因為快遞不收件,目前店鋪還不能正常發貨,庫存堆積嚴重,而食品的保質期都比較短,經濟損失很大。

另一位女裝店店主稱,店鋪處於停滯狀態,出於安全考慮,負責發貨的人還沒上班。延遲發貨導致的庫存積壓,但對正常運營所造成的影響並不大。

疫情之下,電商平臺的“另類”補貼

而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對電商賣家更大的影響在供應鏈和物流兩方面。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張周平表示,浙江、廣東、江蘇等國內主要的貨源地的工廠都很多都已停工,短期內商品斷貨。此外,在春節期間,除順豐、京東快遞、郵政外,其他物流沒有恢復,造成快遞積壓,也會影響消費者的購物體驗。

" 我們網店初十正式復工,把原有的庫存發了之後,有些商品現在也沒貨了,現在還在等工廠復工。" 阿樂說,復工第一天和買家協商發的是順豐,但是物流成本實在太高,第二天開始還是選擇了郵政。

商家期待減免平臺佣金

為了幫助平臺商家渡過難關,淘寶、京東、拼多多均發佈了幫扶措施。

淘寶的措施主要在資金週轉方面。

2 月 11 日,淘寶天貓公佈幫扶商家細則,設立總額 200 億元、為期 12 個月的特別扶助貸款。商家在網商銀行申請貸款後,可享受 8 折貸款利率。其中 100 億針對湖北地區商家,前 3 個月只需要還本金,不需要 1 分錢利息。

為縮短資金在途時間,4 月份之前商家發貨後無需等待消費者確認收貨,就能收到由網商銀行先行墊付的貨款,可以極大地加速資金週轉,以便擴大經營。

京東主要對京東物流入倉商家進行重點補貼。

2 月 8 日,京東表示向商家追加 1 億元補貼,共有物流費用減免、廣告激勵、流量支持、活動支持等 4 項。此前,京東推出了面向平臺全部 25 萬商家的 11 項補貼措施,涵蓋了費用減免、金融和物流支持等,總價值達 1 億元。

拼多多的補貼方式更直接,為現金補貼。

2 月 9 日,拼多多宣佈將對在疫情期間堅持承擔物流補貼成本、維持運營和發貨服務的商家給予補貼,每筆訂單將補貼 2~3 元,最晚於 2 月 29 日前完成所有補貼發放,首批專項補貼資金為 10 億元。

針對各家電商平臺的措施,阿樂認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中小商家的困境,但如果各平臺可以針對不同商家考慮降低甚至減免平臺佣金,則是更有力的補貼措施。

疫情之下,電商平臺的“另類”補貼

除了平臺補貼,商家也採取自救了一些自救措施。服裝品牌太平鳥,在線下營業店關閉後,啟動直播帶貨業務,推出新品加強與線上消費者對溝通互動,疫情期間日均總零售額超 800 萬。

在立春之後,包括中國郵政、順豐速運、京東物流、蘇寧物流、圓通速遞、申通快遞、百世快遞等 13 家寄遞企業進入到正常運營狀態,各地工廠也逐漸進入復工狀態。

阿樂說,相信疫情過後,一切都將 " 復甦 ",消費高峰也會再次來臨。

ZAKER 新聞出品

文 / 李佳華

疫情之下,電商平臺的“另類”補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