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馬上英雄”,也是李世民逢戰必派出的先鋒


他是“馬上英雄”,也是李世民逢戰必派出的先鋒

秦瓊

文‖ 果笑

《舊唐書》贊曰:“高皇創圖,勢若摧枯。國運神武,家難聖謨。言生床笫,禍切肌膚。《鴟鴞》之詠,無損於吾。”

武德是唐高祖建朝後的年號。唐朝建立初期,尚未完全消滅各地割據勢力,朝廷處境不容樂觀,稍不小心就會土崩瓦解。

當時,唐高祖經常派遣兒子李世民、李建成、李元吉出征,主戰場是全國各地的割據點。

武德二年,唐朝用計激化了以李軌(河西望族)為首的集團內部矛盾,從而殺死李軌,平定了河西走廊。

而在同一年有位“馬上英雄”投奔了李淵,因他瞧不起王世充的為人奸詐,與程咬金等人趁唐鄭兩軍於九曲對陣之時,一走了之。隨即,他便到秦王李世民府上,秦王早有耳聞此人的英勇,就授予他擔任馬軍總管的職位,同自己鎮守長春宮

■【王世充:西域胡人,隋朝末年起兵群雄之一,曾佔據河南稱帝。】[長春宮:紫禁城內廷西六宮之一。]

此人正是<strong>秦瓊。

■【秦瓊:字叔寶,隋末唐初名將,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他是“馬上英雄”,也是李世民逢戰必派出的先鋒

秦瓊


與別的投降將領一樣,秦瓊起初是隋朝將領,先後投奔在隋朝名將<strong>來護兒、<strong>張須陀、<strong>裴仁基帳下,從無名小卒到遠近聞名,完全靠的是他過人的膽識。

■【來護兒:隋朝名將;張須陀:隋朝大將;裴仁基:隋朝末年將領。】

後隨裴仁基投降瓦崗軍李密,瓦崗失敗後又轉投王世充,如今又投奔李淵。可他這一投奔就再沒改投,自此忠心耿耿跟隨了李世民。。

秦瓊很早就在軍隊中、戰場上活動了,早年成名於隨張須陀前往祝阿征討盧明月的戰役。


他是“馬上英雄”,也是李世民逢戰必派出的先鋒

秦瓊的插畫

話說隋大業十年,秦瓊隨齊郡通守張須陀討伐涿郡叛軍首領盧明月,在與其對峙數十日後糧草沒了,形勢對他們很不好。

當時需有人突襲叛軍所在地,調虎離山才能出奇取勝,眾將中只有秦瓊和另一位軍將請戰前往,後圓滿完成了此次危險係數較高的任務,因此他也有了名聲。

■【祝阿:古地名,在今山東歷城西南;盧明月:隋末農民起義軍首領。】

武德二年,秦瓊投奔李淵並跟隨李世民之後。

同年十一月,隋末農民起義將領宋金剛先後攻陷晉州、澮州,唐朝河東告急,李世民率秦瓊等前往討伐。

十二月,永安王李孝基戰敗,唐儉等唐朝將領都遭宋明月的大將尉遲恭俘虜,得勝返回途中,秦瓊在美良川(山西聞喜縣南)出手將其擊破,斬首兩千餘級。


他是“馬上英雄”,也是李世民逢戰必派出的先鋒

騎馬的秦瓊和尉遲恭

武德三年,李世民派遣秦瓊、程咬金等唐朝將領,大敗宋金剛,介休、永安二城歸了唐朝。同年七月,李世民率軍攻打王世充,又是以秦瓊為先鋒,每每均得勝而歸。

武德九年,秦瓊隨李世民誅殺李建成、李元吉,事後開始經常生病,身體每況愈下了。

貞觀十二年(638年),秦瓊病死,諡號“壯”,追贈為徐州都督,陪葬昭陵。

李世民特意下令在他墓前造石人馬,用來表彰他的戰功。貞觀十三年(639年),改封為胡國公。

後來,李世民命畫家閻立本,畫二十四功臣的畫像掛入凌煙閣,以供自己懷念、後人景仰,秦瓊即在列。

1995年,山東濟南考古人員發現秦愛墓誌銘,原來秦瓊的曾祖父、祖父、父親,三代人都做的是文官,屬於士族中的中等偏上家族,是書香門第。

可秦瓊為何卻征戰於沙場呢?我認為,假如他沒有處在朝代交替,戰亂頻繁,民不聊生的時期,或者秦瓊會子承祖業,也是一名文官。


他是“馬上英雄”,也是李世民逢戰必派出的先鋒

他是“馬上英雄”,也是李世民逢戰必派出的先鋒

中國門神

圖片‖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