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這場疫情,被不安、慌亂、焦慮纏上了?請試一試這樣做就行

“這個月的房貸我們都不知道咋還。手裡沒錢了,下個月生孩子都得刷信用卡。”網友吐槽。

“一覺醒來,公司通知我不用上班了”倒閉潮開始了。

生活要繼續,卡里餘額不足。不安、煩躁、慌亂、焦慮如影隨形。

疫情到來之後,情緒每天都在過山車。驚慌,激昂,悲觀,失望,痛心,憂慮……看起來每天都在做飯,吃飯,做家務,陪孩子,和家人一起,可心裡總少不了七上八下。負面情緒也是暗流湧動,總想出來鬧騰一番。

心理學家馬丁·塞利格曼發現:“當壞事發生後,那些具有將壞事的起因看作是固有的不變的人往往陷入失助的境地。”

不能再這樣束手無策了。不能再這樣陷入“疫情情緒”中,不能自拔了。

積極行為塑造創辦人劉希平教授,認為:“我們每一位普通百姓,都過著從容淡定的生活,<strong>就是為抗擊疫情做出的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努力。如果你還可以帶動家庭成員跟你一起過平安快樂的日子,你的貢獻就大了。如果你還在居家期間形成了<strong>面對挫折和艱難仍能幸福生活的勇氣

,就更棒了。”

那就行動起來!用積極的行為喚醒積極的能量,用積極的心態面對疫情還在繼續的每一天!

經歷這場疫情,被不安、慌亂、焦慮纏上了?請試一試這樣做就行

<strong>|01: 從“疫情情緒”中走出來,喚醒潛藏在內心的積極能量

是時候,要去放下這些負面情緒了。疫情下,內在的衝突在哪裡?真的是卡里餘額不足引發的嗎?這種衝突與疫情的發生有多大的關聯?

“我太失敗了!”失敗在哪裡?

“我越來越不喜歡自己了!”喜歡的自己是什麼樣子的?

“我太無助了!”無助的援助之手在哪裡?

“我已經累得精疲力盡了,可對現狀還是無能為力”累了,就意味著會好嗎?

“他們怎麼能這樣對我?”別人的看法,就會讓你對生活失去信心嗎?

……

疫情下,內在的衝突會隨著環境釋放出來的情緒而變得激烈。內在的不協調,也就是內耗充斥著一天又一天。“我認為我自己應該是這樣的”和“我自己不是這樣的,我根本就做不到”產生了對抗。匆忙的腳步,會讓內心的衝突不是那麼明顯。當安靜下來,只能宅在家中時,這時情緒也便被看見了,而且是在放大鏡之下看到的。

經歷這場疫情,被不安、慌亂、焦慮纏上了?請試一試這樣做就行

或許,是需要對自己有個清晰的認知了,不再做別人認為的自己,或者是自己認為應該是的自己。找到,最想做的自己。此時此刻。

或許,是需要捨棄一些東西了。只有捨棄,才能卸載。捨棄那些一直揹負著的,以為是重要的,其實並不是的東西。找到,最珍貴的自己,此時此刻。

或許,離開舒適區,並不一定就是意味著荊棘遍地。停留在舒適區,並沒有讓自己舒適,事實上還存在著憂心忡忡。

……

在自我對抗中,找到平衡。對自己不再“抗拒”,平和、積極的正能量也會隨之而來。

把每一天浪費在喜歡的事情上面,豆媽就是這麼做的。平時自己一個人帶娃,但凡有一點點時間就會去寫文,疫情之後,她除了做好防控事務,寫文也是一如既往。看到豆爸左立不安,焦灼的樣子,她感到不對勁。原來爸爸一向穩定的工作有了變動,還有要馬上還的房貸。“我抽時間寫文章,堅持寫了2年,也賺了一些稿費。這些錢一直都沒有動過,攢了不少了。”沒想到,豆媽平日裡擠出來點時間做的事情,會在節骨眼上給家裡解了圍。

<strong>把關注點放在積極的事情上來,生活就會變得積極起來,一切挫折和困難都會變得微不足道。

經歷這場疫情,被不安、慌亂、焦慮纏上了?請試一試這樣做就行

<strong>|02: 保持正常作息,合理規劃時間,堅持就會不一樣

想要好好地生活,一切改變從簡單易行的行動開始。先從保持正常的作息做起。這件事情,看起來很簡單,似乎每個人都可以輕而易舉地做到。但就是這麼簡單的事情,開始了積極面對生活的節拍,讓生活迎難而上,讓一切迎刃而解。如果,

你堅持行動一段時間後還會發現自己的進步呢

保持正常作息,是實現時間管理的前提。同時,在家合理的時間規劃也很重要,不管是在家辦公,還是停課不停學在家學習。清晨醒來之後,人是清醒的。上午這個時間段用來做一些“費力”的事情。下午人的精力有所下降,可以做些容易做的事情。晚上要是用起來的話,就去做提煉總結的事情。

經歷這場疫情,被不安、慌亂、焦慮纏上了?請試一試這樣做就行

<strong>|03:宅在家裡,和家人聊聊天,發現不一樣的家人

以往大家都是匆匆忙忙的。家人在一起的時間,在這個特殊時期也變得愈發多了起來。“好久沒聊天了吧?”做完飯,工作做完了,孩子的學習也完成了,聊聊天吧。聊些什麼好呢?

為了他人生命,不顧個人安全,堅守在崗位的白衣天使。為了做好防控工作的村支書、村口大爺、小區保安。為了保障日常物資、日常生活、交通正常運營的工作人員……

可以聊的人和事兒都太多太多了。這時,你會發現,原來每個人都在齊心協力,抗戰疫情。我們宅在家中,做好自己的事情,就是最大的貢獻。“平昔家庭敦友愛,可憐松檟亦連陰。”原來家人一直在付出,只是被認為的難事矇住了雙眼,只是那些負面的、雜亂的俗事遮擋住了想要相擁互助的雙臂。

負重前行的自己,需要給自己鬆鬆綁了,也需要停下腳步聽聽家人的聲音了。<strong>和家人聊聊天,就像春風化雨,讓愛重新流淌在了一個人的心田。

經歷這場疫情,被不安、慌亂、焦慮纏上了?請試一試這樣做就行

<strong>|04: 找出你最渴望做的事情,做你最喜歡的自己

生活被按下暫停鍵,正好與自己深談一回。經歷這場疫情,不能被打敗的永遠是一顆向上的心。“什麼樣的自己是自己最喜歡的呢?”“什麼事情是自己最渴望做的呢?”

那我們,現在就開始尋找自己最渴望做的事情:

<strong>▼把過去一直想做的事情,但因為各種原因沒有做到的事情,一個一個都列出來。

<strong>▼列出來之後,把可以不做的事情用圈圈畫出來。

<strong>▼留下想要做的事情。一一排序。

<strong>▼把這幾件事情,寫出實現的時間。根據時間排序。

<strong>▼把排在第一位的事情,寫在手賬本上。

在當媽媽之前,我挺工作狂的。此時,我最想做的事情,就是陪伴孩子長大,與孩子一起成長。與此同時,讀書寫文。其他的事情,都可以放緩,或者以後再做。當我明白了自己最渴望的事情之後,我發現原來承載超負荷的自己,實現想去做的事情,做讓自己喜歡的自己,可以不去扎堆去做。

<strong>放鬆後的自己,對待孩子原來可以做到溫柔,對待家人也比以往寬鬆多了。

經歷這場疫情,被不安、慌亂、焦慮纏上了?請試一試這樣做就行

<strong>|05 : 和家人分享你的“一”,讓彼此更加了解對方

做好了願望清單,並開始付諸於行動,感覺還不錯的時候,可以試試與家人分享,當然孩子也可以一起參與進來。大家都興致勃勃的時候,可以邀請家人一起做願望清單,並且找出“一”和你分享。這時會發現,原來朝夕相處的家人,保持交流才能更加了解彼此。

這時,我們開始把找到的“一”做得細化一些,並開始付諸行動。比如,覺得自己的知識不夠系統,打算用多長時間梳理?打算用多長時間升級?按時完成後,給自己怎樣的鼓勵?如果遇到不可預期的事情,要怎樣應對?

<strong>當找到了這些答案,並開始一一行動起來!這時的自己已經是煥然一新了。

經歷這場疫情,被不安、慌亂、焦慮纏上了?請試一試這樣做就行

<strong>|06: 感恩一件事,敬佩一個人,和孩子一起聊聊

感恩一件事,敬佩一個人。把自己最想感恩的事情,和最敬佩的人,用口頭或文字的方式表達出來。可以和孩子一起,聊著聊著,會發現自己的世界怎麼一下子變大了!負面情緒早已變得無影無蹤了,積極面對當下,過好每一天,是此時此刻的自己。

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在“非典”之後,奮戰在武漢肺炎的前線,再一次成為我們的守護神,84歲的鐘南山是我們心目中的英雄。他在接受路透社專訪,談及李文亮時兩目含淚說道:“李文亮是中國的英雄。我為他驕傲。他早在12月底,就把真相告訴人們。你也知道他去世了。第二天武漢和其他城市,大家都為他舉行簡單的悼念活動。他們舉起手機亮起燈,就這樣幾分鐘,然後回去工作,他們想的不是他的死亡,他們敬佩他,他們支持李醫生是個英雄,這是一箇中國醫生,我想大多數中國醫生,實際上都像他一樣。

一定要告訴孩子:<strong>無論什麼時候我們都要去做一個真實而又溫暖的人。無論什麼時候,我們都要去做一個有知識的人。

知識不僅能改變我們的生活,還能救人於水火。當危險來臨的時候,你不是害怕,而是用自己的知識去戰勝危險。

經歷這場疫情,被不安、慌亂、焦慮纏上了?請試一試這樣做就行

心理學家班杜拉說,人類的學習,大部分都是間接學習。如果你變得越來越淡定,家人就會越來越安心。如果你變得越來越陽光,家人也會變得越來越積極。如果你變得越來越不畏艱辛,家人也會變得越來有力量,甚至會在你最需要的時候,鼓舞與支持你。

我們一起期待春暖花開!

關注@袋鼠媽媽有愛驛站,我是袋鼠媽媽,10多年圖書編輯和紙媒母嬰編輯。用有愛的方式陪孩子長大,與孩子一起成長。

#凌晨爸媽成長記#

經歷這場疫情,被不安、慌亂、焦慮纏上了?請試一試這樣做就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