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城市:守好一個門,守護一座城


英雄城市:守好一個門,守護一座城



  “快遞就放在門口,您別進去了!我們請居民來取。”2月12日中午,正是午飯時間,外賣小哥們在武漢街頭忙碌穿梭。當兩名小哥來到武漢市江岸區臺北街桃源社區1號門門口時,遇到五六名身穿“紅馬甲”的志願者。“我們社區現居住著近2000戶居民,共6個出入口,每個出入口都有市裡支援的黨員志願者,勸導居民減少進出。”桃源社區黨總支書記胡郡豔說。

  這些黨員志願者,又叫“下沉”黨員幹部,連日來,武漢市共派出34498名機關單位、企事業單位幹部職工,下沉社區共同參與疫情防控。“我今天是第一天到這裡報到,應該每天上午8點半到崗,晚上8點半下班。不過我早上8點就到了。”桃源社區較大,在一個大鐵門前,記者見到了來自市老年大學機關的姚珉豔,50歲上下的她,正拿著社區居民出入證和出入登記表。由於桃源社區離自己家比較遠,她借了一輛電動車,一大早就出發了。“很長時間沒騎車,剛開始還有點緊張。但是我對自己說,不能怕,必須勇敢地衝上去。這是一場人民戰爭,每個人都有責任!”

  桃源社區是個老社區,房子大多建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難以封閉管理。有幾棟樓臨街而建,樓棟門對著馬路,怎麼辦?在臺北二路,記者看到,一大排擋板用鐵絲連接起來,只留一個臨時出口。一名身穿白色防護服的男士站在出口前,三四名身穿紅馬甲、戴著志願者小紅帽的女士在旁協助。“這次我們機場集團派出了150名志願者,分頭支援10個社區。”身穿防護服的王峰告訴記者,“昨天想出門的人還比較多,經過我們宣傳和勸說,今天出門的人就非常少了。”

  “前幾天深夜轉運確診患者去醫院,有個志願者看到我們社區幹部沒穿防護服,竟然把自己的防護服讓給了我們。我當時感動得差點掉淚。”胡郡豔一邊說著,一邊帶著記者來到另一處大門前。一個年輕的帥小夥和一個秀氣的姑娘守在這裡。“小夥子叫左昌坤,姑娘叫舒暢,他們是‘夫妻檔’呢!”一旁的同事介紹。送防護服的志願者就是左昌坤,“你們值守的小區也有發熱人員,把自己的防護服送給社區幹部,向妻子‘請示’了嗎?”記者問。還沒等他回答,舒暢連忙說:“同意,同意!社區幹部比我們更需要。”

  他們對面,門洞口站著兩位年輕的媽媽。陳璐,女兒10歲;彭曉萌,兒子才一歲三個月。為了保證家人的安全,她們都住在了機場的“倒班樓”。陳璐完全顧不上女兒的學習。彭曉萌兒子還在喝夜奶,“沒辦法,只能把丈夫鍛鍊成‘超級奶爸’了,他還要在家辦公,忙下來自己一天只能吃一頓飯。每次視頻通話,都看見孩子頭上青一塊紫一塊的,爸爸嘛,當然沒有我細心!”

  “武漢就是我們大家的家,只有我們守好每一個門,才能守護好這一座城!”王峰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