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始站樁,重點在手心涵空、微曲形似抓球

為了催動血液循環,也為了出拳碰到目標時腕子不受傷;站樁要有意識的調整手掌鬆緊,不能保持松或緊一個狀態不變。

同樣是靜立練功,有人手掌似調琴絃一般有松有緊,而有的人沒有,二人外表沒什麼不同,但效果差別極大。

剛擺好架子,胳膊、腿、身上估計感覺不到互相有關聯,但進入站樁持續松靜後,身體有了初步的均整,手上一緊一鬆,其它部分應該能感覺到。

抱球式有側重於抓球,也有偏重環臂抱球的,關乎梢節體認,抓球就比較好。

所謂的意想抓球,如同調二胡琴絃,調的是梢節,體認的是全身,看看身上各關節的筋腱跟手掌鬆緊有關係沒有。

兩手一緊,先感覺腕、小臂、肘部,其裡面的筋腱跟著有沒有拉長,然後再向後一段一段延伸體認。

兩手一鬆,體內筋腱跟著也回松,如此緊而轉松,松而復緊,感覺極其細微。

也可以手緊至一個程度,感覺全身的關節筋腱隨之有相應拉力,待一會兒快失去彈性再松,松的時候全身樁架不能散、不能懈。

手緊,意想抓球抓而不破;手鬆,外形仍舊不讓“球”落地。

一身機關在乎於兩手,此微微一緊一鬆,從頭到腳均有感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