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莫高窟文物流失的背後,隱藏著什麼祕密?

道士王元祿與莫高窟之緣

遊方道士王元祿發現莫高窟並決定在這裡定居。

他在清理洞窟裡的荒沙時發現了藏經洞,發掘出許許多多經卷文物,莫高窟由此而引起世界關注。

因為條件艱苦,他四處奔波,省吃儉用,用於清理洞窟。僅僅清理第16窟的淤沙就花費了兩年的時間。清光緒二十六年五月二十六日(1900年6月22日)這一天,王圓籙揭開了藏經洞這個秘密。

王道士的墓誌上是這樣寫的:"沙出壁裂一孔,彷彿有光,破壁,則有小洞,豁然開朗,內藏唐經萬卷,古物多名,見者多為奇觀,聞者傳為神物。

敦煌莫高窟文物流失的背後,隱藏著什麼秘密?


敦煌莫高窟文物流失的背後,隱藏著什麼秘密?


敦煌莫高窟文物流失的背後,隱藏著什麼秘密?


敦煌莫高窟文物流失的背後,隱藏著什麼秘密?

後來,英、法、日、俄等國探險家紛紛來到敦煌,從王元祿手中經過買或者騙帶走了大量的經文。直至後來藏經洞的文物絕大部分流失,流落在世界各地的公私收藏機構,僅有一小部分保存在國內。這是中國文化史料的大浩劫,國學大師陳寅恪先生曾感嘆:敦煌者吾國學術之傷心史也!

王元祿道士一度被後人所詬病,行者覺得,那些自以為是的史學家的評價往往有失偏頗,王道士是為守護莫高窟而留下,他曾經為保護這些文物而奔走呼號,並數次上書腐敗的清政府,不辭辛苦的拜會達官貴人,在數次被嗤之以鼻、奔走無果得不到資金維護莫高窟的情況下,他易物養物的無奈之舉,作為後人的我們要設身處地去理解當時他的難處,沒有他,文物損毀損失怕更加嚴重。

:在長達7年的時間裡,他多次求助官方,逐級上報,但無人過問,致使他灰了心。另外清掃洞窟,修建三層樓,架設木橋是他的宏願。而且斯坦因這個探險家追求事業的精神感動了他。因此他雖則思想極為矛盾,極不願意外國人將這些文物帶走,但在無奈的情況下,也只好讓了步。斯坦因正是使用這種卑鄙的手段2次騙取了大量敦煌文物。

胡適曾在演講中提到王道士時說,王道士一開始並不知道經卷的價值,最初以經卷能夠治病為由向附近居民售賣,把經卷燒成灰燼和水讓人吞服。這裡的說法與之後王道士低價賣出經卷給斯坦因可以銜接,說明王道士一開始對文物價值一無所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