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时评|专项“救命”贷款务须“精准化”投放

东方时评|专项“救命”贷款务须“精准化”投放

  全民抗疫同时,企业也打响了经济保卫战。近日,随着央行专项贷款的发放,以及多地金融扶持政策的出台,受疫情影响企业有望进入快速批贷通道,并获得利率优惠。而据相关银行知情人士透露,近日向北京地方银行申贷的企业已逾300家,申贷总额达574亿元;大量科技企业如小米、美团、滴滴、旷视、奇虎360等,也出现在了申贷名单上。(2月12日中新经纬、第一财经)

  此次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之于经济民生的荼毒戕害,实不亚于2003年的非典。而防疫抗疫特殊时期,国民关门闭户在家宅着的居多,市面冷清,人员流动、聚集剧减,导致餐饮、酒店、旅游、客运、制造等诸多行业遭遇重创,并波及上下游。譬如餐饮龙头海底捞全线停业、西贝账面现金不足以支撑发放三个月的员工工资;更不消说,大量的中小微企业,面临着生死存亡系于一线的严峻情势。尤其是,近年我国经济本就处于增速下行、艰难转型的关键时期,经济大背景亦加剧了此种危局。

  而为应对危局,共克时艰,帮助企业挺过发展乃至生存的难关(同时也是为减少失业,维护社会稳定),央行适时下发通知,向9家全国性银行专门安排3000亿元的专项再贷款发放任务,并提供利率优惠,多地也出台金融扶持政策;那么,这些天量“救命”贷款资金该投放向哪儿?

  毫无疑问,一是中小微企业。因为,在疫情冲击波之下,中小微企业的承压能力,相对大企业本就要小。它们的处境最为艰难。而中小微企业在经济体中又处于细胞的地位,面广量大,承载着广泛的拉动就业功能,与民生息息相关。助力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尽量生存下来,发展下去,尽可能减少倒闭,方有助于我国经济的疫后尽快复苏,焕发活力。

  二是,与此次疫情的负面影响具有强关联的企业。须知,并不是所有行业、企业,都是受到此次疫情冲击的。也不无一些行业、企业,基本没受什么负面影响,甚至还有逆势上扬的。诸如社交、直播、游戏等互联网行业就是此次疫情的受益行业。

  以此两条标准来衡量,申贷名单中竟出现了小米、美团、滴滴、旷视、奇虎360等大量实力雄厚的科技企业,这样的现象,也就颇为令人费思量。恐怕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来加以区别对待的。

  其一,众所周知,此次全民战疫,口罩成了阻断新冠病毒人际传播的生活必需品,因之出现了相对短缺现象;像中石化、富士康等原本和口罩、防护服浑不沾边的企业,都跨界投入到口罩的应急生产中。小米也正是这种情况。小米此次申贷50亿元,理由是:用于口罩、温度计等医疗设备的生产销售。单从这个角度看,申贷似乎也无不可。但是,据港交所的信息披露,小米去年第三季度利润达82亿元,毛利率大幅增长25.2%,经营情况良好;那么,是不是该用上这笔“救命”贷款呢?还是该让更为急需者先用呢?这个问题,恐怕是要小米方和银行方都审慎以待,详加研判,再作决断的!

  其二,像滴滴,申贷5000万元,理由是;抵御疫情中业务受到的严重打击。这个没什么好说的。合情合理,大家多能够理解。防疫抗疫特殊时期,人们关门闭户在家宅着居多,滴滴业务量遭遇断崖式骤减,何时恢复元气尚是个未知数。

  其三,令人匪夷所思的是,美团居然申请40亿元贷款,说是用于为武汉医务人员提供免费送餐的资金支持。像我这样的武汉返乡在家隔离人员,每天吃饭,都是在线点餐,不是通过饿了么,就是通过美团。相信防疫抗疫特殊时期,不少宅男宅女吃饭也是我这种情况。美团等在线点餐平台,可是疫情期的受益企业啊。即便是说,贷来的款,用于给武汉医务人员免费送餐,但是,哪有借钱去帮人的道理?自己要做公益,也不应慷专项信贷资金之慨啊!须知,这些专项信贷资金,可是定向的专用于救企业危亡的,可不是专用于给企业借花献佛去做公益的!不要领会错了意思好不好?何况,据港交所信息披露,美团近两个季度都是持续盈利,经营势头良好。恐怕美团,还应克制住对天量专项信贷资金垂涎欲滴的冲动!此外,像旷视,同属疫情期受益企业,似也同样申贷不宜。

  当然,企业申不申贷是一回事,银行批不批贷则是另一回事。要是有企业,在防疫抗疫特殊时期,不合时宜、文不对题的乱申贷,乱伸手,势所必然会带来自身美誉度的下降,后果得自己担着。还请以自觉克制为宜!而关键的是:银行方面尤其金融监管机构,得制定出科学明细、切合实际的批贷标准,并予严格执行,所谓“好钢用在刀刃上”,以力求把这些专用“救命”贷款,精准化的投放到急需的企业,完美的释放出政策善意;而避免其沦为个别无良企业投机分肥的唐僧肉!

* 以上只是作者个人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