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脾氣倔強,愛頂嘴,分不清好壞,怎麼辦?

z木火火


如果是女孩子,可以擺事實、講道理,實在是“油鹽”不進,為了孩子以後的未來,可以關“禁閉”。

男孩子如果年齡尚小,可以讓他經歷一次皮肉之苦,大一點進入青春期的,如果實在管教不了,可以送進派出所,讓民警幫助予以警示,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生孩子容易,養孩子容易,培養孩子成才是最難的,這點我深有體會!辦法千萬條,選擇適合的最好。


滋養有生命的文字


我們國內的家長普遍覺得聽話的孩子才是好孩子,不聽話的會跟家長頂嘴的就是壞孩子。所以家長會要求孩子對自己無條件的順從,當孩子表達的意見與自己出現分歧時,往往會認為孩子是在頂撞自己,這時家長會覺得自己的權威受到挑戰,盛怒之下,難免會對孩子進行訓斥。

孩子為什麼會頂嘴?

首先,在孩子3歲之前剛開始學習語言的時候是不會頂嘴的,但是慢慢的隨著孩子語言功能的增強,孩子學會了反問,同時孩子的模仿能力也強了。這時候我們大人之間說話的語氣語調,孩子慢慢也學會了並且能夠靈活的運用了。所以有時孩子說話的語氣一變化就讓大人有了孩子會頂嘴的感覺。事實上,這只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很正常的過程,是孩子的溝通能力和評議功能更加健全和完善的一個標誌。

其次,這個時期孩子的自我意識和自我概念更加健全了,有了“我”的概念,於是就會在語言或生活中把“我”和別人區分開來。

最後,這個時期也是孩子情感成長的主要時期,孩子的情感更豐富了,就會用頂嘴的方式來表達自己不滿的情感。

綜上所述,頂嘴其實是孩子發展到特定階段的一種正常現象。

孩子頂嘴到底是好習慣還是壞習慣?

上面我們說到孩子頂嘴只是孩子發展到某階段的正常現象,那麼我們就要放任不管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孩子頂嘴在一定程度上還是會對孩子的社交產生影響。

頂嘴這種溝通方法在社交環境中其實不太容易讓人接受,也會導致一些人際衝突和矛盾。所以當孩子過多的表現出頂嘴的現象,還是要引起父母重視和反思的。

怎麼改善孩子頂嘴的行為?

我們說過孩子頂嘴的行為是通過模仿大人的語氣語調來學會的,那麼改善的辦法自然不能是單純的管教孩子,應該從家長自身的溝通模式上找找原因。

我們觀察到孩子往往是在家長說話比較嚴厲的時候,才會用頂嘴的語氣。孩子頂嘴後發現這種方式能夠刺激大人做出更強烈的反應,剛開始孩子可能只是表達不滿,當孩子發現這種方式能夠引起大人注意的時候,就會一直用頂嘴的語氣。

這個時候家長往往會非常生氣,馬上用語言進行反擊,事實上這種打嘴仗的方式並不能解決問題,正確的方法應該是和孩子表達自己的感情,比如“你這樣說我很傷心”,或者你這麼講,讓我有什麼樣的感受。

家長不必去跟孩子在語言上較勁,只是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就會對孩子產生影響,事後也要及時解讀和接納孩子的感受。這種方法可以教會孩子怎麼樣正確的與其他人溝通,既表達了自己的感受,也接納了別人的感受。

最後,我們不能一味地把成人世界對好壞的判定,對與錯的評判,優秀與否用到孩子身上,我們給孩子的應該是無條件的愛和關懷。


平成奶爸


現在很多孩子一回家就關在房間裡打遊戲,已經完全和正常生活脫軌,遊戲裡孩子接觸的人物非常少,以打殺為主,導致很多孩子非常暴躁,口不擇言,如果長期生活在這個環境裡,就會孤僻,自以為是,和正常人沒法交流,但是我們都處在這樣一個大環境裡,如果不讓玩,那又讓孩子缺少很多認知,互聯網本身也是造福人類的工具,所以適當的讓孩子參與是正確的,那麼這個適當就尤為重要了,同時也要想辦法讓孩子參與生活,只要不是讓孩子自己完全封閉,大人灌輸一下生活道理,慢慢就會好很多,有人說跟孩子沒法交流,說實話,這是大人沒用心的表現,教育孩子才是重中之重,你只要把心用在孩子身上,自然會想到解決辦法,只是平時說幾句話還多數說孩子應該怎麼樣的就想解決問題,那問題就不在孩子身上了。


無名118787841


孩子的成長受多方因素的影響,孩子不是一個獨自成長的人,他的一切行為習慣也都不是自造的。相反孩子的成長行為多受家庭影響,孩子諸多行為習慣都“得益於”家長的的引導,這些引導包括家長的日常行為習慣、家長給予孩子所看的影視劇、家庭生活的外界環境......孩子其實是倔強脾氣的受害者,而家長才是真正“加害”使孩子變得倔強的“元兇”。

行為引導

1、父母、師長影響孩子的言行習慣

新生命被父母帶到這個世界上來的時候是“赤條條”的,不帶一絲牽掛。新生兒除了健康的身體幾乎“一無所有”,他們連基本的生理活動都需要在父母的幫助下才能完成,飲食靠家長喂、排洩需要父母幫忙搭理、睏倦了需要父母陪伴......孩子的成長過程是在父母的幫扶下逐步完成的,也正是在接受父母幫扶成長過程中,孩子通過模仿父母的行為習慣練就了屬於自己的成長技能,比如行走、講話、飲食等等。

孩子學習成長的核心就是模仿,模仿是人一生之中獲取生存技能的最佳途徑,也正是成長過程的模仿性,人類生存的本性才能代代相傳,才能人類文明連續不斷代的進化、進步。教學活動的本質就是一個人用自己的言行習慣引導另一些人成長進步的過程,教學活動起源與父母、師長的“口耳相傳”“言行示範”,每個孩子的成長都是在父母、師長言行的薰陶下逐步形成自己獨立的言行習慣和意志的。

人們常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虎父無犬子”“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這其間最深刻的道理就是孩子的成長不僅僅受遺傳因素的影響,更受父母、師長生活習性的影響。孩子是模仿的高手,是“站在巨人肩上成就巨人”的先鋒,生活中很多孩子對於他們喜歡的事物都能“過目不忘”“一看就會”。所以,要求孩子行為習慣好的前提是正父母、師長的言行,真實的做到“

正本清源,正人先正己”。

親子運動

2、家庭教育給予孩子獨立生活的技能

家庭是人生成長的起點,也是幸福生活的終點。家庭教育的本質是為孩子的人生成長活動“授漁”,也就是教導孩子學習成長的基本方法,培養的是孩子【20年後】獨擋乾坤生活的智慧。人生的學習成長不同於飢渴時所攝入的食物和水,不能立刻有溫飽的感覺,學習知識文化是為明天的生活儲備能量,今天“學以致用”用的是昨天獲得的技能。孩子的成長過程是緩慢的,從懷孕的那一刻起,孩子就開始了學習成長。出生之後,學習更是成為了孩子最核心的工作,而孩子所有學習活動的本質就是為孩子二十年之後獨自生活、獨擋乾坤打基礎。社會隨著時光一刻也不停息的在向前發展,生活時刻都在發生變化,適應生活最好的能力就是適應力與應變力,給予孩子獨立生活技能的本質就是引導孩子學會應對一切生活挑戰,教導孩子應對世界的千變萬化的能力。那麼,家庭教育應當為孩子適應千變萬化的世界儲備哪些應變能力呢?

1】好奇心。每個剛出生的孩子對這個未知的世界總是充滿了無盡的好奇,總是想一探究竟,這便是科學界常說的科學精神。是的,孩子天生具有科學探索精神。但是,生活中家長髮出的“別亂問”、“別亂動”、“別亂摸”、“別......”正在抹殺孩子愛探索求知的好奇心。早期家庭教育與早教的目的,並不是說讓家長早早地趕著教孩子數數、認字、將孩子推入教育系統,而是希望父母早點意識到要保護好孩子的好奇心和興趣。如果不等孩子好奇和探索之心長大,就早早將各種知識強行“灌輸”給他們,孩子的好奇心就得不到滋養,興趣就很容易被磨滅。等孩子到了學習的年齡,可能最討厭的就是學習、討厭接觸新事物,真的變成了“厭心”。孔子講:“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學而不厭”建立在對新鮮事物有濃厚興趣基礎上的。為什麼不厭倦?因為孩子一直保有濃厚的興趣,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孩子才能夠想要去探索,並且在探索的過程中不斷收到良好的反饋,從而更加主動地再往更深層次探索。和孩子所學的知識相比,對事物產生興趣的能力,才能使孩子保持進取、探索、成長的動力,才是保證孩子在社會鉅變潮流中保持探索精神、具備核心競爭素養。

2】創新、創造力。《遊戲力》:“讓人最尊敬的人是那些能夠創造產業、創造就業崗位的人。”未來究竟會怎麼樣,現在誰也無法給出準確的答案,而所有生命活動中,最重要的莫過於創新和麵對不確定性的未來能夠靈活應對。因此,相對於瞭解孩子在學校是否聽話、成績如何,更應該關注孩子是否具有創新、創造力,是否對不解難題“刨根問題”。好奇心是孩子創新、創造的動力源泉,沒有好奇心和求知慾,就不可能發現生活中的問題、解決人們生活的必須,進而創造出對人類、社會有價值的產品或服務。孩子們的奇思異想並不是胡鬧,“五彩樹”、“藍太陽”並不是瞎想,這是孩子對生活獨特思維想象的體現。有人說創新、創造是個體先相信,而後將所相信的事物付諸實踐的過程。人工智能時代已來,想象力、創造力是人超越機器人的關鍵。作為家長,應注重培養孩子不斷創新的能力,讓孩子以創新的觀點和態度解決問題、適應未來生活。

3】學習力。學習力就是孩子根據自身興趣、成長需求,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完成自主學習的能力。那麼,如何培養孩子的學習力呢?那就是引導孩子察覺自己現在想要得到什麼、理想是什麼、擅長什麼?現在擁有什麼、準備怎麼做?未來在前方,一直在不斷的進步、完善。今天學習的很多知識或許在不久的將來就會被淘汰,面對變化中的世界,保持強大的學習力,是“勇立潮頭”的不二法則。所以,生活中越是優秀的人越愛學習,保持不被時代落下最好的方式就是不斷奔跑。學習力不僅限於學習文化知識,它還包括與人協作、自我成長、應對突發事件等一系列能力。

孩子學習自主

3、確定性是孩子成長活動順暢的基本保障

人們常說:“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火車車頭為車身前行提供了可靠的動力和方向保障。孩子屬於人生成長路上的跟隨者,他們跟隨父母、師長的行為習慣成長,父母、師長的行為習慣決定著孩子的成長前行方向。所以,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益做到教導意見連貫、統一,特別是不同家庭成員間意見的統一性,比如父親在引導孩子養成作息規則的時候,其他人儘可能給予支持,而不是“放水”;母親教導孩子細緻勞作時,父親一定要就肯定、配合。做到家庭教導意見的統一,對於確保孩子成長前行方向的統一性非常必要,確定性最能分清好壞。

管教孩子的確定性還體現在父母、師長的言行一致性上,要求孩子做到的規範自己一定要帶頭做到、做好,與孩子約定的賞罰措施一定要“堅定不移”的執行,讓孩子能夠學會預估行為可能帶來“可期”的損益。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也是唯一的終身導師,父母的言行對孩子的成長起著“潛移默化”深入骨髓的影響。當我們對孩子提出諸多要求時,請先想一想自己是否已經做到?讓孩子學習自己是否有拿起書本學習呢?如果您自己的未能做到的事情,您讓孩子做到他們會怎麼想,孩子內心會平衡嗎?要求孩子有修養、有禮貌,而自己卻隨地吐痰、亂扔垃圾,這合適嗎?都說,孩子是父母的“複印件”“鏡中影”,透過孩子就能瞭解其父母的為人和修養。也就是說,作為父母應該先修正自己的不良行為習慣,之後再要求孩子模仿自己的言行習慣。正所謂:“言傳不如身教”,想要培養高素質的孩子,僅僅靠說教是根本行不通的,關鍵還是調整孩子的成長環境,特別是家庭環境。世界上有眾多學科,卻唯獨沒有為人父母的科學,這是因為每個家庭都是不同的,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針對孩子的家庭教學活動需要父母與孩子們一起從做中學、與孩子一起成長。

教育從來都是雙向的,我們教導孩子認知世界,孩子也會反饋給我們一個不一樣看待世界的角度,讓我們能去重新審視、認知這個世界

育鄰人使命: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陪練和顧問。

育鄰人願景:讓天下沒有難育的小、沒有難養的老。

孩子的成長如同百年大樹,需要經歷風雨。對於父母來說,需要您有足夠的耐心加以陪伴。陪伴孩子需要用心,陪伴不止是看護。在很多人為陪伴孩子而選擇回家時,我選擇來北京做一項陪伴更多孩子的事業——育鄰人:以鄰里友善帶動社會和諧,推進社會德育教化,促進每個人健康快樂成長。探索以鄰里互助,化解“獨生子女症+隔代教育”難題,一項公益普惠的教育事業,與家長一起“量身定製”孩子的成長計劃,即為孩子們提供遊戲、合作、共享成長空間......


育鄰人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512,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88a5c3641dbd4241bc0625da0151c0e7\

楊帆九月媽媽


父母做好榜樣,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