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14|國內外新冠肺炎相關科研動態

鍾南山團隊實驗室在患者糞便中分離出新冠活病毒

據南方+客戶端 2 月 13 日消息,鍾南山團隊實驗室在患者糞便中分離出新冠活病毒。

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趙金存介紹,該團隊在 P3 實驗室中,在中山大學附屬第五醫院一例重症感染患者糞便樣本,分離出活的冠狀病毒。

Nature & Science:科學家們在病毒名稱上產生分歧

2 月 12 日,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 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 在日內瓦舉行的世衛組織疫情每日新聞發佈會上,正式宣佈了對新型冠狀病毒的命名為 SARS-CoV-2,由該病毒引起的疾病命名為 COVID-19。

然而,2月13日,在著名期刊《Nature》和《Science》上均發表了「NEWS」稱科學家們認為這個命名讓人很混亂。

上海復旦大學的病毒學家蔣世波(音譯)說,雖然這兩種病毒屬於同一種類,但 SARS-CoV-2 的傳播速度比 SARS-CoV 快得多,但致死率較低。

2 月 9 日,中國病毒學家在《中國病毒學雜誌》

(Virologica Sinica)上發表論文,建議將最新的病毒命名為傳染性急性呼吸綜合徵(transmissibl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簡稱 TARS-CoV)。

中山大學傳染病研究員孫才俊(音譯)說,考慮到病毒的快速傳播和強傳播,他更傾向於將這種病毒命名為聚集性急性呼吸綜合徵冠狀病毒(CARS-CoV)或快速傳播呼吸綜合徵冠狀病毒(RARS-CoV)。

《Nature》:Coronavirus latest: Scientists clash over virus name

《Science》:‘A bit chaotic.’ Christening of new coronavirus and its disease name create confusion

廣東疾控:COVID-19 的傳播能力大概率比 SARS 高

2 月 13 日,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與廣東省公共衛生研究所在預印本平臺biorxiv在線發表了一篇題目為Time-varying transmission dynamics of 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in China」的文章。

目 的:文章旨在估算 COVID-19 在中國基本和隨時間變化的傳播動態,並將其與SARS 進行比較。

方 法:

從流行病學調查或官方網站收集截至 2020 年 2 月 7 日的 COVID-19 病例數據。還獲取了 2002-2003 年廣東省,北京和香港的嚴重急性呼吸道綜合症(SARS)病例的數據。

研究者整體估算了COVID-19 和 SARS 的倍增時間,基本傳染數(R0)和隨時間變化的傳染數(Rt)。

測度和主要結果:

截至 2020 年 2 月 7 日,中國共發現 34598 例 COVID-19 病例,2 月 4 日以後每日確診病例減少。

全國 COVID-19 的倍增時間為 2.4 天,比 SARS 在廣東(14.3天),香港(5.7天)和北京(12.4天)都要短,這意味著COVID-19的傳染倍增時間僅是 SARS 的一半左右 。

全國和武漢地區 COVID-19 的 R0 分別為 4.5 和 4.4 ,高於廣東(R0 = 2.3),香港(R0 = 2.3)和北京(R0 = 2.6)的 SARS 的 R0,COVID-19 的基本傳染數為 SARS 兩倍左右。

COVID-19的 Rt 持續下降,尤其是在1月16日全國和武漢之後。廣東省 COVID-19 繼發病例的 R0 為 0.6,在流行期間 Rt 值小於1。

結 論:

COVID-19 的傳播能力大概率比 SARS 高,迄今為止國內控制疫情的努力是有效的。但是,需要堅持不懈地努力將 Rt 降到 1 以下,才能控制住病毒的傳播。

意 義:

在這項研究中,作者使用中國各地的最新數據描述了非典的流行病學特徵,並估計了與非典比較的基本和隨時間變化的繁殖數量。本文對於在 COVID-19 傳播期間優化預防和控制措施以及指導臨床管理至關重要。

https://www.bio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1.25.919787v2

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對於新冠病毒感染的高危患者,病毒性肺炎的胸部 CT 證據可能先於陽性 RT-PCR 檢測結果。

2 月12 日,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聯合長沙市放射質量控制中心、長沙市第一醫院,長沙市公共衛生治療中心等機構,在《Radiology》雜誌發表題為 「 Chest CT for Typical 2019-nCoV Pneumonia: Relationship to Negative RT-PCR Testing 」的文章。

研究發現,某些疑似患有新型冠狀病毒的患者,其逆轉錄聚合酶鏈反應(RT-PCR)呈陰性結果,而胸部 CT 結果呈陽性。

研究者介紹了 5 例新冠病毒感染的患者的胸部 CT 表現,這些患者最初的RT-PCR結果均為陰性。但是,五名患者均具有典型的影像學表現,包括毛玻璃樣混濁(GGO)(5例)和/或混合 GGO 和混合鞏固(2例)。

將疑似患者隔離後,通過反覆拭子測試,最終確認所有患者均患有新型冠狀病毒感染。

研究者認為,對於新冠病毒感染的高危患者,病毒性肺炎的胸部 CT 證據可能先於陽性 RT-PCR 檢測結果。

https://pubs.rsna.org/doi/10.1148/radiol.2020200343

《柳葉刀》:初步證據表明,妊娠晚期新冠感染不引起垂直傳播

《柳葉刀》(The Lancet)於 2 月 12 日在線發表一項來自中國武漢的關於妊娠晚期合併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的小樣本研究。

研究者對羊水、臍血、新生兒咽拭子標本進行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檢測,所有樣本檢測結果均為陰性,未發現妊娠晚期 SARS-CoV-2 感染導致宮內垂直傳播的證據。

該研究還分析了 9 例妊娠期 SARS-CoV-2 感染患者的臨床特徵。

該研究提示,目前尚無證據表明 SARS-CoV-2 感染可導致嚴重不良新生兒結局,也無證據表明 SARS-CoV-2 可導致母嬰間垂直傳播。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20)30360-3/fulltext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