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長劉昆:嚴禁搞虛假化債將風險“甩鍋”

由於疫情衝擊,市場預計穩增長力度會加大,隱性債務管控是否會放鬆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2月16日,《求是》雜誌發表財政部長劉昆的署名文章《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大力提質增效》透露最新的政策信號:隱性債務管控不會放鬆。

文章稱,通過財政風險控制體系,防範化解地方財政風險隱患。當前,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總體可控,但風險隱患依然不少。財政部門要強化風險意識,用大概率思維應對小概率事件,既警惕本領域的風險,也防範其他領域傳導過來的風險。要有效防控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健全常態化監測機制,及時發現和處置潛在風險。

文章還表示,用好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堅持“資金跟著項目走”,優化投向結構,擴大使用範圍,在項目上儲備一批、發行一批、建設一批、接續一批,儘快擴大有效投資,形成對經濟的有效拉動。

此前的2月11日,財政部發布消息稱,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加快地方政府債券發行使用進度,經國務院決定並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近期財政部提前下達2020年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限額8480億元,其中一般債務限額5580億元、專項債務限額2900億元。加上此前提前下達的專項債務1萬億元,共提前下達2020年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限額18480億元。

“從政策本身而言,本次額度下達仍然在政策原定的框架內。但分兩個批次,顯然是財政留有餘地的表現。在當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影響之下,財政要進一步發力,自然首先將之前的後手拿出來。”天風證券首席固收分析師孫彬彬稱,“預計隨著疫情持續和後續影響逐步體現,財政政策會從應對疫情逐步轉向穩增長髮力。”

文章還表示,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原則,督促指導地方做實做細並嚴格執行化債方案,穩妥化解存量隱性債務,加快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公司轉型,嚴禁搞虛假化債將風險“甩鍋”。強化監督問責,從嚴整治舉債亂象,有效遏制隱性債務增量,配合查處地方債務風險中隱藏的腐敗問題。

此前的1月13日,中央領導人在十九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上表示,要堅決查處各種風險背後的腐敗問題,深化金融領域反腐敗工作,加大國有企業反腐力度,加強國家資源、國有資產管理,查處地方債務風險中隱藏的腐敗問題。

會議閉幕後,中紀委網站刊發《2020年反腐劃重點》一文稱,“查處地方債務風險中隱藏的腐敗問題”被列為今年重點工作之一。

貴州省黔南州獨山縣委原書記潘志立是反腐涉及地方債務風險方面一個典型案例。據貴州省紀委監委網站,2019年8月,潘志立因嚴重違紀違法被開除黨籍和公職。在被查處的眾多問題中,就包括不顧民生盲目舉債上項目,導致政府債務風險不斷激增。

根據《中國紀檢監察報》報道,為了政績,潘志立不認真落實黨中央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策部署,罔顧獨山縣每年財政收入不足10個億的實際,盲目舉債近2億元打造“天下第一水司樓”“世界最高琉璃陶建築”等形象工程、政績工程,而自己和家人也大肆收受賄賂,“名利雙收”。他被免職時,獨山縣債務高達400多億元,絕大多數融資成本超過10%。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