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如何阻隔”新冠”入侵

隨著中西醫聯合診療的逐步推進,中醫藥抗疫的臨床效果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認可。昨天,《新聞聯播》還專門報道了多種診療方式取得實效的新聞,其中特別肯定了中醫藥抗疫作用。同時,各地名老中醫也開始進入新冠肺炎的診療工作,進一步加強中醫藥抗疫力量。

萬眾一心防控疫情,中醫藥大有可為。除了一些彙集的中藥內服的預防方之外,中醫藥外治法也是簡便易行的方法,除了服用中藥,中醫還有一些簡單的治療方法可以試用,如艾灸神闕、關元、氣海、胃脘、足三里等,可以溫陽散寒除溼,調理脾胃,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

一、中醫藥外治法“塞鼻方”避疫之簡介

塞鼻中藥多有芳香化濁避疫之功效,屬於中藥外治範疇。中醫對傳染性疾病的認識較早,秦漢時期的《黃帝內經》中就有“五疫之至,皆相染易,無問大小,病狀相似”的記載。張仲景稱“餘宗族素多,向餘二百,建安年以來,猶未十垮,共死亡者三分有二",於是撰著《傷寒雜病論)"上以療君親之疫,下以救貧賤之厄”成不朽鉅著。明史記載,吳又可《溫疫論》提出了良氣致疫學說和對疫病傳染性、流行性的認識;《廣瘟疫論》提出疫症診斷;楊果山的《傷寒溫疫條辨》結合溫病的感染途徑,分析病機特點,創用以升降散為主的治溫十五方;

餘霖《疫疹一得》詳析熱疫之虐,從熱毒著眼,創清瘟敗毒飲等傳世之方;葉天士(外感溫熱篇》創立“衛氣營血”辨證綱領,並在治療學上卓有貢獻;吳鞠通《溫病條辨》創立三焦辨證體系,救治溫病神昏痙厥危重之症,立下不朽功助;

王孟英《隨息居重訂霍亂論》提出預防疫病流行的多種方法,並研究了多種處方和治法;熊立品《治疫全書》、劉松峰《說疫》 秦本煜《千金不與世人傳》、《咽喉指掌》、《萬病綱目》等多部醫學秘籍。

在無數次疫病爆發中,中醫藥拯救了許多人的生命,顯現出中醫疫病治法的特效性。2003年突發的非典肺炎是瘟疫的一種,在抗擊“非典”(SARS)期間,中醫藥對預防SARS重症病人也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今天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戰役中也充分認識到中醫藥對急性傳染病的防治是其特長和重要作用。

新冠狀病毒肺炎是經由疫癘之氣傳入人、再由人與人接觸而傳染,該病毒首先侵入呼吸道再迅速傳入肺部引起發熱,咳嗽,咽乾咽痛,呼吸困難嚴重危及生命!首先防護呼吸道最重要是鼻孔,且鼻孔傳染迅速更快!口罩是有效防護措施但也不完美的地方一旦暴露病毒亦會侵入!我國傳統中醫以“鼻塞” 的形式 或者 是常見的香囊的形式可以阻隔新冠的入侵。目前有關專家也提出在口罩中 加入中醫中藥的成分,會達到更加理想的效果。

本文轉載自其他網站,不代表健康界觀點和立場。如有內容和圖片的著作權異議,請及時聯繫我們(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