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著名人物許世英與黃山的開發

民國著名皖人、政界名流許世英(1873年—1964年10月13日)先生是安徽省至德縣(今東至縣)人,歷經晚清、北洋、民國三個時期,宦海浮游60餘年,是中國近代政壇上一位著名歷史人物,曾任中華民國國務總理。

20世紀民國時期,由於黃山大交通的缺失,是身兼五嶽之長的黃山被埋沒的主要原因,時人想上黃山遊玩,需提前多日準備。導致遊人稀少,再加之連年災害,戶鮮蓋藏,人民生活苦不堪言。作為皖人政界名流許世英先生,初心非常熱愛黃山,並強烈想推動黃山的開發管理,可以從其日記《始遊黃山日記》所述“黃山雄偉奇秀,實兼五嶽之長,志記詠詞,粲然大奮。今茲交通暢達,若不為闡揚啟發,公之於世,則不獨坐失建設之機緣,亦無以慰鄉邦父老殷殷之望。 ”

為更好的推動黃山的開發,1932年,許世英先生邀集皖籍政界著名人物張治中、徐靜仁,安徽省政府主席劉鎮華等籌備成立高規格的黃山建設委員會。至1934年1月9日,黃山建設委員會在南京成立,委員72人,常務委員20人,許世英任主任,徐靜仁、張治中任副主任,後期又加推于右任、孔祥熙、郎靜山、葉淺予等政界名流為委員。

黃山建設委員會下設黃山、上海、屯溪3個辦事處和南京、蕪湖、杭州3個問訊處(通訊處)。先後開通湯口至逍遙亭公路,修建雲谷寺至北海石階路,並著手開鑿天都登道。

黃山建設委員會成立,由此迅速掀起了宣傳黃山、建設黃山的熱潮。這一時期的達官顯貴紛紛看好黃山,到黃山考察,租地置房。最著名的當屬許世英在黃山為蔣介石修築名為“正道居”(後改名“聽濤居”)的別墅,並邀請蔣介石前來避暑,力爭蔣介石對黃山開發的關注。然而由於種種原因,該別墅轉贈予段祺瑞,別墅未建成,段祺瑞就已去世。隨後,該別墅輾轉於各種用途,還曾作為西安事變後張學良的臨時關押處。其他還有姚文采投資建設的散花精舍,徐靜仁於1939年在桃花峰下投資建立的發電廠,後因事故停工,新中國成立後改建為觀瀑樓,其他著名的投資黃山的還有立法院長孫科、財政部長孔祥熙等。

至1935年,黃山建設委員會派員與太平、歙縣政府劃定黃山風景區管轄範圍。6月在黃山設立辦事處,建天都小學。並經實地勘測劃定黃山風景區範圍:南起歙縣湯口鎮,北至太平縣甘棠鎮,東起譚家橋,西至力溪坦,繪成黃山風景區管轄圖,報安徽省政府和行政院核准備案。

同時,為更好的向海內外宣傳黃山,1935年元旦,許世英在《徽聲報》上發表《黃山建設之意義》一文,呼籲開發建設黃山。並於30年代出版《黃山攬勝集》,向海內外發行,宣傳介紹黃山。

在那戰亂紛爭的歲月,許世英先生為黃山建設總是力其所能,不辭勞苦,多方奔波,籌款籌物,關心黃山人民,具體落實以工代賑,建設黃山事宜。為黃山的建設作出了不懈努力,在黃山建設史上留下了美好的一頁。

(姚惠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