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比邏輯思維更高級的思維方式?

用戶111181753575


聊點個人認知。1. 邏輯思維有個基礎,即是和非。特點是定性,二元化。在分析簡單問題和系統非常適用。如果分析複雜問題和系統就會受限(只是不夠並非無用)。極端一點的例子,電車難題。2. 這只是一個工具,分析和解決問題是目的,不要受限於某種工具。不少偉人,思想家他們的某些觀點或思想並不受限邏輯思維。


絕十


邏輯思維是機械思維方式,所以也是最低級最低維度的思維方式。動物的思維方式就是邏輯思維中比較低級、少元和少維的邏輯思維方式,但還不是最低級、最少元的,因為植物的邏輯思維層次更低級、更低維。當然啦,所有生命系統的思維能力比起非生命系統來說還算是多元性、多階次、多維度的思維方式了;這是由細胞的感知能力與自適應外界環境的變化能力決定的。計算機就是最低級的邏輯思維方式,但卻具有特別強大的和人類無法比擬的計算能力。計算能力就是宇宙最低級最低維的“二元”“二階”邏輯思維能力,這是因為計算機芯片具有對兩個完全不重疊的元素(單維)的識別、判斷與操作能力。但即便是最低級的生命(如細胞)都具有了超過三個單維元素的甄別能力,這是由細胞對外部環境變化的自適應性決定的。細胞對外部環境的感受所做出的自適應自應變反應性能力就是生命系統的的邏輯思維能力大於二維的最好證明。哺乳動物是具有更高級的邏輯思維能力的生物,靈長類動物的邏輯思維能力處於所有動物的最高層級。

當然,最高層級的邏輯思維能力還是我們人類。因為計算機的軟件系統就是人類設計的,這才是人類邏輯思維能力的最好體現。

比人類邏輯思維能力更高級的是人的感性思維能力,因為人類感情具有一定的預測判斷能力或超時空感知能力,此所謂超邏輯思維能力。感性思維能力的更高境界就是所謂的“神仙境界”。然而“神仙境界”還不算我們祖先認為的最高境界,我們傳統思想文化認為的人類思維能力的最高境界是空無界、寂靜界,也就是佛性(心)。這其實就是人類感性思維能力達到了出神入化無所不知的超高階層的思想境地。超高級的思維能力與思想境界是人類超級預測判斷能力的表現,仙佛就是超級思維能力的化身。這種超級感性思維能力不是學來的而是“修”來的,並且需要數代人承上啟下長期積累才可能修道成德的,這不是“功”而是“德”,因為“功”為陽性的或顯性的能力,“德”則是陰性的或深藏不露的能力。人類的感性思維能力源於人的情感的演繹演化規律,其重要特徵就是向內演義並且是演繹與歸納並重和以歸納法為主的邏輯思維方式。要想深入理解個激發人的感性思維能力就必須研究探索人的情感作用機制及其動變規律。


太極數


邏輯思維是一種基本的思維方式,很重要,但不是唯一好用的思維方式。最近,看了《高維度思考法》這本書,才意識到WHY型思維真的很重要。我們在生活中對“為什麼”很熟悉,但是真正運用好這個WHY型思維的人卻不多。

WHY型思維類似一個剝洋蔥的過程,通過提問“為什麼”能幫助我們看到問題的核心。

如果老闆說,請把這個月各部門的費用統計一下。你接下會怎麼做?

一種做法是,照單全收,按照老闆的要求去收集各部門的費用數據。

一種做法是,先思考費用統計的目的。

如果條件允許,當面與老闆確認,如果條件不允許,通過假設性思考推測上層目的。與費用相關的下一步措施,很可能是如何降低費用。按照部門來統計,說明費用在各部門之間可能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因此,分析的時候,可能要關注各部門費用產生差異的原因,以及根據不同的客戶或者不同的地區進行數據收集,以便支持下一步可能採取的措施。

這兩種做法,反映出不同的思維方式,第一種做法的人,注重HOW型思維,更關注具體的行動;第二種做法的人,注重WHY型思維,更關注問題的目的,針對目的提出假設,再採取行動。後者更接近細谷功在《高維度思考法》中所提倡的元思維。在具體解決問題中,元思維是指首先思考問題本身,然後再決定自己的行動。

5W1H一個很棒的分析方法,5W是指Why,What,When,Where,Who,1H是指How,進一步可以延伸為How long、How much等等。

元思維以What為中心,通過Why向上尋找上層目的;通過Where、When、Who、How向下來思考具體採取的行動。其中,Why是一個特別的存在,因為Why能幫助我們找到“問題本身的問題”。這是什麼意思呢?

一方面,通過問“為什麼”,我們可以重新定義問題。表面的問題可能不是真正的問題,我們可以通過Why來發現新的問題。

另一方面,即使問題本身沒有問題,我們可以通過Why找到具體行動的線索,找到關注的重點。

除此之外,通過因果關係,Why將過去的原因和現在的結果聯繫起來;通過追問目的,Why又將現在所採用的方法和未來要實現的目標聯繫在一起。如果說其他的4W1H是點的話,那麼Why就是能夠跨越時間的線,並且Why可以多次使用,很多公司提倡通過問5次“為什麼”來找到問題的根源。


馴養一本書


【六頂帽子思考方法】

1、【藍帽】代表管理思維,控制,組織思考,總結和結論,確定思考符合規則;

2、【白帽】代表信息,我們知道的信息,我們需要的信息,如何獲得我們需要的信息,確定信息的準確性和相關性,看看其他人的觀點;

3、【紅帽】代表感覺、直覺、本能的反應,允許表達感覺,無須解釋,表述立刻的感受,要剪短,決策的一個重要部分;

4、【黃帽】代表利益可行性,樂觀看法,必須給出理由,需要比黑帽更努力思考,找出好處和價值,短期和長期利益都要考慮;

5、【黑帽】代表風險、困難和問題,可疑的觀點,必須給出理由,指出不符合實際、經驗、法規、戰略和價值的方面,指出潛在的問題;

6、【綠帽】代表新思路和可能性,創造性思考,尋找替代方案和可能性,去掉缺點,不必合乎邏輯,產生新概念。

【六頂帽子的運用】

開始時,由藍帽設定焦點問題和帽子使用的順序。結束時,由藍帽做出小結並規劃下面的步驟。沒有唯一正確的帽子順序。順序隨著主題和思考者的不同而不同。

【例1:針對戰略規劃】

第一,藍帽:考察現有情況;

第二,黃帽:我們的優勢有哪些;

第三,黑帽:我們的劣勢有哪些;

第四,白帽:對我們的生意有影響的趨勢和潮流有哪些?(環境的,競爭的,社會的,政治的,技術的)

第五,藍帽:制定未來的目標和戰略;

第六,綠帽:為未來制定一項大膽的目標,並制定戰略方針。

第七,藍帽:制定執行計劃。

【例2: 針對工作總結與回顧】

第一,藍帽:引導一個工作回顧;

第二,紅帽:用一兩句話表達各自對事情進展狀況的感覺;

第三,白帽:回顧工作描述,角色和責任;

第四,黃帽:哪些方面進展的不錯;

第五,黑帽:挑戰,劣勢以及讓人擔心的地方還有哪些;

第六,綠帽:提出克服劣勢的以及改善表現的新方法;

第七,紅帽:用一句話說說對下一步工作的感覺;

第八,藍帽:為下一步繼續成長和發展達成共識。誰將負責執行?什麼時間開始?

【例3:針對過程完善】

第一,藍帽:怎樣改善一特定過程;

第二,白帽:回顧一下目前的過程;

第三,白帽:別人對過程的看法有哪些;

第四,黃帽:該過程有哪些好的方面;

第五,黑帽:該過程的不足有哪些;

第六,綠帽:提出克服不足的方法;

第七,紅帽:選擇最恰當的方法;

第八,藍帽:決定下面的步驟。

【例4 :針對解決問題】

第一,藍帽:解決一個問題;

第二,白帽:是什麼導致的問題;

第三,綠帽: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第四,紅帽:選擇最好的方法;

第五,黃帽:每個想法有價值的方面各有哪些;

第六,黑帽:每個想法不足的地方各是什麼;

第七,綠帽:克服不足之處;

第八,藍帽:我們需要做些什麼,何時開始。









公子義


邏輯思維,又稱規律的思維,是對事物整體的、本質性過程的思維;這種思維,在中國古典文化中表述為“道”的思想,老子的《道德經》,以道為範疇,闡述了“天人合一”的德社會體系;在西方哲學中,邏輯思維稱為辯證思維,即事物變化、發展的認識;並系統地總結出對立統一規律、質量互變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因果規律;它們為近、現代的科學的進步提供了方法論,特別是馬克思對資本的論述,經典地再現辯證思維的客觀性。

相較真理(概念)思維,邏輯(辯證)思維、使人類的思想更全面整體地認識和把握事物,豐富和充實了世界觀的內涵;我們亦可以稱之為《真諦思維》。

在《真諦思維》的基礎上,演生出系統思維、整體思維、思維結構、思維層面、思維終極,……;誕生了控制論、本源說、發生論、範疇學、等系列思維方式和思維應用方式,為《意識學》構築豐富和廣泛的基礎。

以上述的思維進化,可以肯定地認定有比邏輯思維更為智慧的思維方式。

人類的歷史,從意識的表現是一個不斷認識的的歷史過程;不僅如此,還是一個不斷“返其道而行之”的歷史;今天社會的存在與意識,始終在實踐一個合乎人類意志的前行,它是客觀的、也是主觀的,它還表現出一種預設的超然性,同人們內心的情懷和願望有機交結在一起,使社會有一種既定性。

單純從思維的表現,我們也預設一次邏輯:《意識智慧》。


胡湘閩


進君一言:不要低估邏輯思維的純理性力量,也不要迷信邏輯思維的超自然神功

汲取其精華,排除其糟粕。我們泱泱大國,學習並超越他們,那是必須的。

思維法則屬於工具,再厲害也有缺陷。弄清形式邏輯的四大瑕疵,就不難得出:

邏輯思維只適合純數學思維。還會給出兩個高級思維——語境思維+超對稱思維。

考慮到通俗性,本文不得不有點長,分五個標題,重點是邏輯思維缺陷、語境思維。

1. 純理性思維,是對具體的抽象

純理性思維,也叫抽象思維,有如形式邏輯、哲學思維、數學思維之類。

抽象思維,是在大量具體現象基礎上,不考慮千差萬別,只考慮共有的關係,而稱之。

不管多偉大的純理性都得接地氣。抽象源於並超然於具體,否則就是想當然的意淫。

先有不齊的十指👋,後有整齊的

算籌||||| |||||,再有代號的數字10,這是數的抽象。

先有太陽的球狀🔆,後有象形的圓盤⭕,再有幾何的圓周⊙,這是幾何的抽象。

先有具體的彩虹🌈,後有具象的圓弧,再有座標象限的➕,還有抽象的 π/2

先有具體的花朵🌺,後有具象的齒輪⚙,再有抽象的模數。這是 形·圖·數 拓撲

先有半導體的

PN結,再有狀態的斷&通,再有抽象的0&1,再有邏輯電路的二進制

先有遙遠的恆星,再有逼近的質點,先有超超速的電子,再有信息時滯效應的電子雲。

2. 邏輯思維,特指形式邏輯

2.1 形式邏輯的基本任務

形式邏輯,研究概念之間關係的定式化(formal)或規範化(normal)的操作規程

2.2 概念操作的七個單元

①定義、②劃分、③判斷、④命題(求證)、⑤推理(綜合)、⑥演繹(預言)、⑦證明。

2.3 邏輯思維的基本法則

①同一律(不偷換概念)、②排中律(不模稜兩可)、③不矛盾律(不出爾反爾)、④充足理由律(不以偏概全)。

3. 形式邏輯的四大瑕疵

3.1 基元概念無法定義

概念要事先定義,給出概念的外延(範疇)與內涵(語境),故定義是邏輯的靈魂。

問題是:定義本身是概念的關係,逐層追究到底,基元概念就不能被定義,且涉嫌哥德爾不完備定理,給莫須有留下可乘之機。

基元概念,屬於客觀存在的範疇。僅靠形式邏輯與數學方法是無能為力的,必須通過大量觀測與科學實驗蓋棺定論。

因此,科學研究的本質,首先要基於廣義的物理現象,初步確定範疇的定義,通過反覆驗證與修正,最終給出精準定義的範疇。

例如,真空是什麼?光子是什麼?聲子是什麼?電子?量子糾纏?場?磁?波?別以為沒什麼,精準定義就是探秘。

3.2 排中律的以偏概全

排中律是非此即彼的對立二分法,而不是對立統一法只適合某些場合,不能推而廣之。

例1,物質分類,對比兩種思維

對立二分法:物質=實體+空間=明物質+暗物質。幼稚在於:把實體與空間割裂開來;

對立統一法:物質=最密場+高密場+低密場+最疏場,基於聚則成器·散則成氣·色空亦空的哲學理念。

科學證實:真空不空。請琢磨:電子本體是實體,電子內部是真空。二分法行麼?再琢磨:粒子=費米子+玻色子,有無瑕疵?

例2,就人品分類,對比兩種思維:

對立二分法:人品=高尚+卑賤=好人+壞人=富人+窮人=強者+弱者。很幼稚!

對立統一法:人品(AB面)=很對應+較對應+較不對應+很不對應。很科學!

3.3 歸納推理的不現實

尤其是科學歸納法,只適合純數學。在自然科學領域,不可能窮舉法,只能用枚舉法。

事實上,科學原理求證,只要在特定條件下有大數據皆對而無反例即可。卡文迪許扭秤實驗,1001所學校做1001次,G還是G。

3.4 演繹推理的不可靠

演繹推理,特指把“數學模型”或推演預言強加於現實世界的“物理範疇”。

演繹推理,固然有前據的合理性,但彼合理性未必適合此現實性,不能以偏概全。

任何抽象原理,都有其特定的適用範圍,只有局部的真理,沒有絕對的真理。

勾股定理c²=a²+b²,只適合二維截面的靜態空間,不適合多維曲面的黎曼空間。

黎曼幾何Rⁿ=R(...),充其量適合高速運動的湍流系統,未必適合宇宙無限空間。

引力定律F=Gm₁m₁/R²,只適合大質量的宏觀物體,不適合小質量的微觀粒子。

庫侖定律F=kq₁q₂/R²,只適合小質量的微觀電荷,不適合大質量的宏觀電荷。

電子移動的動能Ek=½m₀v²,不適合光子波動的輻射能 Eγ=hc/λ,雖然有對應關係。

為什麼“電子只移動vs光子只波動,電子有半徑vs光子有波長,電子講動能vs光子講輻射能”?——這是物理問題,數學咋知道?

據說物體是一種波,叫物質波或粒子波波長:λ=h/mv,輻射能:E=hc/λ=mvc

電子波,當v=αc,λ=3.3×10⁻⁸m,E=mvc= 6×10⁻¹⁶J。導彈波,當v=1km/s, m=100kg, λ=6.63×10⁻³⁹m❗,E=mvc=3×10¹¹J❗

為什麼出現如此荒唐的結果呢?——因為把純數學的概率波強加為物理波

4. 語境思維,高於邏輯思維

語境 (context)即話語環境,包括上下文、人文環境、地理環境、介質環境、默省條件、作者訴求、讀者需求。

語境思維,即要綜合所有語境的限制條件,來探討一個命題,即在語境下求證。顯然,不同的語境,有不同的結論。

語境思維的本質:從實際出發,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實事→求是。顯然,

語境思維是活泛的,邏輯思維是死板的

以下舉例說明語境思維的幾個樣式。

例3器的不同語境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裡的,特指器具、工具、手段、方法、方式。

聚則成器,散則成氣。這裡的,特指器物、物體、物件、實體、本體。

大器晚成。這裡的,特指人才,有才、才華。英才·雄才·豪才·傑才。

例4,right 的不同語境

You're right,這裡的 right 是正確的;

in its right,這裡的 right 是本身、原有;

right now,這裡的 right 是恰好、當即。

right act,這裡的 right 是正當、合法的。

例5,責任的不同語境

他是負責任的,這裡的責任是盡職。

他是有責任的,這裡的責任是失職。

可見,同一個詞搭配不同的詞,意思會迥然不同,甚至可能截然相反,為什麼?——因為詞語代表的事物本來是變化發展的,是隨環境變化、是與時俱進的。

例6,關於電子的語境思維

(1) 在質子內部環境,電子錶現為高能電子,有:質子(p⁺)=電子(e⁺)+場介質(m')。

電子以光速震盪v=c,擾動並激發場的光子波長λ=4.85pm,有最大的電子音爆與場密度,故有場介質的質量方程

m'=m₀r³/r'³=1835m₀,

其中,r是質子或電子震盪半徑,r'=λ/2π是光子半徑。故有質子的質量方程

p(1836m₀)=e⁺(m₀)+m'(m₀r³/r'³)

▲把夸克環拓撲一個電子,剩餘參量與其它粒子統歸場介質。

(2) 在原子內部環境,電子錶現為核外電子,氕原子=電子(e⁻)+質子(p⁺),

電子平均速度v≈αc,電子切割核子引力線,產生洛倫茲力或庫侖力:F=ke²/R²。

電子震盪速度v<

(3) 在分子間環境,電子錶現為價電子,與核電荷間的相互作用力,即是弱化的庫侖力(弱化係數ξ),也叫氫鍵分子力:

F=ξ·ke²/R²

(4) 在地球輻射帶下,電子錶現為低溫等離子態的自由電子,電子的運動速度大幅度降低,電子激發的電磁波在紅外線附近。

(5) 在背景電波帶下,也是超低溫超真空環境,超低速電子幾乎或徹底冷消散為場量子,即電子不復存在。此處的普朗克衛星也捕捉不到電子的蹤跡。

5. 關於超對稱思維

超對稱思維 (supersymmetry thinking)指同種指標間共時關聯的轉換性對稱,也叫對立統一思維,例如,

① 電子質量↹光子質量:

e(m₀)↹γ(m₀)

② 電子動能↹光子輻射能:

½m₀v²↹hc/λ

③ 電子勢能↹光子勢能,

m₀c²↹hc/λ

④ 電子動能↹庫侖勢能

½m₀v²↹ke²/R

⑤ 電子電荷↹光子電荷

e(e)↹e(γ)

⑥ 電子信息↹光子信息。

½m₀v²↹hc/λ↹kBln2

超對稱思維,有時還叫轉換、變相、映射、同構、投影、代償、替代、超限戰。

超限戰,是軍事鬥爭術語,以不對稱的方式取勝或抗衡,包括以弱勝強。涉及:無所不用其極,不按套路出牌,兵不厭詐,以假亂真。

Stop here。物理新視野與您共商物理前沿與中英雙語有關的疑難問題。


物理新視野


有,而且很多!

當然,所謂高級是要看從哪個角度進行對比。

我的對比角度是:能更好地幫助自己,就是更高級。

1、善緣思維:

發善願、宣善言、結善緣、做善事!

馬雲說:一個人如果經常運氣很好,其背後一定有我們不知道的原因。

所謂運氣,看似虛無飄渺,其實從概率的角度來說,有善緣思維的人,運氣就比普通人好很多,常有貴人相助!

2、因果思維:

普通人常在果上拼搏,成功人則多在因上努力!

所以:因上努力,果上隨緣!

3、利他思維:

與人交往,常思我能為他做什麼?

對客戶,常思我能為客戶帶來什麼價值?

對供應商,常思我能給他什麼利益?

對員工,常思我該如何幫助他收入倍增?

我為人人,人人為我!

利他不是為了回報,但常常利他,就一定會經常被他人利!


鄒宇189


當遇到一個問題要解決,先進行研究,歸納與演繹。從個別到一般,再用一般性得出的規律套這個問題,看似能很好的解決問題,可在實踐中才會發現這種邏輯推理並不對。

《福爾摩斯探案集》的作者被英警察弄去破案,結果其根本就破不了案,只是胡亂懷疑。可見邏輯思維的套路並不能很好的解決問題,各種特殊性中的共性並不能解釋新的事物。按各種邏輯去推導,只能越推越亂。原因是思維方式與事物發展脫節了。

個人認為比邏輯思維更高的方式應該是頓悟。通過認清事物的發展規律而去認識事物的本質。心與物的交流。看到一片落葉,知道四季變化。讓人的思維按自然方向發展,而不是放棄自然屬性,而另搞一套。

各種宗教之所以有如此多信眾,來源於教祖的頓悟。科學家偉大的發現大多來源於頓悟。愛茵斯坦相對論來源於對牛頓經典力學公式的微分。魯班發明鋸子來源於手被鋸齒型草劃破。

有人在冥想中頓悟,也有人在實踐中頓悟,各人頓悟的方法不同。但都是極短的時間,不會超過幾秒,靈感會在幾秒後消失,這幾秒種創造性神奇無比。

在偉大領袖毛主席下班回家午休時,突然發明了乒乓外交,小球推動地球,改變了世界格局。

在喬布斯為鍵盤穩定性開會找方案時,突然宣佈方案全部作廢,使以後的人類信息時代進入i時代。

這種一個突發念頭帶來的偉大變化實再太多,遠大於邏輯思維。善長邏輯思維的人是沒有這種偉大成就與發現(發明)的。


紅9九


什麼是邏輯,如何獨立思考,如何提高批判性思維,如何更高效地學習……這些內容,就好比一個人的骨架,只有有了骨架支撐,才能算一個完整的有血有肉的“人”。


同理,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是塑造一個人思維模式的最基本的材料,它是在你心智上真正成熟的重要表現。


那麼,只有當一個人的心智趨於成熟,接下來要做的才是深度思考與良好溝通。


如何提高表達能力,如何深度思考呢?


這裡就要提到金字塔結構裡的一個原則和三種思維模型(也就是你的問題所在)


一個原則即結構化思維,三種思維模型即WYH模型,以及衍生出來的5W1H模型、WYH+GHC模型。


至於什麼是結構化思維、什麼事WHY模型,它們的定義、原理以及如何應用等等,請參之前的文章。


lichen先生說


比邏輯思維更高一層的思維有三種,分別叫強盜思維,噴子思維,鍵盤俠思維,當你帶著邏輯思維去跟這三種思維理論的時候,我敢保證你輸定了,因為人家不講邏輯,人家憑感覺,你能有他們自我感覺良好嗎?

比如天天宣揚神的,說信則有不信則無,你說這跟信不信有啥關係,不合邏輯啊,他會強盜式的說你沒有智慧,不夠謙卑。然後你再說我學歷也不低啊,而且經常看很多書籍,他會用鍵盤俠式思維說你看那些都沒用,看聖經就夠了,它包含萬事萬物的哲理。然後你說既然上帝無所不能,他能製造一塊他舉不起來的石頭嗎?這個不符合邏輯呀?然後他就會用噴子思維說你們都是惡魔,學了東西靜想些無用的東西,只會挑人毛病,然後會理直氣壯的說上帝憑什麼製造這種石頭……然後你就只能默默的用毛巾擦一把臉上的吐沫星子,失敗的離去。

總之,邏輯思維是一種講道理的思維,但有句話說的好,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你跟不講理的用邏輯思維肯定就不行了,跟他們打交道要用更先進的三種思維,他再無理指責你說的道理不對的時候,你就告訴他,你不夠謙卑,不夠虔誠,沒有智慧,告訴他信則有不信則無,這就是名揚江湖的以彼之道還施彼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